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7日華為Nova 4已發布。先導宣傳圖看起來非常別緻,極點全面屏是目前屏佔比最大的全面屏(除機械結構手機)。哪位大神可以分析下,華為Nova 4和「全面極點屏」會給手機市場帶來哪些影響?


首先我認為Nova4是和R17,X23這些機型對比的。

其次,每次遇到這種問題,都有一大批人問,「為什麼不選小米XXX」,「為什麼不選一加XXX」,甚至「為什麼不選榮耀XXX」,每次看到這種問題內心都很煩,知乎大佬已經表態過無數次了,怎麼仍然有這種言論出現。。。

行,我們先來類比一下友商

看,6GB同規格存儲的小米8se和小米8青春版一個價,一個710一個660,現在我問大家,與其選小米8青春版,為什麼不選小米8se?但是為什麼6GB版小米8青春版賣的還比8se多?而且小米8青春版上市時間更晚?

大家還不明白嗎,nova2s和榮耀V10,nova4和榮耀V20,他們的差別就是nova選用流量更高的代言人,配色更加新穎亮眼,時尚功能更加豐富,自拍效果提升,然後配置縮水,一個和ov打一個和小米打,有什麼問題嗎?而小米8青春版和8se也是差不多的一個思路,一個主打配置一個主打外觀,衝突嗎?不衝突。甚至我可以不恰當的類比一下,一個是輕薄本8550U+MX150,一個是遊戲本8300H+1050Ti,這倆貨根本就是面對不同的人群,結果很多人就因為配置對輕薄本嗤之以鼻。。。

言歸正傳,華為nova4,麒麟970處理器,老舊的18Wfcp快充,一般素質的LCD屏幕,低配版我猜是祖傳498,高配版imx586,低配和高配只差300塊,相機飛躍提升,個人認為從這兩個裡面高配版更值得入手,唯一擔心的是高配版耍猴。實際上我認為nova4更應該叫做nova3s。這貨打ov是絕對合適的,在意性價比想要586的同學不要著急,幾天之後同一個模具的榮耀V20才是你們的選擇。

說那麼多,反正我又不買(?&> &)


恰逢nova 4發布之際,小宅來和大家分享一下「nova」的由來。

nova,新星,本是一種天文學現象,具有神秘浪漫科幻的色彩,卻從沒設想過有一天,會被華為用一種全新方式推向全球科技界。2016年9月,華為站在德國柏林國際電子消費展會的舞台上,向科技界宣告HUAWEI nova橫空出世。

和nova的相遇是漫長而坎坷的。作為當時參與命名的成員之一,回想起這段工作,依然難以忘懷:英文有14萬個辭彙,常人使用的2萬個,美國命名公司NameLab的詞庫是7000個單詞,我們的任務是在這些詞里挑出那一個唯一。為了能找到一個符合華為新系列氣質和調性的名字,3個月里,產品線發動了三次海量推選,被挑選出的名字又被無數次推翻。那個時刻,我們像極了孤獨的行者,在茫茫沙漠里穿行,仰望星空,只為尋找一顆誰也沒見過,卻要所有人都喜歡的新星。一顆新星的誕生「人總是這山望著那山高。」在說名字的故事之前,先要回答為什麼要推出新系列。HUAWEI Mate 7發布之後,300-500美金的價格檔位伴隨Mate/P旗艦機的勢能在海外有巨大的市場空間。而在欠發達地區,這一檔位的產品相當於旗艦機的地位。在HUAWEI nova推出之前,這一檔位的機型一直以G+系列來承擔。但以G+命名產品系列有其瓶頸,G是單個的字母沒有情感和意義,無法承擔一個系列的重擔。國內以G加數字作為產品名稱宣傳,在海外由於法律風險,只能以GX系列宣傳,造成同一產品兩個名字的窘境。為了更好地和友商站在同一個戰場上競爭,華為需要推出一個全新的系列。與此同時,從品牌的角度出發,華為手機在幾年間,給消費者的心目中留下了高端、商務和厚重的深刻印象,但如果為了避免在新生代的年輕消費者心目中留下華為「老氣」的樣子,簡單把華為打造成一個年輕的品牌,又必將失去原有的品牌沉澱和消費人群。所以,最好的方式是,創造全新的系列名稱,注入年輕的基因,以吸引新生代的人群。因此為G+系列重新命名,成了產品線新的考驗。好名字的魅力

「生活中總有些東西會讓你一見鍾情。」

還記得電影《喬布斯》中,喬布斯和沃茲尼亞克坐在車中,討論蘋果作為品牌名稱的片段嗎?蘋果一詞簡單、獨特,有助於品牌認知的加強,帶來一種友善和溫暖的品牌個性。最重要的是,它是一個很容易跨域地域和文化邊界的單詞,在所有的語言中,都有對應的蘋果單詞和標準的發音,這省掉了數以億計營銷費用,省去無數的時間成本來「教育」消費者。所以一個好的品牌名稱的原則首先是簡潔樸實,易於讀寫。簡潔性降低了消費者記憶的難度,簡短的名稱便於回憶,在消費者大腦中的儲存和解碼都非常容易。易於發音,便於消費者口頭傳播。只要站櫃賣過貨的人,可以想像下每天數以萬計的銷售人員在銷售場所說出這個名稱的時候,簡潔與發音是多麼重要。20世紀50年代初,日本有家名叫「東京通信工業株式會社」的公司,在成立十多年後,老闆才突然意識到,顧客對他的公司名稱發音感到困難。他想到,如果一家商號的名稱,難以讓別人記住那還能做生意嗎?所以後來才改名為蜚聲世界的SONY。在nova的命名過程中,曾出現過討論中文翻譯或中文名稱的時刻,但是我們發現只要是中文,都意味著漢字本身已經有聯想了,而英文可以保持全球統一,我們又是全球化的公司,所以一直朝著英文方向思考。其次,名字的發音簡單、無負面語意、易註冊。選擇名字時要追求名稱的節奏感和愉悅感,如押韻、節奏、重複,在名稱的發音上尋求美感。而且。名字最好是正面或中性的,無歧義、無負面的聯想,適當考慮字母的形體和美感。當明確好名字的主要標準後,我把這些標準放到了名字的引導材料中。同時把系列名字的來源和聯想做了引導,分別歸為六大類的名字,諸如有來自化學元素的氫OS;來自星座金牛座的福特汽車;來自歷史名人的特斯拉;以及希臘字母的歐米伽、阿爾法等。以此期待拋磚引玉,啟發更多人的靈感。

與nova的兩次擦肩而過

「也許世界上有五千朵和你一模一樣的花,但只有你是我獨一無二的玫瑰。」

2016年4月,產品線第一次啟動了命名徵集,由於最初希望保留G開頭的名字,所以在產品線內以單詞為目標,我們把100個最常用單詞、2000個最常用的單詞以及G開頭的所有單詞全部掃描一遍,最後篩選出59個全部為單詞的名字。但是法務部門全球查詢後,發現都有申請商標的在先權利障礙,即便降低名字的標準,也無法註冊。第一次努力折戟沉沙,得到的教訓是我們忽略了商標註冊的複雜性,以及這方面的布局和品牌名稱儲備,以致於凡是我們認為還不錯的名字,都已經被其他品牌註冊。到後來基本可以這樣小結:全球範圍內四個字母的名稱基本已經無法註冊了。 第一次的失敗,讓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那時,我才入職華為兩個月。我依稀記得初春的北京乍暖還寒,那揮之不去的寒意,猶如我內心的焦灼,只有不停地行走,耐心地等待,讓時間把它褪去。隨即,在部長、SPDT的支持下,我們發動更大範圍內的命名徵集,利用產品線調用所有可以調動的資源,發動全球範圍內命名徵集。在一個月內,產品線提供了110個名稱,中國區提供了33個名稱,一線提供了27個名稱,另有無線品牌部、翻譯中心等等提供名字。同時,北研地域發動了在心聲社區上的有獎徵集活動,共獲得了650多個命名。兩年之後,為寫這篇文章重新回顧命名過程時,我仔細瀏覽命名過程的文檔,才發現在心聲社區上,當時已經有個叫張亞輝的同事提出nova的名字,但我當初注意力全在G開頭的名字上,並沒有能力識別到並提煉出來,就這樣第一次和nova擦肩而過。大範圍的徵集命名也無果而終後,隨即在5月份啟動第二輪命名徵集,我們把注意力轉向了以創造詞為主,確定了三種創造方式:單詞變異、單片語合、單詞創造。想用創造不常見的單詞,以規避在先註冊風險。但此時大家都感覺到了名字的困難度,於是建議律師購買單個字母加數字的命名組合做備選。在淘汰部分有歧義和不良聯想、有法務風險的名字後,篩選出部分組合詞加上之前的部分單詞,上品管會彙報。

部門建議並主推Glamo,並在品管會上通過。但是由於時間緊急,查核不夠充分,在隨後委託外所的進一步仔細查核中,發現在歐盟風險極高,於是此名字只能作罷。

趕緊叫停所有物料的設計和製作,我們又重新上路繼續取名之旅。在月度例會上,有人提議採取一個笨辦法,讓軟體工程師編寫小程序。我先篩選部分單詞做開頭,剔除類似j、i、e……然後讓26個字母做三位數的排列組合。神奇的代碼只需要電石火花的功夫,就給出讓我傻眼的13520個組合詞。打開讓人眼花繚亂、匯總著所有組合名字的EXCEL表格,我已經忘了當初是怎麼去挑選覺得可用的名字,我只記得用方向下鍵,一個個往下滑動,在瞬間決定,哪一個會在最大程度符合要求。黃色的標記就是初選時覺得可用的名字。

當我再度回顧命名過程時,我找到了N開頭的列表,震驚地發現nova居然就在裡面,但是我不知道當時為什麼遺漏了N開頭的字母的排查,也許即便當初排查了,也有沒有能力如滄海取一粟般將其提煉出來。於是,我與苦苦追尋的「女神」再次擦肩而過。

13520個裡的那個她「使沙漠顯得美麗的,是它在什麼地方藏著一口水井。」很快,三個月的時間就過去了。離產品上市的時間越來越近,壓力陡然倍增。此時我不再考慮是否G開頭,也不在乎是單詞還是創造詞,目標變成找一個能用的名字即可。營銷和零售所有的物料全部等著名字啟動,GTM、零售和營銷的同事已經失去耐心。他們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問候我名字的進展,像產房外焦急等待的父親,搓著手翹首以盼,等著一個新生命的到來。我們繼續放大名字的搜索範圍,考慮時間緊迫,部長已經做了最壞的打算,從原註冊並使用過的手機名稱中篩選,供品管會決策。於是以前出現過的Vision出現在了討論範圍,併合入最終的品管會彙報材料內。雖然大家都知道vision的名字過於宏大,並不太符合年輕的定位,但在當時的壓力下已經沒有更好的選擇。我們就像被獵人追逐,逃進山洞的獵物坐以待斃。最後加上其他之前討論過的名字,成為最終的彙報材料準備上品管會。真正重要的時刻總是短暫,且充滿戲劇性,它總是用完全出乎意料的方式來演進和結束。在彙報的倒數第三天里,在一個已經焦頭爛額、無計可施的夏日夜晚,法務部的趙律師打過來電話,但這次她的電話內容不再是名字又無法註冊的噩耗。她用傷感且疲憊的口吻告訴我,2011年終端公司曾有過商標的布局,讓我看下有沒有合適的,或許這是最後的一根救命稻草。在過去的三個月,趙律師加上緊急支持的四名律師已經被折磨得筋疲力盡。每當我給她一個名字,他們的團隊就在全球範圍內查詢一遍,我已經不知道給過她多少名字了。在清涼的夏夜裡,我打開那個藏著最後答案的EXCEL表格,沒有意識到故事進入了尾聲。表格里總計有224個終端公司註冊的商標,我第一次初選13個,考慮到上述名字的標準及其他原因後,篩選到最後僅剩兩個:aveno和nova,很明顯nova更簡潔,更簡單,更漂亮。

當這個名字,被偶然的潮水簇擁再度推到我眼前時,我再也沒有讓她溜走。就在6月14日,品管會彙報的頭一天下午,最後時刻在材料中加上了nova。

那時,領導們基本達成一致傾向於用vision作為最終的名字,所以vision作為主推方案放在第一頁膠片,nova只是一個作為89分鐘才登場的替補球員,放在了最末頁,但是卻因為簡單、順口、更容易被記住而瞬間脫穎而出。那個最不起眼的角色,最後成為被垂青的名字。那一刻,我似乎從帝都的暖氣里跳過北方短暫的春天,直接進入了夏日。三個月,無休止的討論、不厭其煩的徵集、令人崩潰的查詢,一切只是這一時刻的鋪墊,它所有的意義只是為考驗我的耐心。新生命的使命「星星發亮是為了讓每一個人有一天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星星。」 兩年之後,當我重新回顧名字的過往,陷入了深深的愧疚中。為什麼我會兩次錯過了nova?是否在強大的壓力下,一次次的否決,一次次的催促,讓我失去理性的思考和正常的判斷力?還是在關鍵的時刻,我失去了內心的淡定、從容,遺忘了最重要的初心?在最重要的十字路口,我是否有勇氣停下來,靜下心來問問自己,這是正確的決定嗎?我想到那個最先提出nova名字的同事,那些燃燒著熱情參與徵集活動的同事們;我想到盡心盡責的法務人員,不厭繁瑣堅地守那份嚴謹;那些因為名字的變化而每日每夜熬夜,反覆修改營銷物料的同事們,還有那些不斷的需要反覆溝通姓名是否能貼近市場的一線同事們。nova最終的確定不是偶然的,它是一群人的努力,堅持與執著。星星發亮,是為了讓每一個人有一天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星星,並為那一刻感到自豪。如今,nova 2s、nova 2i都成為爆款機型,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所熟知。當我穿行在華為手機的各個區域市場,面對著無數的經銷商、銷售員、消費者,當我聽到見過的每個人脫口而出說nova的時候,當我看到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使用nova的時候,我的心裡總是有一絲絲的震顫和感動。感謝所有為nova付出過的人,正是你們的努力和砥礪前行,讓nova變得閃閃發亮。

本文為《華為人》版權所有,請勿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可以關注 華為雲技術宅基地


總從nova 3開始,nova系列的定位已經很明確了——青春的潮流主義。

nova系列的目標用戶從來都不是知乎數碼版塊的這些人,而是不關注手機話題的那些人。

所以,用參數、用配置,用性價比來評論這nova是不合適的。

970足夠成熟了,極點屏就是現在和未來一段時間的潮流。

起步價比上一代的2499高了600元。

問題是,如今的nova是否能支撐得起3099的起售價?

有四字弟弟代言,nova 4本身顏值不錯,銷量應該不會差。


很多人在問「Nova4為什麼會是970?」

或者我們這麼去理解,如果Nova4用的是980,那它跟V20還有什麼區別呢?

如果nova4和榮耀V20沒有區別,那麼華為在同一時間點發布兩台完全一樣的產品,意義是什麼?

差異化的本質是滿足不同的需求,走線下渠道的機型勢必需要預留渠道成本,質疑Nova4配置合理性的本質在於質疑線下渠道的合理性。

然而,互聯網顛覆線下渠道的說法說了很多年了,也沒有真正顛覆。

Nova4和V20的區別是什麼?這個問題很多人都問過,包括今天發布會後華為何剛的專訪上也有人提及,坐在我旁邊的第一財經的小姐姐也問了我這個問題。

其實答案很簡單,市場本身是複雜的,Nova4和V20的差異化體現在渠道覆蓋的不同,這是發燒友們不願意去關注,卻是實實在在的差異化。

當然,華為肯定不會把Nova4做成V20的低配版,所以這台手機的3D機身設計,色彩設計,整機的質感應該會和V20差異化的,就如同Nova2s和V10之間的差異化。

V20與Nova4的差異,我們大概可以理解為一家6T和OPPO R17之間的差異,只是華為的牌更多,所以nova4在很多方面是超越R17的,我相信V20之於一加6T也會是如此。

這台手機另一個槽點是後置指紋,但LCD打孔屏天然是做不了屏下指紋的,就如同水滴屏天生做不了結構光,這也算是有得必有舍吧?

打孔屏是真全面屏的主流演進進程,它所有的妥協都集中在了那個孔上,所以也就沒有機械結構或者雙面屏所帶來的額外妥協了。

所以它在7.7mm的機身里輕輕鬆鬆塞進去了3750mah電池,且僅有172g。

作為對比,同樣的屏幕尺寸,真全面屏的mix3,機身厚度達到了8.46mm,重量218g,且電池僅有3200mah。

所以對比也就很顯然了,你是願意選擇一台沒有缺陷的真全面屏手機,但得承受8.46mm厚度,218g重量,以及3200mah電池?還是一台7.7mm,172g,和3750mah電池的,屏幕上有個孔的Nova4?

3099/3399的售價貴嗎?

不便宜,但如果加上「8+128」呢?

作為對比,8+128的一加6T是3599,小米mix3是3599,小米8是3099,小米8屏幕指紋版是3299,X23是3198,R17是3199。

小米8因顏值問題大約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970不若980,但在驍龍855普及前的半年裡,依然是有競爭力的,即便是面對互聯網手機品牌也是如此。


新增:評論真是有意思,我身邊人不光同學,就算家裡長輩父母朋友,也都把手機從蘋果三星換成了華為,就是因為支持國產怎麼了,我們花自己的錢評論在道德綁架誰呢?

身邊人都是普通人,不是個個都是手機發燒友研究各種性能,現在華為的機型功能對我們來說已經完全夠用了,Nova的性價比在同等國產手機里很合適啊。

評論里就算要杠也杠出點水平來行嗎?別和微博水軍似的,我原本沒想對這個手機做功能評價只是正好看到熱評順手答了自己和身邊人的感受。我正好是學得相關專業,有意見的可以有理有據的討論討論。

評論里和我杠:你不能說拿買華為手機就去證明你愛國,你怎麼不去支持其他國產行業?

話說:我回答的是主體是手機,我哪句話讓你誤解成了「為了證明我愛國我買選擇華為」,「你不買華為手機就是不愛國」。

愛國是中華兒女的情懷是流淌在血液里的不是拿什麼去證明的,你可以選擇不接受以愛國為理由的綁架,你也沒權利干涉別人因愛國而做出的行動。

我只是華為的一個普通用戶,通過這個不經意的回答深切的體會了華為不僅要面對研發的壓力和國外資本的打擊,還有那些來自深淵裡恐懼黑暗的惡意。這個回答已經嚴重跑偏了,再有已經重複的過度揣測和噴髒的直接拉黑,還有噴髒的孽力回源。

以下為原答

僅代表一個快畢業的大學女生說一下對華為手機的看法。

大一的那年華為初步出現在市場,當時同學們的意見是 吃藕 可阿 ,那時候宿舍里的人幾乎都是蘋果或者OPPO

大四 除了一個果粉其他人都換成了華為各種型號,最近大家準備集體換手機同時相中了Nova。

原因很簡單

審美在線 功能夠用 性價比合適

都是的愛國好孩紙

沒準以後也成為華為的一份子啦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