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的 @萊茵哈特 同學在武器裝備上解釋的比較全面,故我就不多此一舉再複述,這裡我主要談談在技術條件下戰術的變化。


二戰是對戰爭藝術的一次全新詮釋(下一次發生在1991年的伊拉克)

它是由技術革命與戰術革命相輔相成的一次巨大革命

雖然正如福熙所說,二戰在某種程度上是一戰的延續,但我們可以清晰的發現,二戰中戰爭雙方的戰線較之一戰是大大拉長了的,戰鬥覆蓋面積也是呈指數增加,可以這樣說,二戰與一戰是武裝力量截然不同的兩種形式

可見戰鬥覆蓋面積較小,且戰線相對一成不變

戰鬥面積覆蓋整個歐洲,且戰線變化極快

戰爭尤其是陸戰本質上是「堅固」與「衝擊」的比拼,決出勝利的方式的是攻防雙方誰先士氣崩潰。一般來講防禦方在堅固程度上略勝一籌,但進攻方享有較大主動權;

在技術裝備上講:

在一戰爆發的1914年,以下技術已發明且已成熟:

馬克沁機槍(1888年)

無煙火藥步槍(1886年)

壕溝(自古就有)

鐵絲網(1867年)

地雷(1903年)

以下技術已發明但不成熟:

坦克(1915年)

航空器(1903年)

衝鋒槍(1915年)

化學武器(1914年)

僅由技術裝備來看,一戰是「盾大於矛」的時代;二戰是「矛大於盾」的時代,且這種差距隨著時間的推移在不斷拉大。

且在西線,雙方戰線狹窄(300公里左右),部隊數量卻不少於東線,這就導致部隊部署密度極高(600w人隔著戰壕對峙),極大削弱了「衝擊」的效果,反而提升了「堅固」的程度。

由陸戰戰術上講,陸軍的戰術從之前的「在戰場所允許最大寬度發動全面進攻」轉變為「集中力量突擊一點」,毫無疑問此種進步是由前期巨大的人力傷亡所換來的。

雖然在1916年的勃魯西洛夫攻勢及1918年的魯登道夫攻勢中,「集中突破」戰術得到了一定的成果,可是由於技術裝備的缺乏以及糟糕的通訊手段,此戰術在一戰並未產生決定性的成果。

但是在二十年後的1939年,隨著軍用無線電、坦克、連發武器的發明與普及,在一個較小寬度的戰場保持高速機動成為可能,坦克對於鐵絲網與戰壕的免疫又使得軍隊的「衝擊」能力大幅度提高,部分人發現只要能保持制空權,「衝擊」力就可以對「堅固」力產生絕對優勢。且裝甲部隊在突破戰線後不會做任何停留,而是依靠其高速機動繼續突進敵方腹地,目的是在敵軍建立起新防線前突破它,同時在空軍的支援下進行鉗形攻勢,在兩點突破的裝甲部隊在某一點匯合,形成一個包圍圈將這個地區的敵軍全部抓住,然後繼續不斷利用裝甲機動能力衝散分割敵軍,又將包圍圈分割成若干個小包圍圈,這種通過空優與裝甲力量「快速機動,集中突破、迂迴包抄、分割包圍」的殲滅戰術,被後世稱為「閃電戰」。


戰爭水平歸根結底反應的是生產力水平。


從陸軍武器來看:武器自動化和火力密集度大幅提高;機動性能和防護實現長足增長。

如,衝鋒槍的大規模裝備。二戰主要參戰國,德、英、美、蘇均大規模裝備了衝鋒槍。MP-40、PPSH、「湯姆遜」等衝鋒槍名揚世界。此外,還普遍出現了半自動步槍(德國G40、G43,蘇聯SVT-40,美國「加蘭德」)。自動步槍也進入實戰(德國STG-44)。以上,證明了陸軍武器的自動化和火力密集度大幅提高。

再如,坦克的大規模出現以及裝甲車、各式戰車和摩托車的運用,也大幅提高了陸軍武器的機動性和防禦性。

從海軍武器來看:主要戰艦噸位普遍增長;主武器口徑更大;潛艇和魚雷的使用開始成熟並普及;航空母艦的出現;以及交戰距離大大增加。

如,一戰是英德兩國的戰列艦普遍在20000-30000噸左右,巡洋艦不分輕重,多在5000噸左右或以下。而到了二戰前,各國自1936年底進入無條約時代以來,戰列艦噸位普遍在40000噸左右,重巡洋艦為10000噸甚至更高。

再者,一戰時普遍使用的356毫米(英)和305、281毫米(德)的主炮口徑,二戰中則被381(德意)和406(英美)、410(日)口徑取代。

潛艇和魚雷。二戰前中期德國的潛艇部隊大發神威,不僅破壞英國交通線,還在大西洋和地中海擊沉英國多艘大型主力艦。而日本對魚雷的作用則出神入化,如1942年薩沃島大捷中,三川軍一中將就是依靠夜間雷擊戰大破美澳聯軍。

航母和交戰距離,這點易懂,不多贅述。

從空軍武器來看:飛行速度和高度大幅增加;飛機製造材料取得長足發展;航炮大規模運用;載彈量更大。

一戰時的飛機們以敞篷為主,由於駕駛員的極限,飛機速度和高度都有限制。二戰時由於封閉式座艙的普及,這一限制消失了。加之發動機製造的進步,時速500KM、升限超過一萬米的飛機不再稀有。

金屬結構和鋁製蒙皮取代了木質結構,這一年增加了飛機的防護性,也加固了結構,使得更高速度和更激烈的機動成為可能。

口徑20毫米以上的航炮逐漸取代機槍。到二戰後期,除美軍仍使用多門12.7毫米機槍並用的套路外,德國已裝備15毫米、20毫米、30毫米的航炮,蘇聯也有23毫米航炮,日本有20毫米炮,英國也有20毫米炮。

載彈量增大。一戰時的飛機只能丟丟手榴彈(暴論),但由於飛機結構、發動機製造等的發展,二戰時期飛機的載彈量越來越大。各國轟炸機載彈量普遍超過1噸,美軍的轟炸機到最後甚至可以運載核彈。

以上,請多多指教。


一戰對步兵強調的是精準射擊與白刃衝鋒,二戰對步兵強調的是……可以體現出來了吧,一戰的空軍可以說是小打小鬧,二戰的空軍……


打個比方就像抗戰中我軍和日軍的差距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