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是徐悲鴻對於初學畫的人說的,具體就是指素描

素描是什麼呢?在最開始的時候,是那些壁畫大家們,為了創作壁畫,而進行的打底,素描是通過單一的顏色,完成對事物精準的描述,輪廓(是個什麼東西)明暗(光與影的表現)質感(什麼材質)細節(比如上面那個方塊的缺角)

素描是怎麼行筆的呢

兩個指頭捏著筆,一下一下的在紙上劃,素描的行筆只能試直線,一條線一條線排成一個面,面與面組成一個體,圓是怎麼畫的呢?用所有的直線削出一個圓

為什麼不能用線條畫出一個圓,而要一筆一筆的打出來,因為素麵是精準表現事物,不僅要表現事物的輪廓,還要表現事物的明暗與光影,比如上面這個球,如果有燈光打在上面,球的上邊緣在畫中的表現跟背景就是很模糊的,你用線條表現出來,很省事,但明暗就沒有表現餘地了。

畫為什麼要臟?

我們拿第一幅圖來說明,素描的精準描述,除了輪廓,我們還要表現出明暗,質感,與細節,尤其是質感,是無處不在的,

我們來看一下這個畫,玻璃與釉陶,水果與瓷器,深色布與淺色布,桌面與牆都通過一種顏色的深淺表現出來,具體就是線條排列的規則與明暗表現質感,真正意義上的素描是不許留白的,因為白是不存在的,玻璃是白的,盤子是白的,天空是白的,牆壁也是白的,你必須通過你的表現形式來表現出他們的質感與細節。


「寧臟勿凈,寧方勿圓」這是徐悲鴻先生在繪畫教學中常說的幾句話之一。

具體含義,就是不要為了漂亮而完成作業,不要因為規規矩矩而沒有理解你所要表現的對象。一句話,學習繪畫不要一開始就是為了「畫畫」,而是為了認識事物的本質與藝術的真諦。

這就必須要有很好的藝術欣賞能力。有人一輩子只是一個「畫匠」而不是藝術家,徐悲鴻的「寧臟勿凈,寧方勿圓」,無疑是非常有遠見的。徐悲鴻自己就說過:我最大的天才,就是一個藝術欣賞家。

徐悲鴻是中國現代繪畫教學體系的開拓者。他自己主張「獨持偏見,一意孤行」的中國畫藝術教學體系的改革,立志要把中國畫學習從陳陳相因的死胡同里拉出來。所以提出了具有革新意義的一大套美術教學思想。

在學習的初級階段,尤其強調了觀察和思考的絕對重要性。

他強調「寧臟」不是要你畫得臟呼呼的就好,而是叫你要畫出自己的觀察和體驗。例如,畫素描階段,他非常強調學生對「最黑」和「最亮」的觀察,就是要訓練你有主動的觀察和感受的能力。他要求你「寧方」不是說,畫畫不論什麼都畫成方的就好,而是要求你化圓為方,可以更多體驗畫家的一雙眼睛是用來幹什麼的。例如,一個圓,我們可以從一個四方形,逐步分析成為一個圓,這實際上也非常符合數學的「微積分」原理。

徐悲鴻提出新的學習方法。不是閉門造車,而是有很強的針對性的。

以前,學習畫畫,主要是臨摹古人,認為臨摹古人,學好筆墨,你想怎麼畫都行,作品以達到有「古意」為最高美學理想。所以,畫面要「乾淨」,脫俗,圓通。這樣也能畫出一些好作品,但是,容易陷入泥古不化,陳陳相因,沒有新的創造動力。

徐悲鴻那個時代,中國畫的教學還不是現代的教育體系,而是師傅帶徒弟的私密傳藝的體系。

這個教學體系,如同中國的文化總體情況,保守,落後。完全與一個蓬蓬勃勃的現代社會,格格不入。而且,畫家不需要用繪畫作品反映現實生活。所以,只重視臨摹,並不重視寫生。

繪畫遠離社會,遠離現實。繪畫作品,這就是富貴人家的玩物,不需要有人間疾苦。

所以,當時清初「四王」的繪畫美學趣味「古意,圓凈」是普遍的繪畫風氣。中國畫處於死氣沉沉,萬馬齊喑究可哀的衰落階段。

這種風氣就是引導繪畫不需要現實生活,不需要抒發個人對現實生活的直接感受,只有把畫畫的漂漂亮亮,有古色古香的「古意」就是好畫家。

徐悲鴻是要培養一批為現實生活服務的畫家,用自己的繪畫作品表達對現實生活的直接感受,畫家要做時代的參與者和創造者。所以,就提出了讓學生學會觀察生活,感受生活,把生活表現出來而不是沉浸在古代人的生活里的美學主張。這是非常有遠見的。

徐悲鴻的「寧臟勿凈,寧方勿圓」,雖然是對初學者而言的,但是,也是很高的美學思想。畢竟,繪畫要有藝術個性,從繪畫的第一步起,就知道什麼是觀察和感受,這已經很了不起了。徐悲鴻的寫生創作都努力實踐了他的教學思想,所以,成就卓然。


幸好喜歡畫畫,也學過幾天,不然就要讓你失望了!知道這是徐悲鴻對畫素描的基本要求:寧方勿圓,寧臟勿凈,寧拙勿巧!具體怎麼說也是一知半解,所知有限!寧方勿圓是寧可畫方一點用直線條畫出物體形狀,這樣不滿意還有修改空間。寧臟勿凈,指一些細枝末節也要大膽畫,別怕把畫面弄髒,總比不刻畫或畫的不細緻好,這樣才能提高畫技畫法。寧拙勿巧,不太了解,也許是告誠學畫者別耍小聰明,投機取巧;也許或是畫技達到最高境界,就像小說中的武林高手,能做到舉輕若重,舉重若輕吧!以最笨拙最簡單的手法勾勒物體吧;也許是提醒作畫者別因為追求靈動感而忽略物體本身的厚重吧!??????????


感謝邀請。這兩天手頭事情多。沒顧得上看。抱歉。徐悲鴻的這幾句話,已經傳了將近快一個世紀了,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他早年留學歐洲,系統、深入、全面地接受了西方美術教育,回國後,立志革舊鼎新,可惜,天妒英才,1953年,因腦溢血病逝。享年58歲。「寧臟勿凈,寧方勿圓,寧拙勿巧」,這三句話,是他學習西方美術的心得,用漢字表達,言簡意賅,不可謂不透徹也。

第一句,「寧臟勿凈」,針對的是膽魄,強調的是求索的態度問題,要進取、主動、試錯,有破有立,才能深入掌握技能,認識本質。

第二句,「寧方勿圓」,針對的是觀察,強調的是直接、概括的觀察方法,不要被表面現象迷惑。

第三句,「寧拙毋巧」,針對的是心態和手上功夫,強調的是不要討巧,花點笨功夫,基礎打紮實了,更值得。

這三句話分別針對心、眼、手三者,眼有所見,心即有所感,手即有所為。一個「畫者」,心手相應,反應越靈敏,越通暢,能力則越強。繪畫寫生的真正的「捷徑」,不就如此而已。

以上是我一直以來對這幾句話的理解,可能表達得匆忙,不夠完整,不知道對各位有沒有幫助。請包涵。


寧臟勿潔,寧方勿圓,其實大致都表達的是一個意思,也就是告誡初學者,對於素描習作不要功利性過強,不要太追求畫面的最終結果,而是把主要的精力和心思放到研究上,研究對象的形體結構,空間的塑造,整體畫面素描關係的處理等等這些客觀的,基本的素描所要研究的東西上。初學者往往會只從字面理解這句話的含義,那樣難免會產生片面的偏執的誤解。素描繪畫作為繪畫的基礎需要我們嚴謹客觀誠懇的態度去面對,這也是寧拙勿巧所表達的意思,而並不是說讓繪畫者故意畫的很笨拙,其實所有這些中肯的建議只是在告誡初學者一點,就是態度問題!切不可浮躁浮誇功利心過強,繪畫也是修心的過程,心境到了畫面自然就會反饋了,這也是一種哲學理念,凡事不可偏執強求用力過度,只要按照規律潛心去對待面對,自然水到渠成。


寧臟勿凈說的不是畫面效果,說的是下筆的膽量,敢畫才會有進步,畫面才會有氣勢。

寧方勿圓說的是做提煉,突出主要矛盾,不只是輪廓上的方,而是整個畫面的方,方相對於原來說是比較簡單的,而一張畫面並不需要有多複雜,過度多光滑,而是要做提煉,可以理解為寧簡勿繁。但過程是提煉,不是簡單的減法,類同於極簡主義


不懂繪畫,對為什麼要做到「寧贓勿凈,寧方勿圓」?不甚了解,按字面的解釋應該是畫畫的時候寧可要用直線也不用曲線,將畫面豐富而不能空洞-寧願梗直也不要圓滑,寧願有一些缺點,也不需要完美。不過萬物的大道理是相通的,繪畫和寫文章的道理也相通,寧贓勿凈同文如看山不喜平一個道理;文如看山不喜平:意思是寫文章好比觀賞山峰那樣,喜歡奇勢迭出,最忌平坦。寧方勿圓,寧可要用直線也不用曲線,這和寫文章要明白曉暢,盡量不要用太婉約,隱晦,讓人費心思猜測的文字表達自己的思想也是同一道理。


寧贓勿凈,凈就會少,不夠細微,多了雖然贓但學生能更深入細微,但最終目地還是凈,乾淨利索的表現均是背後有繁索的學習。

寧方勿圓,如果一開始學生就圓而易弱,方中能立骨架找形體但最綜是方圓有致!

更大一個問題是學生們不要死摳字眼從全面內容去理解,死摳一字一句容易被庸師腐教都帶上邪路!


沒學過繪畫。

聽朋友說過,記得是大師徐悲鴻對學生寫生的要求。


曾經學過畫,所以對此有一定的了解。一般寫生的作品都是用來當創作素材的,通常以西畫的速寫、素描、色彩為主,色彩則基本以水粉或水彩為主。中國畫的寫生也有,但往往以鉛筆或鋼筆速寫的方式作一個大致的構圖,真正成為作品,大多數還是在畫桌上完成的。

既然寫生是作為作品素材的,當然免不了要有些取捨或改動,關鍵是需要在很短的時間內抓住寫生對象的特點或動態,尤其是人物寫生。而風景或靜物的寫生同樣會涉及到一個不斷變化的光線問題,所以,下筆需要果斷。水粉是油畫的基礎,講究色彩的「堆積」,適當的改動無法避免,尤其是色彩的反覆修改覆蓋,會導致「臟」的現象,但作為寫生的素材,色彩、結構、透視、以及明暗光線的準確性,遠比是否「乾淨」要重要得多。畢竟,寫生的素材並不是真正的作品。

另外,繪畫,尤其是西洋畫法,特別講究「直線構圖」,即使是一個圓球物體,也需要用無數直線來表達出來。直線的構圖,會體現物體的塊面,它表達出來的質感,是曲線和弧線無法企及的。所以,看一個人是不是學過專業的繪畫,只需看他寫生的筆法,是否是直線構圖就可一目了然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