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不需要考虑吸毒者的痛苦和人权,任何方法都可以提出来。只要让吸毒者得到一天以上的寿命并且不吸毒即可


题主,你所说的手术1998年俄罗斯就在研究,2000年,在圣彼得堡脑科研究所实施了第一例临床手术。随后俄罗斯宣称发明了一种非常有效的海洛因戒毒方法,即「开颅脑科戒毒手术」又称「边缘环路阻断术」。当时俄罗斯《论据与事实》杂志评价:这种手术是消除人类社会最可怕的祸根--吸毒成瘾的最有效方法。

我国首例「开颅脑科戒毒手术」是什么时候呢?与俄罗斯首例手术同年,即2000年。紧接著,广东某脑科医院也将「开颅脑科戒毒手术」作为科研项目向当地政府申请立项,2001获得批准。至此,开颅戒毒手术在全国各地掀起一股热潮,广东、四川、陕西、湖南、江苏、上海、北京等省市的20多家医疗纷纷开展这项手术。

截止到2004年卫生部紧急叫停,全国各地共有500多名戒毒患者接受了这项「开颅脑科戒毒手术」。

「开颅脑科戒毒手术」原理

很简单是在吸毒者表现出对毒品强烈渴望时,通过脑磁图、核磁共振和CT机等医疗检测设备,在外部找出吸毒者的大脑内造成毒瘾的「病理性犒赏神经中枢」,进行标注(存疑,专业人事指正,通过这些设备不能定位)。

CT扫描毒品渴求区

准备手术的戒毒人员

找到敌人的位置,接下就是消灭,因此需要在吸毒者的头颅对应部位钻两个6mm的小孔,各插入一根直径2.5mm的能发射正负相反的电流射频针的金属针,摧毁这个形成毒瘾的「病理性犒赏神经中枢」。

「开颅脑科戒毒手术」示意图

手术相当于是切除吸毒者大脑中的毒瘾细胞,清除了其对吸毒的身体和心理记忆,使成瘾者从毒品中解脱出来。从理论上讲,这个治疗方案非常完美,当时有医生说,这项手术跟医学上切除肿瘤帮助病人恢复健康的手术没什么两样。

但是全球首例实施「开颅脑科戒毒手术」场所的俄罗斯圣彼得堡人脑研究所所长指出:「手术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只是对那些无可救药,自己感到绝望并亲自要求做手术的人才施予这样的手术。」简单的翻译就是,该项手术风险很大,只能用于没有任何戒毒希望的吸毒者,死马当活马医。

据俄罗斯方面的数据统计,在短时间内,已经做了多例开颅戒毒手术,大约只有35%的复吸率。这无疑让国内原本对戒毒治疗束手无策的多家医院,兴趣顿生。

2000年,在我国没有开展任何关于开颅戒毒手术的研究之时,西安某医院就率先将这套方法借鉴过来,正式用于临床治疗。据该医院宣传,在治疗的60多例手术中,复吸率只有15%。随后跟进的其他国内医院更是宣称,经过开颅手术治疗的患者复吸率低至10%,全国各地一片红红火火。

「开颅脑科戒毒手术」推广出来之后,国内能进行该项手术的医院,异口同声对外宣传戒毒效果立竿见影,疗效显著。或许是给出的数据太完美漂亮,反而弄巧成拙,引起业内专家们的质疑,他们认为从医院提供手术案例来看,最长的观察期还不到一年,根本没法体现该戒毒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随著这个被众多吸毒者,以及其家属视为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的戒毒手术案例增多,不可逆损伤的副作用数据也逐渐凸显。尽管吸毒者及其家属在准备手术前,医院会告知该手术没有经过安全性、可靠性评估,以及可能导致的后遗症包括复吸、记忆力衰退、人格改变等风险(也有一些医院绝口不提,或是弱化风险),但大多数仍然选择接受。

吸毒者及其家属之所以愿意冒风险,正如一位被吸毒儿子折磨的遍体鳞伤的母亲哭诉,「领回一个白痴儿子也比守著一个吸毒儿子强」。而医院也正是自己是基于吸毒者及其家属的强烈要求,才敢实施这种风险极大的「开颅脑科戒毒手术。

但是一项没有经过长期观察得出有效性、安全性的新医疗技术,如此仓促的应用在临床治疗上,副作用必然会在治疗患者身上得到体现。

大脑内的神经边缘系统是如何掌人的「食、色」等人性和欲望,人类至今没有完全弄清楚。这种摧毁人体脑内某部分神经边缘系统的戒毒手术,除去的不仅仅是毒瘾,更有可能是对其他事物的依赖,比如说性、感情等。

另外,吸毒者脑内的毒品渴求区(即病理性犒赏神经中枢),真的是形成毒瘾的全部根源吗?据说通过「开颅脑科戒毒手术」的患者从数据上看复吸率不高,但一旦复吸,他们的毒瘾比戒毒前更加强烈。那么,他们的毒瘾又从何而来?

当时有四川地方媒体记者对当地进行该手术的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了跟踪采访,一些戒毒患者在手术后出现性格大变、情绪失控等精神疾病。多名家属反应孩子在做完开颅戒毒手术之后,多次出现厌世自杀念头,除了一位成功外,其余有几位都被家及时制止。

成功的这位名叫杨勋,26岁,有8年吸毒史,2004年10月做完开颅戒毒手术后,情绪变得焦躁,沉默寡言,失去味觉和嗅觉,经常头疼。此后,性欲急剧下降,开始疯狂地复吸毒品,吸毒方式也由吸食改为注射,且剂量比以往大了几倍。4个月后,杨勋耐不住身体折磨,坠楼自杀了。

手术后的复吸不只是个例,以下是记者统计的其他做过手术的人员。

余柯志,22岁,成都市人,2004年9月手术,出院后即复吸,术前每天注射毒品四五次,术后却要注射十几次才能满足需求。

杨明,32岁,成都市人,2004年9月手术,两个月后复吸,记忆力急剧下降,沉默不语,变得非常胆小,随后去了云南戒毒。

周勇,29岁,都江堰人,2004年9月手术,第二天复吸,六亲不认,拿著刀追砍父亲,差点掐死女友,并一拳打掉了母亲的三颗门牙,并多次自杀,曾一刀插进自己腹部,后因毒瘾发作,盗窃被抓,5月26日被判刑6个月。

武勇,26岁,绵阳人,2004年9月手术,十余天后复吸,剂量增加,无嗅觉,脾气暴躁,术后被强戒一次,自愿戒毒两次。

王伟,27岁,攀枝花人,2004年9月手术,十余天后复吸,头胀痛、无嗅觉、性欲下降。

与此同时,央视记者也在全国对做过「开颅脑科戒毒手术」的50例患者进行了跟踪调查。数据显示,其中6名已经复吸,其余44名虽然没有表示复吸,但其中的26人出现明显的副作用,例如脾气变暴躁或变冷漠、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等。

记者又把这44名未复吸的患者,身体出现副作用的情况,作了一个统计。这里最早手术的在3月份,最晚9月份。18人表示没有任何变化,其余26人均表示有不同程度的改变。10人性格异常。在这10人中,4人脾气变暴躁,6人脾气变冷漠。4人记忆力减退。既性格异常有记忆力减退5人。剩余7人情况复杂。其中,湖南2人,出现智力倒退。陕西1人,记忆力时好时坏,反应迟钝,变懒不爱说话。广东1人,动作变慢。安徽1人,大脑迟钝,很多欲望消失。天津1人,术后两个月开始想喝酒。贵州1人,仍想毒品但能控制住。

「开颅脑科戒毒手术」争议

关于「开颅脑科戒毒手术」的高成功率,低复吸率当时还存在一个争议,央视记者在跟踪调查中,在这些做过手术的戒毒患者家里,发现医生开出的药物中,有一款专门针对阿片类毒品(即海洛因)的防复吸药物-「盐酸纳曲酮」。随后央视记者又咨询44例未复吸的患者,除了2名没服用「盐酸纳曲酮」外,其余都在服用,时间从半年到一个月不等。

「盐酸纳曲酮」是1995年经国家正式批准上市,是当时防止海洛因成瘾者复吸的唯一有效药。原理就是使戒毒人员复吸海洛因不会产生任何快感作用,淡化海洛因留在大脑里的快感记忆,起到缓解心瘾的作用。

那么问题来了,戒毒患者的低复吸率到底是「开颅脑科戒毒手术」起了作用,还是「盐酸纳曲酮」功劳?如果「开颅脑科戒毒手术」效果真的如医院宣传那么神乎其神,为什么还要戒毒患者继续吃防复吸药物「盐酸纳曲酮」。

新闻播放后,业内专家们对没有经过长期观察就仓促上线的「开颅脑科戒毒手术」提出质疑,认为这是缺乏对患者健康权的尊重,且实际疗效也并没如医院宣传的那么显著,副作用很明显。他们认为该类手术从「医学研究」在转变为「临床服务」的过程,应该稳妥谨慎,不可操之过急。

2004年,卫生部针对「开颅脑科戒毒手术」召开业内专家听证会。11月,卫生部连续发布两道通知,紧急叫停「开颅脑科戒毒手术」,理由是:「这个手术研究已经做了足够的数量,因此也不必扩大做手术了。」

卫生部之所以听从业内专家的意见,紧急叫停「开颅脑科戒毒手术」,很大程度源于国内一些医院不顾该手术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严重副作用,激进的将该「医学研究」直接转为成为可以获取利益的「临床服务」。

节选本人公众号文章:

号称复吸率只有10%的「开颅脑科戒毒手术」,为什么上线仅4年就被卫生部紧急叫停??

mp.weixin.qq.com


先上结论:理论上来讲前额叶切除术确实可以戒除毒瘾,但是这个手术过于粗暴,额叶切除后人不仅仅是不爱好吸毒了,还会变得感觉世界上一切事情都变得索然无味。是一个代价过大的手术。

事实上,历史上曾经已有过额叶切除术为患者解决成瘾、幻觉、攻击性等问题的神奇操作,并且这一操作还曾获得1949年的诺贝尔奖

一、黑暗的诺贝尔奖

194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瑞士科学家沃尔特·赫斯(Walter Hess)和葡萄牙神经科医生埃加斯·莫尼茨(Egas Moniz),后者因「发现了前脑叶白质切断术对某些精神疾病的治疗价值」而获此殊荣。脑前叶白质区主要切除的,就是我们所说的额叶。

图:因脑前白质切除术获得诺贝尔奖的莫尼茨

额叶切除术是什么呢?大脑每个半球分为四个叶,额叶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大约占1/3体积,切除以后人会失去很多功能,包括很大一部分的性格。几乎就是一个行尸走肉,和正常人相比唯一相同的地方就是还可以呼吸。医生莫尼茨和弗里曼(下文中会提到)便是因这个手术扬(chou)名(ming)四(zhao)海(zhu)。

这一过程难免有些粗暴,但是但是为什么呢?为什么莫尼茨会开始做额叶切除术?为什么弗里曼会步他的后尘?以及为什么弗里曼之后还有无数的后来人?不仅如此,为什么会允许给那些不情愿或者完全不知情的病人做这项手术?而且为什么除此之外的病人会主动愿意做这项手术?换句话说,额叶切除术本身的切入点是什么呢?

定义给哪些人进行额叶切除术的过程跟这个手术本身一样粗俗草率。医生会对那些被诊断患有包括从轻度抑郁症、焦虑症到精神分裂症这类严重精神疾病的各种人进行额叶切除术。

总之,那时候的医学专家认为这是在「给灵魂做手术」,可以治好从轻度抑郁症到重度精神分裂症的所有毛病。吸毒成瘾,自然不在话下。

二、二十世纪初神经科学和外科学的兴起

而促使额叶切除术兴起的原因,大环境下是神经科学和外科学的发展和兴起。

二十世纪初,西班牙生理学家圣地亚戈·卡哈尔(Santiago Cajal)提出了一个新理论:人脑并不是混沌的一团,而是由一个个独立的神经细胞组成的。神经细胞之间通过一种叫「突触」的结构相互沟通,一起协作。

不久之后,俄国生理学家伊万·巴甫洛夫(Ivan Pavlov)发现,神经细胞之间的连接和行为息息相关。切断脑与消化系统之间的神经能减轻精神压力对消化系统的影响。三十年代,耶鲁大学科学家约翰·富顿(John Fulton)开始用大猩猩研究脑子不同部位和思维能力的关系。1935年的一次学术会议上,富顿向在座的科学家和医生们介绍了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

富顿发现,如果把大猩猩大脑的额叶切除,大猩猩的思维能力会被严重削弱。他还发现,额叶被切除的大猩猩似乎变得温顺了。本来会因为测验做错而发脾气的大猩猩此时好像完全不在乎周围发生的事情。对于富顿来说,这说明脑部的手术不仅能改变具体的行为和能力,还能带来性格上的改变。

富顿提出了通过做脑部手术治疗精神疾病的可能性,但他也指出他的发现还是非常初步的。要想转变成临床治疗手段,脑部手术还需要很多很多研究。

图:Washington『s post

言者无意,听者有心。富顿的科研成果给当时在场的听众之一——来自葡萄牙的医生鄂加斯·莫尼茨以启发:如果切除猴子大脑的额叶能给猴子带来精神上的改变,那或许切除精神疾病病人的额叶也能给他们带来病情的改善。

其实,从富顿的发现到莫尼茨的这一猜想并没有太多逻辑可言。因为成本原因,富顿的实验只使用了两只大猩猩 —— 这远远不足以让任何人做出确定的结论。此外,额叶被切除的两只大猩猩在手术后发生的变化并不一样,其实只有一只大猩猩变得温顺了,另外一只变得更加暴躁了。然而没有神经外科背景的莫尼茨却被他们的发现牢牢地吸引了。

莫尼茨的想法来源于他对于精神疾病的简单理论。受到卡哈尔的影响,莫尼茨认同神经系统是由独立的神经细胞构成的。他认为,精神疾病的根源就是神经细胞之间突触的异常。异常的神经突触过于强烈,导致病人脑中出现不可控制的病态情绪和思维、抑制了正常的思维活动。这样想来,治疗精神疾病就应该从切除这些异常的神经连接著手。

莫尼茨想在人类身上试试这个手术。

图:莫尼茨的实验示意图

三、莫尼茨和弗里曼的人体实验

莫尼茨于1935年11月从伦敦回到葡萄牙后,便在首都里斯本的圣玛塔医院(Hospital Santa Marta)进行了第一次手术:在病人颅骨上锯开一个口子,再通过那个口子向前脑叶注射乙醇,来杀死那一片神经纤维。

图:通过开颅方式进行的前额叶切除术

在发表手术报告后不久,莫尼茨发现损伤前脑叶会带来一系列难以控制的影响,例如病人反应变得迟钝、性情大变等,但他认为这些副作用并非难以容忍。其后,他发明了前脑叶白质切除器(leucotome)来进行手术,以精确损毁前脑叶的神经纤维,其具体过程为先将该器械刺入颅腔,然后捣毁一块脑区。该手术自问世后在多国得到高度认可,莫尼茨本人也由此荣获1949年诺贝尔医学奖。

很快莫尼茨迎来了他的同道者,并且他对于这个手术进行了自己的思考和改进。

同莫尼茨一样,美国医生沃尔特·弗里曼也参加了1935年的伦敦会议。第二年在看到莫尼茨的报告之后,他开始尝试实施自己的前脑叶切除手术。起初,他使用的是同莫尼茨一样的手术方式,很快他就发展出自己的一种更加迅速便利的手术方式。在他的手术中,需要的工具是一个类似于冰锥的锥子和一个榔头,病人被施以电击以代替药物麻醉。手术时将锥子经由眼球上部从眼眶凿入脑内,破坏掉相应的神经。这一过程十分迅速,而且某些情况甚至不需要手术室就可以施行。1936年到20世纪五十年代之间,美国大约实施了4万到5万例这样的手术,弗里曼本人就做了3500例。

图:经眼眶的前额叶切除术

四、接受额叶切除术的罗斯玛丽·肯尼迪

使得额叶切除术的为大众所知的另一个人,便是罗斯玛丽·肯尼迪。肯尼迪家族一直有从商和参政的传统,1918年妈妈怀上罗斯玛丽的时候,老肯尼迪刚刚凭著一战中的出色表现跻身民主党领袖之一。而她的哥哥,正是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

但是原本应是肯尼迪家族锦上添花的存在的她,却变成了全家的耻辱和避而不谈。由于出生时她在产道中多呆了2个小时的关系,她从小就表现出了严重的智力障碍,智商只有70,和阿甘差不多,但是出生在政治家庭的她远没有阿甘幸运。

小时候,虽然不聪明,但罗斯玛丽一直是个讨人喜爱的孩子。她乖巧、友好,同时缺乏安全感,愿意不顾一切去讨好周围的人。随著年岁的增长,和每个青春期少少女一样,罗斯玛丽变得越来越有独立主张和反叛精神,她变得脾气暴躁,常常无缘无故发火,偶尔还显示出暴力倾向。这让肯尼迪家族觉得苦恼。于是在医生的提议下,罗斯玛丽接受了额叶切除术。

手术后的罗斯玛丽确实平静了下来。她的心智降到了两岁小孩的水平。她无法独自站立,也不能说话。大小便失禁的肯尼迪家族大小姐,最终在威斯康辛的疗养院中度过了余生

五、额叶切除手术应用于戒毒的可行性

粗暴而言,额叶切除术应用于戒毒是可行的,他可以搅毁人的一切感觉,包括因吸毒产生的欣快感。但是,其他的情感也都会随之感觉不到了。因为吃到一口喜欢的事物产生的快乐,因为母亲的泪水感知到的愧疚和心酸,因为女朋友的一个吻而感受到的甜蜜,从此之后全部化为乌有。更甚者,可能智力会下降,人从此之后不再能自理,吃喝拉撒全靠人照顾,如同两岁孩童。试问,在存在有戒毒中心等专业机构,可以得到专业照顾和支持的情况下,戒毒付出这么大的代价,是否愿意并值得?


现在完全没必须用外科手术方式戒毒了。我国在上世纪末开展过立体定向放疗核团毁损治疗毒瘾,广州的三九脑科做的挺多。具体就是用伽玛刀对患者双侧杏仁核及扣带回前缘进行非常小范围的核团照射,达到治疗毒瘾的效果。副作用还是有的,会造成患者精神淡漠,表情呆板,当然,比额叶切除的副作用程度轻很多。

本世纪初,此治疗被卫生部叫停。


和题主的建议相比,直接枪毙我觉得更仁慈一些。


这个老早老早的事了。简要的说一下:

1、这个手术主要是针对阿片类成瘾的吸毒人群,即抽鸦片、嗑白粉之类的人。

2、手术后的效果并不显著,也就是手术后,还有人需要用阿片类的替代药物。说白一点就是原来需要用海洛因才能过瘾的人,到后来还需要用类似鸦片一样的来过瘾。完全不需要替代药的,没有吹的那么少。

3、后遗症很多。就好比一个人有性瘾,直接把人的鸡鸡给切了!一个人老骂人,直接把人家的嘴给割掉了,这样的手术是不行的。你哪怕只是把人的嘴巴缝上也比割掉了好很多。

4、手术是安全,低创的。其原理是快速的把脑袋里的一个地方的神经烧死,真正的创伤是给骨头上打洞的那下。

————

如今这个手术就更不用提,因为有新的方法,针对阿片类药物成瘾已经有育苗的方式。也就是先打预防针一样,然后嗑白粉了也没有快感。

——————

不好的消息是,在我国,抽鸦片、嗑白粉的人越来越少,除了那些等死的老毒鬼,80%以上的都是以麻黄碱类毒品为主,即冰毒、摇头丸、长治筋、丧尸毒品等等这类以麻黄碱为前体可以制备得到的毒品。

————

这部分人如果实施这个手术,因为其在脑袋里的兴奋点分布很广,差不多要整个脑袋都打上洞才可以把这些兴奋点烧掉,换句话说要把整个脑袋都给切掉,这个人才可以戒掉毒。这种手术怎么能推广呢?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