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吳曉波頻道”被收購的消息在財經圈跟新媒體圈炸開了鍋。

說起公衆號“吳曉波頻道”,大家一定都有所瞭解,這個公衆號的創始人正是被譽爲中國財經作家第一人的吳曉波

在2017年初的時候,“吳曉波頻道”背後的運營主體—杭州巴九靈就完成1.6億人民幣A輪融資。融資完成後,巴九靈估值達到20億人民幣,成爲了衆多依託公衆號起家的創業公司中的佼佼者。

在微信公衆號發展的6年裏,有許多像“吳曉波頻道”這樣的重量級IP成長起來,如同道大叔、視覺志、GQ實驗室……這些公衆號在內容創業領域創下一個個流量傳奇,並依靠用戶紅利開啓了一個野蠻的掘金時代。

今天邦哥就和大家聊聊這些“網紅級”的公號們,它們有的一個廣告頭條就能賣出100萬。邦哥按照這些公號的廣告報價進行了排名整理,文中提到的數據都來自官方或公開報道,僅供輔助閱讀。

頭條“吸金”Top 5:同道大叔

廣告報價:定製廣告33W(頭條)

創立時間:2015年4月

創始人:蔡躍棟

公衆號分類:星座

同道大叔一開始是因爲微博才走紅。2013年,蔡躍棟開通了同道大叔的微博賬號,通過#大叔吐槽星座#系列漫畫在微博爆火。

2015年4月,蔡躍棟註冊了同道文化。不久後,同道大叔微信公衆號開始了日常運營。

這個主打星座文化的公衆號,每天都會發7條左右與星座相關的圖文或視頻內容。到了2016年,同道大叔微信頭條的閱讀量在2分鐘內就可以突破10萬。

流量的聚集,意味着同道大叔在年輕人羣體中已經有了一定的影響力。這個頭頂一撮毛,眉毛和鼻子連在一起,鬍子佈滿一張臉的五分之一,嘴巴歪着壞笑的頭像,也成了同道大叔的個性化標籤。

一年狂賺2個億,一個頭條100萬,GQ實驗室、視覺志…

除了這個讓人印象深刻的漫畫形象之外,12星座也被量身打造成具體的形象。同道大叔搖身一變,坐擁上千萬粉絲的星座界“明星”

一年狂賺2個億,一個頭條100萬,GQ實驗室、視覺志…

12星座全家福

而在這個網紅IP背後,站着一個以星座文化爲核心的泛娛樂集團——深圳市同道大叔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旗下擁衆多子公司,經營着新媒體營銷、出版、衍生品、電商、實體店、話劇等各種業務。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裏,“同道大叔”出版圖書、打造咖啡店、製作電影、排練話劇、開發遊戲……通過一系列的方式實現IP的開發衍生。

一年狂賺2個億,一個頭條100萬,GQ實驗室、視覺志…

同道大叔咖啡店

2016年12月,上市公司美盛文化發佈公告,收購同道文化72.5%的股權,“同道大叔”蔡躍棟套現約1.78億人民幣,而同道文化的估值也達到3億元。

衆多自媒體創業者,在同道大叔身上,看到了理想中的未來。

頭條“吸金”Top 4:黎貝卡的異想世界

廣告報價:定製廣告45W(次條,頭條不售賣)

創立時間:2014年10月

創始人:黎貝卡

公衆號分類:時尚

自三年前“種草”一詞走紅社交網絡,種草號也從星星之火燎原,成爲新媒體內容中影響力不可小覷的一部分,其中黎貝卡的異想世界屬於時尚類公衆號中收割頭部流量的一批

一年狂賺2個億,一個頭條100萬,GQ實驗室、視覺志…

2014年—2015年,也是黎貝卡的異想世界成立初期,黎貝卡在公衆號上分享穿衣搭配的方法、分享推薦好物、拔草不好用的東西等。

1年的時間裏,讀者從最開始的1000多變成了近45萬,每天的頭條閱讀也都穩定在10萬以上。

2016年,“黎貝卡的異想世界”共推送了269篇廣告,其中253篇位於二條,16篇位於三條,廣告主涵蓋了SK-II、雅詩蘭黛、蒂芙尼、阿迪達斯、迪奧、祖馬龍等衆多大牌,據估計廣告帶來的年收入可能高達2000多萬

除了廣告收入,黎貝卡這個IP在公號之外,開拓了另一條“帶貨變現”之路

2016年10月初,黎貝卡與美國獨立設計師品牌Rebecca Minkoff,發出第二個聯名款。一個週末,900多個包包被搶購,銷售額達152萬。

黎貝卡的異想手賬,2017版不到4小時1萬冊售罄,2018版1萬冊只用了28分鐘。

聯手MINI獨家發售“MINI YOURS加勒比藍限量版”,100輛定製車4分鐘內售罄……

一定程度上,黎貝卡已遠不是一個時尚號自媒體,而是一個以自媒體爲載體的時尚品牌。

頭條“吸金”Top 3:吳曉波頻道

廣告報價:植入廣告50W(頭條)

創立時間:2014年5月

創始人:吳曉波

公衆號分類:財經

邦哥在文章開頭和大家提到了“吳曉波頻道。2014年5月8日,財經作家吳曉波辭掉了之前所有的專欄,帶着3名年輕同事開始創業,他們以“商業週刊”的形式規劃新生的“吳曉波頻道”。

一年狂賺2個億,一個頭條100萬,GQ實驗室、視覺志…

在吳曉波頻道的用戶中,有大量80、90後,這也是吳曉波最希望吸引的族羣。他甚至爲公衆號設計了一個長相古怪、聲音蠢萌的卡通角色——“巴九靈”(890的諧音),連公衆號的運營主體也以“巴九靈”命名。

一年狂賺2個億,一個頭條100萬,GQ實驗室、視覺志…

據吳曉波頻道官方介紹,其訂閱用戶已經超過400萬,其在內容廣告、內容付費、會員模式和內容電商等內容變現手段的探索上,位於行業前面。

吳曉波開發了收費音頻產品“每天聽見吳曉波”,週一到週五在吳曉波頻道和喜馬拉雅FM推送,年費180元。據官方介紹,目前已經有近12.4萬人購買了該產品,營收超過2200萬元

作爲一個頭部的商業自媒體,吳曉波也沒有忽略電商。他在公衆號上開設了電商平臺,取名“美好的店”,賣電子閱讀器、配飾、茶酒、美食、日用品,甚至雨傘。所有產品之間的紐帶是共同的IP,這個IP就是吳曉波,以及他所代表的中產階級品位。

頭條“吸金”Top 2:視覺志

廣告報價:定製廣告88W(頭條)

創立時間:2014年12月

創始人:沙小皮

公衆號分類:生活

在公衆號運營圈裏,沙小皮創辦的“視覺志”絕對算得上是第一梯隊了。根據邦哥拿到的官方刊例表,視覺志目前粉絲已經達到1050萬。

視覺志常年位居新榜樂活類前三, 2016 年《中國微信500強年榜》位列第15名,各種獎盃拿到手軟,廣告接到手軟。

新榜曾經統計過,自2018年1月1日至12月11日,點贊數達10w+的公衆號原創文章有48篇。其中,視覺志寫出4篇點贊10w+的原創文章,位居第四

2017年9月,視覺志發佈了一篇《謝謝你愛我》的文章,閱讀量突破5000萬,漲粉65萬,成爲當時公衆號文章閱讀量的一個巔峯時刻。據說,該篇推文小編可以拿到10萬塊以及一臺iPhoneX的獎勵...

一年狂賺2個億,一個頭條100萬,GQ實驗室、視覺志…

當時文章刷屏後,編輯團隊在接受採訪時稱,“視覺志”這個號目前有7位編輯,平時選題標準是:三觀端正、溫暖走心的素材。

具體流程則是,早晨上班所有編輯開始各自尋找感興趣的素材,選中之後帶着自己觀點和思路進行交流溝通,提供不同角度,達成共識後進行自由創作。

晚上6點左右截稿,提供完整作品,團隊開始下一步討論,排除各類閱讀中不適的情況,以及修正邏輯不暢的問題,把標題開頭結尾進行優化處理,最終整理髮布。

儘管爆文頻出,但是視覺志的新媒體之路走得並不是一帆風順。在2015年,越來越多的人涌入到自媒體行業,外部競爭加強,加上圖文形式讓用戶興趣逐漸疲軟,視覺志開始開拓新媒體矩陣,內容涵蓋生活、女性、讀書、母嬰、影視、娛樂、情感等。

現在視覺志旗下的公衆號“少女兔”粉絲已經達到1030萬,與視覺志粉絲逼近,但視覺志廣告報價仍是“少女兔”的一倍左右。

頭條“吸金”Top 1:GQ實驗室

廣告報價:定製廣告100W+(頭條)

創立時間:2017年3月,智族GQ更名爲GQ實驗室

負責人:Rocco

公衆號分類:時尚

說到最賺錢的公衆號,GQ實驗室可以算是公號界的No.1。

此前,《那一夜,他傷害了他》一夜拿下200w+閱讀量,儘管這是寶馬MINI的軟文,但絲毫不影響它在朋友圈裏刷屏。

一年狂賺2個億,一個頭條100萬,GQ實驗室、視覺志…

“GQ實驗室”這支誕生於傳統媒體,由7人組成的團隊,不斷進行着各種新媒體“實驗”:他們策劃出了不少極具創意的10w+,並以獨一無二的風格俘獲了一大批年輕粉絲。

2018年5月,據“GQ實驗室”負責人rocco在接受營銷新榜樣採訪時稱,他們粉絲量爲70萬,頭條軟文刊例價已經高達100萬。

而據官方稱,GQ實驗室在2018年生產了280多篇十萬+文章,合作的品牌超過200個,最貴的產品單價達到3000萬,單個公衆號營收達到近2億的規模

GQ之所以吸金,也和其合作的品牌有關。從奢侈品到汽車,再到互聯網、快銷等各行各業,幾乎都與GQ有合作。其中裏面有一些廣告客戶,比如微信、法拉利、航空公司以及奢侈品品牌等,強大的品牌合作庫,讓GQ實驗室成爲中國最賺錢的公衆號,沒有之一。

那GQ實驗室到底做對了什麼呢?智族GQ出版人唐傑先生曾經在公開場合上揭開過其中的祕密:

1、內容和運營是同等重要。GQ在很早的時候就開始佈局運營,包括粉絲增長、品牌、線下活動、渠道分發、社羣運營……,通過這樣,使內容有多維度立體的呈現方式,達到商業價值最大化。

2、強大的品牌價值。GQ隸屬於有着百年曆史的康泰納仕集團,憑藉着品牌附加值,常常能得到一些獨家以及爆款人物的採訪。

3、標準化的團隊作戰。從內容到運營,從客戶體驗到執行,從商業拓展到商業的延伸,GQ不再依靠一個人或幾個人完成一個項目或者一個選題,他們能做到標準化且流程化的生產和執行。

寫在最後

到今天,微信公衆號已經走過6年。在不同行業和領域,那些在公號平臺裏掘金的創業者們,有的已經成爲了千萬級的網紅大號。然而隨着短視頻平臺的興起,微信紅利不再,公衆號式微的聲音近幾年高漲,總有人說公號的黃金時代已過。

儘管如此,但我們還是能看到不斷有新的創業者入場,老一代網紅公號也在努力求生,不管是開拓新媒體矩陣,還是探索內容變現手段,從0到1,他們都在重新開始。

————————

轉自:創業邦

歡迎關注“元浦說文”頭條號

金元浦 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所所長

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教育部文化部動漫類教材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導中國傳媒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博導

“元浦說文”由中國人民大學金元浦教授創辦。目標在於速遞文化信息、傳播深度思考、彙集文化創意產業的業界和學術精英,搭建產學研的合作橋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