上個禮拜前去許久未達的故宮博物院參觀,那麼這次一定是要參觀些特別的展覽囉?

並不是,目前對故宮特展還未有興趣的,會想參觀主要還是想再賭毛公鼎的面貌以及殷周時期的青銅器,這和我自己對《尚書》的情有獨鍾有些淵源吧?

「讀完《尚書》當然就要去看青銅器展來發揮一下長才呀!」我這麼跟著朋友說,而朋友也非常給面子,願意陪我這個痴狂前去參觀。

不過當天打從清早我便已經輕裝前往了,原因無他,想在這即將炎熱的夏日豔陽高照時,躲一躲涼快。然而進去後才發現常設展其實非常大(原諒我對常設展只有青銅器的概念QQ)。

「三層樓耶!不逛個一天怎麼逛得完啊!」

那麼廢話不多說,本人雖主要是參觀青銅器展,但也幾乎把其他常設展一併看完了,在此挑了幾個展覽簡單介紹一下吧!

(先說明:這些照片都是在可以攝影的展區拍照,而攝影時並無開啟閃光燈,勿鞭,謝謝!)

 

(一)集瓊藻

「集瓊藻」是乾隆皇帝所藏一件多寶格的名稱,其意思是「蒐羅了眾多珍貴美好的物品」。裡面蒐藏了許多當時宮中的玩物,包括:琺瑯、服飾、文具、漆器、法器、雕刻等等,可以看出它們的玩物不但材料稀有還做工精巧,使人在把玩時愛不釋手。

以下介紹幾件物品:

此處展覽扳指,相信大家有看過《步步驚心》的人都和我一樣,下意識地去尋找哪一個是四爺的扳指…不是!這是乾隆,不是雍正啊!不過這也說明當時後皇帝確實會將此物戴在手中把玩。

中間盒子為「銀鍍金番蓮紋雙聯盒」,做工精緻,其花紋都具有特殊意義,是用來放置扳指的容器。

右邊兩個便是瓷扳指,雖然有點距離,不過還是可以介紹一下:它的是下口部略外弛,是具有弧度的形狀,中段戳飾密點環帶,並著以黑釉,而環帶上下施以白釉,整體看來非常的樸質典雅,翻轉扳指時可同時感覺兩種不同觸感,做工別有一番心思。

此處為「桃紅珊瑚」,其形成的年紀約為五百多年,這種珊瑚全世界的紅珊瑚科有三十七種,其骨骼呈現桃紅色,生長地約分部在西太平洋、日本、台灣海域一帶,水深大概120~250公尺之間。而這株珊瑚長寬高分別為105、33、91公分,放在展場一處蠻顯眼的位置,個人看到無意識便聯想到石崇打碎珊瑚的畫面…(題外話:看來古時候的人有錢真的可以有錢到這種地步…)。

言歸正傳,這種珊瑚在佛教被稱為「佛家七寶之一」,自古以來深受貴族重視,清代皇帝在祭祀時會配戴此,而后妃及二品官員也都會在重要時間配戴。

另外,本株很特別,是在台灣海域產出的喔!

另外這個也很特別,叫做「果核雕」,遠遠看都以為是真的果核,但近看竟然發現是雕刻品!更讓人玩味的是,每顆果核上的雕刻內容都不一樣,有的刻舟、有的刻蟾蜍、蚌、蝴蝶等等,甚至也有植物如桃實、石榴、荔枝等,每個做工都非常的精緻小巧,也必須得讚嘆一下這個工匠的鬼斧神工。不認真看還看不出來呢!

 

最後來介紹一下本展覽最重要的展品吧!

就算在平日,來這裡拍照的人還是神多…這張是我倉促之下拍下的,還請見諒…

此物名為「鏤雕象牙雲龍紋套球」,分為球和柱的部分,全高在54.8公分,球徑則落在11.7公分。

關於象牙球的製作,是將象牙以車床鍛造成球體,並在球面圓心處十四個均勻分布的錐形孔,用直角鈎刀在錐形孔中,一層一層由內而外刻出可活動的套球,之後再以各種花紋裝飾。而套球置於有盛盤的象牙座上,像極了帽架,它的底座雕飾著雲龍紋,往上雕飾著八仙,中間有一顆套球上面刻著九層的雲龍紋,再上去則雕有山水人物。一層一層的推疊上去,層層相套,做工繁複且玲瓏剔透,可見其耗時甚巨,也展現了當時高超的工藝技術。

另外以象牙作為雕刻物品其實已經有很長的一段時間,而發展到清代當然就如我們所看見的,做工相當精細。由於象牙的質地細膩、硬度適中,除了可以用雕刻深淺花紋,同時也能將其染色、鑲嵌等。因此到了清朝象牙工藝便到了爐火純青的時期了。

 

        (二)適於心-明代永樂皇帝的瓷器

「潔素瑩然,甚適於心」是明成祖永樂皇帝對自己心愛瓷器的讚譽,在他在位的二十二年期間,文治武功兼備,如遷都北京營建紫禁城、派遣鄭和下西洋、編輯永樂大典等,而其中皇帝他非常喜愛瓷器,這些瓷器在經過六百年的歲月仍靡新,它們代表著朱棣的心意,也展現出當時瓷器的超高工藝成就。

永樂皇帝時期的瓷器中,最具代表性的分為:「甜白」、「青花」與「紅釉」瓷器,由於這部分最為特別,因此本文省去展覽的三大單元:「內府燒造」、「對外交流」及「承襲與模仿」,留給有興趣的訪客自行前去參觀欣賞。

從此段紀錄可以了解明成祖對瓷器的情有獨鍾,心和器相襯。

此段直接將本文想講的主題一併點出,可謂畫龍點睛呀!

「白甜為常」:永樂時期的白釉瓷器以純淨潔白的釉色最為著名,看見「甜白」這名稱是不是有和我一樣不自覺流口水呢?(吃貨)然而其詞源於明代晚期文人,因為明代嘉靖時期白砂糖剛被發明出來,因此用白如霜雪的白糖來比喻溫潤潔淨的白釉瓷器再適合不過了。

「蘇麻離青」:它是一種外來的鈷料,自中世紀起便有將其作為玻璃的添加物,其色多為藍,少部分為綠。以此作為瓷器的用料來繪畫青花再適合不過,它的發色濃豔而帶有點青色的鐵鏽斑點,紋飾有時會因工藝製作過程限制而略顯模糊(要到現場看比較明顯),但卻成為有別於其他時期青花瓷器的特色,是後代仿造不出來的鮮明風格。

「鮮紅為寶」:這部分在我看來是最美麗的一塊瓷器作品,它是以銅做為呈色劑(在物品加工過程中,加入適量的化學物質,使其產生良好的色澤),在還原其色的時候高溫燒製而成。因此特別講求對溫度、氣體、用料等的因素,稍加不慎可能就不會有這麼美麗而鮮紅的瓷器品了,故屬於高級的瓷器品類。在當時僅有景德鎮有此燒製紅釉瓷器的技術。

 

 

小結:故宮中的展覽非常多,一天是逛不完的,而在開始撰寫文章時發現其實要介紹的蠻多的,那麼就先暫且擱下,待明日把剩下的內容補完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