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日本的超級富豪爲什麼不見了?

日本在我們的印象當中,富裕程度在全亞洲乃至世界都是名列前茅的,但奇怪的是,儘管在GDP總量排名(2016排名第三位),和人均GDP排名(2016排名第20位),都相當靠前,但是在福布斯富豪排行榜上,日本富豪的數量卻越來越少,日本的超級富豪爲什麼不見了呢?

2018年全球GDP排行,日本位列第三。

2017年全球人均GDP排行,日本以38895美元位列第20。

在2018年的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上,500強的名單裏。日本富豪只佔到了7個席位。

分別是,排名第43位的孫正義,排名第48位的柳井正及家族,排名第77位的滝崎武光,排名336位的永守重信,排名350位的三木谷浩史,排名第369位的森章及家族,排名408位的高原慶一郎及家族。

而中國,包括港澳臺地區的富豪,進入500強的名單多達78位,完全碾壓日本。

2015年,日本富豪進入500強的人數爲8名,2014年爲7名,2013年爲9名,最鼎盛的時候,是福布斯1987年發佈第一份全球富豪榜,進入500強人數多達23名,其中,號稱“經營之神”的日本知名企業家松下幸之助也多次上榜,30年過去,日本富豪登上500強的人數越來越少,甚至沒幾個能拿得出手的,真是恍如隔世。

爲什麼日本的超級富豪越來越少,是這個國家的經濟發展一直在倒退嗎?我們看到的數據和現實卻又不是這樣。

02

日本人卻越來越富裕了?

我們都知道,對於日本,有“失去20年”的說法,講的是日本經濟自從1990年房地產泡沫崩盤之後,一蹶不振,20年內的發展出於停滯甚至倒退階段。

這樣的說法有一定道理,但是,另一個現象卻更值得我們關注,那就是與日本富豪越來越少進入福布斯排行榜相比,在日本”失去20年“的大背景下,日本的人均GDP卻在年年上漲,日本人依然是亞洲、乃至全球最富裕的國家之一。

我先看數據——1953年到1973年這21年人均GDP約增長323.96%,1974年到1990年這17年人均GDP約增長78.8%,1991年到2004年這14年人均GDP約增長13.24%,2005年到2013年這9年時間人均GDP約增長5.9%。

1991年到2013年這段時間,正處在“失去20年”的階段,但日本的人均GDP依然有平均9%的增長,對於很早就步入發達國家的日本,這樣的數據已經很難得了。

如果從居民存款數據來看,日本國民的財富增長就更加明顯了。

1990年日本家庭平均金融資產是1350萬日元,2015年是1810萬日元,比1990年增加了34%。

這裏的金融資產,指的是出去房地產之外的家庭財富。我們現在說中國一線城市裏,只要有房子的全部都是千萬富豪,因爲他們的資產中,房子的價值佔比很大,根據中國家庭金融調查(CHFS)和美國消費者金融調查(SCF)的數據,中國家庭的房產在總資產中佔比高達69%,很多家庭還揹負着鉅額的房貸,與其說是中國人富了,不如說是開發商和土地財政賺大了 。

與我們相比,日本家庭除去房產的資產充足,並且60%是銀行存款的形式,足以抵禦任何一場金融危機,可謂真正的“藏富於民”。

03

在日本,

炫富是品德低下,將被全社會遺棄

最後還是要解答一開始提出的那個問題——日本的富豪爲什麼越來越少,甚至沒幾個能拿得出手呢?有下面幾個原因。

第一個是日本富豪的財富,並不集中在某幾個人的手裏,而是歸屬於整個家族企業。就好比世界首富比爾蓋茨,他的錢未必比得過沙特皇室,但是沒有哪個沙特皇室說,把我們的資產都歸到我名下,我也來福布斯富豪榜坐坐。

第二個原因是日本的富豪都集中在實業,比如服裝、食品、物流等等,很少見到做房產、金融、互聯網的富豪,這說明要想在日本社會混得好,就必須踏踏實實做實業,而實業的財富積累自然沒有其他行業那麼快,對於國家國民來說,實業自然更有益處。

第三個原因是日本的富豪非常低調,恪守財不外露的準則,整個日本社會對於炫富是非常鄙夷的。

這並不是說日本是一個極端仇富的社會,有錢就是一件可恥的事情。而是你有錢卻做不到低調內斂,那就是關係到個人品德的大事。所有人都會看不起你,你也無法在日本社會立足發展。

著名旅日作家徐靜波曾經遇到一件趣事,他的日本同事看到網上報道一箇中國家庭舉行婚禮,出現了很多輛豪車,然後驚訝地問徐:“中國也有黑社會嗎?”徐說,人家這是結婚,這麼是黑社會呢?日本同事說:“在日本,只有黑社會纔會這樣擺排場”。

中國富豪們至今仍難改掉暴發戶的一些氣質,這或許是因爲財富來得太快;或許是因爲對未來的不安全感,導致他們“突擊花錢”,拼命揮霍;今日的財富,或許就是明日的罪孽,君不見,常登福布斯排行榜的中國首富王健林,最愛唱的歌叫做《一無所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