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售當天入手了mate20Pro,開心的用了幾天,後來在網上看到了LG第51周批次的綠屏問題,裝了設備信息HW版檢測,果然中招…遂決定換機,但是我的理由可能跟大家不太一樣,我個人在使用中確實沒覺得有什麼影響,我不太在意,但是由於換機比較頻繁,擔心之後在鹹魚二手的時候被以這個理由砍價(之前的p10plus就是這樣,二等獎被各種刀),就到華為售後網點申請。

——來個分割線裝裝逼——

華為這兩年的雷我一個沒少都趟了,好在我去的這家華為售後態度一直不錯(小姐姐好多,茶水咖啡還陪聊我會亂說?),之前P10plus的渡疏油層,後來Mate10Pro免費換貼膜,每次都很舒心。

我是11月6日去申請換機,不到15天,可以感覺到他們有些猶豫,因為我手機這台機器綠屏情況確實不太明顯,但還是接受了換機申請;等待期間,同意我將原手機帶走使用,中間還通過兩次電話,一次是打個招呼讓我別著急,到貨較慢請耐心等待,一次是問有其他顏色到了是否更換,態度可以說還是挺負責的。

到18日新機器到了,過去換機器時,不用排號,專門開了個窗口辦理,派了個技術人員和我一起檢測,看新機器是否有綠屏現象(倆男的躲一個狹小更衣室里鎖上門然後關燈這事兒我會亂說?),弄了幾個圖(黑色、灰色、白色)測試,倆手機都調到最低亮度,灰色圖片下差別還是比較明顯的,boe屏幕完全不綠,檢測正常後,倒了下數據很順利的辦完了,送了一個榮耀耳機作為小禮品,可以說華為的售後給我的感覺是非常好的,總體來說很滿意,也跟各位交流下。

整個事件對mate20系列有沒有影響,我認為肯定有的,口碑問題一傳十十傳百,但這次華為處理方式還是明智的,不推諉不扯皮,出問題就給你換,換到你滿意為止,所以即便買到綠屏了,用戶不至於寒心。我個人倒覺得,華為還能買,反正出個啥事兒這麼多人盯著,做產品就更小心翼翼了。

上幾個圖吧

再來幾張照片,華為這幾年拍照真的不錯


手機拿去售後啦,上周六換機回來,目前一切良好,沒有綠屏,特意看了下是BOE的屏,還是國產牛逼,哈哈哈!!!

你們那算什麼,看我的手機,一到下雨天,就這樣啦。。。


如何看待?七天包退,十五天包換啊!

收到手機前我也覺得,是不是有人在黑啊?誰在晚上這麼黑來拍照啊, 是不是沒那麼嚴重啊?

直到我收到貨,發現:

原來正常光線使用也有點邊緣偏綠。

原來那些在晚上拍照的人也不是在黑,而只有這樣拍才能拍出來。

好在京東買的,7天無理由退貨了,手機是好手機,只不過下個月再買吧。

另外有個缺點是,外放真的是很差很差,只能算喇叭,音量高了還會還會有破音。(對比xs max 及P20 Pro)

左側Mate 20 Pro 6+128,右側iPhone Xs MAX (普通拍照,沒用超級夜景)

雙11搶購,華為商城秒光,京東刷了好幾次終於搶到,希望這個是京東方,不綠了。

————————————————

11月24號提前到了五天,京東方屏,什麼都不說了,請看圖片:(再換最後一次,不行就退了,折騰不起。)

第二台Mate20Pro(藍色,8+256)偏綠和第一台(綠色,6+128)的區別在於:

第一台是玻璃側看還好,不偏綠,顯示灰色等偏暗的顏色時發綠,應該是OLED本身現實的問題。

第二台是顯示灰色等偏暗的樣的時顏色很純凈,也很正常,而玻璃板隨著厚度增加而發綠,應該是玻璃本身材料上出問題了。

可憐我P20 Pro兩次上閑魚都被撤下來(室外閑魚照)墊腳箱子是小米凈水器

------------

11月28號凌晨更新於剛下飛機,被惱人的綠邊提醒,決定在更新一波:

第三台


反對將其解釋為膠水問題 反對某些專家解釋為刻蝕問題 反對海軍所謂「OLED都有的視角問題」,官方最初將如此嚴肅的技術缺陷敷衍成視角問題拒絕更換,我更願意相信是某為品質部門被忽悠,也說明其專業性有待加強。

另一方面,不少人對華為有迷信色彩,華為也只是工業鏈中的一環,它的基層技術人員主要來自校招沒有豐富的經驗,不能對其過於苛責。但這麼嚴重的缺陷屏流到了消費者手裡,是工作事故。

解釋如下

目前已知:1.發綠區域圍繞屏幕四周,並非僅左右兩側或僅上下兩側。2.顏色是發綠而不是其他顏色。3.發綠現象非偶然,而是批量缺陷。

背景:1.目前OLED工業主要採取7T1C補償電路作為像素驅動。2主流六代線在玻璃大板上堆積膜層,每張大板根據屏幕尺寸製作不同數量的屏,一張大板可以搭載6英寸屏200片左右。

說明:

1.此不良不可能是工藝刻蝕問題的理由:大板工藝干刻位置由mask決定,對單張屏幕無四周和中央的選擇性。而此次不良體現出明顯的對屏幕不同位置的選擇性。

2.此不良不是由補償電路:橫向電壓降差異或豎向電壓降差異導致的顯色不均的理由:

如圖,左右GOA電路(Gate on array)寫入MOS管柵極,若為橫向電壓降:金屬導線電阻導致的長程均一性問題。因為GOA由屏幕左右兩側同時寫入,可能導致左右兩側發光不均,但屏幕上下不應出現顯示不均問題,與實際現象矛盾。豎向電源走線解釋相同。

3. 此不良不是由邊緣貼膠導致的不良的理由:邊緣貼合不可能影響到屏幕發光區像素,我們可以看到屏幕稍向內的發光區依然有發綠現象。

4.為什麼是發綠?而不是偏其他顏色。

目前主流廠商像素驅動電路基本一致,但像素組成各有不同,拿顯微鏡看一下點亮狀態的屏幕就知道。比如三星是W-口型,京東方GGRB型,像素layout涉及到白平衡演算法,發光效率等問題,水比較深。但有一點確定的就是本案中發綠的部份白平衡已經被破壞掉,這不是某些人所說的視角變化導致的視覺現象,不良現象有輕有重,我們看到嚴重的綠屏偏中間都出現了發光異常,以上說明這是工藝缺陷而不是所謂的OLED都發生的視角因素。

像素蒸鍍時FMM金屬掩膜板的偏移雖然也會造成色偏混色類似不良,可造成圈狀發綠現象且不良率如此之高可能性小。因為mask偏移整體或左或右或上或下容易造成局部而非繞屏幕邊緣圈狀mura,可以在顯微鏡下觀察像素是否蒸鍍異常加以佐證。

周知OLED依靠陽極空穴與陰級電子的結合,能級躍起發出光子,屬電致發光。目前的鱗光發光材料中,比較主流的如住友化學,綠色材料發光效率最高,用CA310測試在不加模組的前1000nit中65%左右的亮度由綠像素貢獻。其次是紅像素,藍像素髮光效率最低。像素電路中綠像素由單獨的金屬走線提供電壓,此案例中發綠是白平衡被破壞後綠光成分超量導致。

5.華為案例不良原因探討。

此案例中不良較為特殊,而且並沒有一個非常嚴謹的理論邏輯推理來解釋它,與短路短路色偏等類型可以明確解釋的不良不同。對於此案例只能利用假設-實驗驗證的模型去找到根本問題。鑒於我本人未能摸到發綠屏,根因發現與解決需要不斷的數據支持才能穩紮穩打,本人在此長篇大論未免臆測。我只能提出不良因素的排除項和最可能的假設,並無法驗證,但這種假設是常理。

需要排除的主要因素有:

A.場效應管開關TFT異常; TFT製作於Array段,事實上這一階段的工藝要造成單張屏幕出現環狀mura(顯色不均)可能性很小,上文也分析過,目前的設備均一性已足夠優良。

B.陽極功函數異常;

C.發光像素髮光材料是否蒸鍍偏移;

D....(各階段工藝參數波動)

假想:

正常屏幕點亮時,四周的溫度高於中央溫度,通過紅外相機做過驗證。區域與本案例基本吻合,因此我認為是屏幕中間與四周的溫度差異引起發光材料特性的變化,按照這種解釋,使用時間延長,那麼發綠現象會發生變化,這與用戶反饋,發綠現象隨著使用時間的增加變嚴重相吻合。依靠屏幕點亮溫度來變性材料太慢,可以將廢屏放於溫場穩定的烤箱中,60度到80度左右,或者用大電流去衝激,均可以看到明顯的發光異常區域變化。

有機材料問題水同樣很深,我舉個稍微誇張的 說明,小時候用打火機去點塑料,塑料會因為溫度的不同收縮程度不同。

產生這種原因可能與蒸鍍設備的真空度有關。

LG能拿到華為訂單,肯定是過了相關重重的驗證的,但出貨時也不可能華為一片一片地檢查,極有可能是LG放水。有人提到說可能出廠時沒有這樣的發綠,發綠是信賴性問題。我覺得可能性小,信賴性問題一般造成各種點線分屏問題,很少有這樣均勻的顯色不均。但不排除,因為出廠時屏幕只會點亮秒數量級,而自己使用手機是天數量級。

我建議只要有發綠現象,通通拿去更換。

2018.11.10補充:

我之所以將華為案例根因解釋為發光材料疏密度問題,是因為本人曾經參與解決過這個問題,只是碰巧這次LG也遇到了。如果詳細展開內容會很長,一百多頁的PPT呢。另外OLED工業界對於不良機理的解釋都是根據結果推導出來的,可以通過做實驗來驗證,純粹的理論分析,除了電學,物理薄膜層異常可以準確模擬,其他的差不多都是猜。意思是只要我解決了問題,我隨便怎麼編理由都可以,Who cares?

2018.11.15補充:

有胖友給我發了一些綠屏的信息,更加佐證了我的推斷: 即屏幕發綠是由發光材料問題造成的色混。

1.大拇指常常捏的地方發綠現象更嚴重,且為不可逆的顏色加深。手指溫度讓磷光材料疏密度發生變化。

2.發綠區域出現雪花狀顆粒,RGB三基色電致發光的磷光材料是在蒸鍍機(佳能TOKKI)腔室內先加熱升華,通過金屬掩膜板後凝結在指定子像素孔位。呈粉末狀,用小刀或者膠帶很容易將其刮下來。不良屏出現下圖現象。

此圖可以基本排除電學特性不良成因。

2018.11.17更新:

看來大家手裡的綠屏現象類似,不良現象受溫度影響較大。


前小米note2用戶,現mate20pro用戶表示,LG的屏幕是天坑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