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眼王子》、逆來順受、受虐狂

山下知子的漫畫《電眼王子》講有個美男是溫柔王子系的,他對平凡的男主一見鍾情並示愛,被拒了。男主的理由是:我喜歡的不是你這類型的。然後虐待過男主的男友回來了,王子氣急地返回來問男主:如果我也打你罵你,你就會接受我嗎?

男主呆住,接不上話。

王子對那個粗暴男子說:你只是把他當作發泄不滿的工具而已。

最後男主接受的是王子溫柔的一面,這種令他不習慣的愛的方式,才是愛的正解。

如果換了一個正常的花痴女,被王子一見鍾情,就算有即將結婚的男友,也會欣然接受王子的示愛。因為我們的夢想就是有這麼高啊。

現在媒體上的瑪麗蘇作品就是這種幻想的具象化。雖然瑪麗蘇很幼稚,也不表示一味奉獻犧牲的愛就是高貴的。

10年前,有個心理案例是講一個優秀的女精英連著兩次結婚都嫁給渣男,尤其是後一位丈夫的特點明顯跟前任很象。但她卻看不出來。這就象是自投羅網。

心理學上說,有些受過虐待的人,已經習慣了某種虐待模式,對他們來說,幸福快樂之類的東西不是他們所求,他們只想活在熟悉的生活里。雖然眼前人你知道他很壞,但他壞得不出意外。你已經知道他的「風暴」會過去的。由此獲得一種安心感。如果離開這個環境,去追求新的關係,他們會猶豫不決,害怕失敗。在受虐環境中,他們其實自命為一個理性的人。一切是可控的。但如果是愛上某人,想讓對方與你心心相印,這個挑戰太難了。為什麼非要如此呢?反正到最後都會哭泣著分手,就算不分手,你也會跟對方吵架、勢不兩立、無法溝通,感情破碎。他們只會想到最壞的事。因為受虐待已經成為一種「舒適區」。不想再冒險了。不想再探索了。好麻煩。好累。有多艱難才習慣了說服了自己接受虐待,所以為什麼還要去追求不可能得到的幸福呢,只是白浪費精力與感情罷了。

有的人站在長期受虐的情境之外,說他們都是斯德歌爾摩綜合症是很輕鬆的,但這樣是幫不了別人的。

長期受虐的結果就是會讓一切不合理變為「合理」。錯變成了對。

有篇文章是這樣的,從一個男童視角,他覺得母親總是被父親利用幹活,非常辛苦。他認為父親明明有手腳,為什麼總要給母親添麻煩呢?成人後,他的想法就變了。當然,那是因為他即將享受到父權社會作為男人的利益。他開始相信別人所說的,男人一定會向女人撒嬌。所以他父親並不是在「利用和壓榨」母親,只是在「撒嬌」。

我還要提到的一個就是女星劉若英了。她小時候父母已離婚,但是母親在她面前並沒有「破壞父親形象」。於是她就認為母親在離婚後仍然關心父親,母親偶爾會讓她給父親寄送東西的表現,被她認為是一種恩愛。她樂觀地認為「他們是相愛的」。這跟許多局外人在殺妻或殺夫悲劇發生前認為「這對夫婦破鏡重圓」是一回事。都是助推悲劇的力量。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