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廠商(筆記本,手機等)宣傳自家屏幕色域都喜歡用NTSC色域而不是sRGB?甚至很多廠商默認省略NTSC直接寫「72%色域」「45%色域」,是因為NTSC比sRGB應用廣泛嗎?在什麼情況下需要用到NTSC色域?


NTSC色域並不是NTSC電視制式的指定色域。由於當時的技術並不能完美實現NTSC色域,後來又推出了個補丁叫做SMPTE C,這就和現在的sRGB接近了,能看到的NTSC制式電視都應該是SMPTE C色域的。進入數字化時代之後,數字電視信號就都是Rec.709色域了(與sRGB完全重合)。

粉NTSC,綠SMPET C,黑sRGB

其實除了標註色域,真的找不到其它地方需要NTSC色域。而且即使用NTSC色域表示屏幕色域也是很不嚴謹的事情,由於規範制定年代很早,NTSC色域和現代常用色域都不是重合或者包含的關係。所以標註的72%是指總面積之比呢?還是指重合面積呢?也就留下了很多空子可鑽,反正你不能說我虛假宣傳,就算校色儀石錘也能打滾耍賴是用戶的測量硬體誤差大所致。

所以用NTSC色域表示屏幕色域本身就是個不靠譜的事情。


(圖片截取自K350QVG-V2-F Datasheet)

屏幕面板的生產廠家在datasheet里用NTSC標註色域,那麼最終產品也就順其自然採用NTSC標註了。另外個人覺得這可能是CRT時代遺留的習慣。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