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不需要考慮吸毒者的痛苦和人權,任何方法都可以提出來。只要讓吸毒者得到一天以上的壽命並且不吸毒即可


題主,你所說的手術1998年俄羅斯就在研究,2000年,在聖彼得堡腦科研究所實施了第一例臨床手術。隨後俄羅斯宣稱發明了一種非常有效的海洛因戒毒方法,即「開顱腦科戒毒手術」又稱「邊緣環路阻斷術」。當時俄羅斯《論據與事實》雜誌評價:這種手術是消除人類社會最可怕的禍根--吸毒成癮的最有效方法。

我國首例「開顱腦科戒毒手術」是什麼時候呢?與俄羅斯首例手術同年,即2000年。緊接著,廣東某腦科醫院也將「開顱腦科戒毒手術」作為科研項目向當地政府申請立項,2001獲得批准。至此,開顱戒毒手術在全國各地掀起一股熱潮,廣東、四川、陝西、湖南、江蘇、上海、北京等省市的20多家醫療紛紛開展這項手術。

截止到2004年衛生部緊急叫停,全國各地共有500多名戒毒患者接受了這項「開顱腦科戒毒手術」。

「開顱腦科戒毒手術」原理

很簡單是在吸毒者表現出對毒品強烈渴望時,通過腦磁圖、核磁共振和CT機等醫療檢測設備,在外部找出吸毒者的大腦內造成毒癮的「病理性犒賞神經中樞」,進行標註(存疑,專業人事指正,通過這些設備不能定位)。

CT掃描毒品渴求區

準備手術的戒毒人員

找到敵人的位置,接下就是消滅,因此需要在吸毒者的頭顱對應部位鑽兩個6mm的小孔,各插入一根直徑2.5mm的能發射正負相反的電流射頻針的金屬針,摧毀這個形成毒癮的「病理性犒賞神經中樞」。

「開顱腦科戒毒手術」示意圖

手術相當於是切除吸毒者大腦中的毒癮細胞,清除了其對吸毒的身體和心理記憶,使成癮者從毒品中解脫出來。從理論上講,這個治療方案非常完美,當時有醫生說,這項手術跟醫學上切除腫瘤幫助病人恢復健康的手術沒什麼兩樣。

但是全球首例實施「開顱腦科戒毒手術」場所的俄羅斯聖彼得堡人腦研究所所長指出:「手術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因此只是對那些無可救藥,自己感到絕望並親自要求做手術的人才施予這樣的手術。」簡單的翻譯就是,該項手術風險很大,只能用於沒有任何戒毒希望的吸毒者,死馬當活馬醫。

據俄羅斯方面的數據統計,在短時間內,已經做了多例開顱戒毒手術,大約只有35%的復吸率。這無疑讓國內原本對戒毒治療束手無策的多家醫院,興趣頓生。

2000年,在我國沒有開展任何關於開顱戒毒手術的研究之時,西安某醫院就率先將這套方法借鑒過來,正式用於臨床治療。據該醫院宣傳,在治療的60多例手術中,復吸率只有15%。隨後跟進的其他國內醫院更是宣稱,經過開顱手術治療的患者復吸率低至10%,全國各地一片紅紅火火。

「開顱腦科戒毒手術」推廣出來之後,國內能進行該項手術的醫院,異口同聲對外宣傳戒毒效果立竿見影,療效顯著。或許是給出的數據太完美漂亮,反而弄巧成拙,引起業內專家們的質疑,他們認為從醫院提供手術案例來看,最長的觀察期還不到一年,根本沒法體現該戒毒手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隨著這個被眾多吸毒者,以及其家屬視為最後一根救命稻草的戒毒手術案例增多,不可逆損傷的副作用數據也逐漸凸顯。儘管吸毒者及其家屬在準備手術前,醫院會告知該手術沒有經過安全性、可靠性評估,以及可能導致的後遺症包括復吸、記憶力衰退、人格改變等風險(也有一些醫院絕口不提,或是弱化風險),但大多數仍然選擇接受。

吸毒者及其家屬之所以願意冒風險,正如一位被吸毒兒子折磨的遍體鱗傷的母親哭訴,「領回一個白痴兒子也比守著一個吸毒兒子強」。而醫院也正是自己是基於吸毒者及其家屬的強烈要求,才敢實施這種風險極大的「開顱腦科戒毒手術。

但是一項沒有經過長期觀察得出有效性、安全性的新醫療技術,如此倉促的應用在臨床治療上,副作用必然會在治療患者身上得到體現。

大腦內的神經邊緣系統是如何掌人的「食、色」等人性和慾望,人類至今沒有完全弄清楚。這種摧毀人體腦內某部分神經邊緣系統的戒毒手術,除去的不僅僅是毒癮,更有可能是對其他事物的依賴,比如說性、感情等。

另外,吸毒者腦內的毒品渴求區(即病理性犒賞神經中樞),真的是形成毒癮的全部根源嗎?據說通過「開顱腦科戒毒手術」的患者從數據上看復吸率不高,但一旦復吸,他們的毒癮比戒毒前更加強烈。那麼,他們的毒癮又從何而來?

當時有四川地方媒體記者對當地進行該手術的患者及其家屬進行了跟蹤採訪,一些戒毒患者在手術後出現性格大變、情緒失控等精神疾病。多名家屬反應孩子在做完開顱戒毒手術之後,多次出現厭世自殺念頭,除了一位成功外,其餘有幾位都被家及時制止。

成功的這位名叫楊勛,26歲,有8年吸毒史,2004年10月做完開顱戒毒手術後,情緒變得焦躁,沉默寡言,失去味覺和嗅覺,經常頭疼。此後,性慾急劇下降,開始瘋狂地復吸毒品,吸毒方式也由吸食改為注射,且劑量比以往大了幾倍。4個月後,楊勛耐不住身體折磨,墜樓自殺了。

手術後的復吸不只是個例,以下是記者統計的其他做過手術的人員。

余柯志,22歲,成都市人,2004年9月手術,出院後即復吸,術前每天注射毒品四五次,術後卻要注射十幾次才能滿足需求。

楊明,32歲,成都市人,2004年9月手術,兩個月後復吸,記憶力急劇下降,沉默不語,變得非常膽小,隨後去了雲南戒毒。

周勇,29歲,都江堰人,2004年9月手術,第二天復吸,六親不認,拿著刀追砍父親,差點掐死女友,並一拳打掉了母親的三顆門牙,並多次自殺,曾一刀插進自己腹部,後因毒癮發作,盜竊被抓,5月26日被判刑6個月。

武勇,26歲,綿陽人,2004年9月手術,十餘天后復吸,劑量增加,無嗅覺,脾氣暴躁,術後被強戒一次,自願戒毒兩次。

王偉,27歲,攀枝花人,2004年9月手術,十餘天后復吸,頭脹痛、無嗅覺、性慾下降。

與此同時,央視記者也在全國對做過「開顱腦科戒毒手術」的50例患者進行了跟蹤調查。數據顯示,其中6名已經復吸,其餘44名雖然沒有表示復吸,但其中的26人出現明顯的副作用,例如脾氣變暴躁或變冷漠、記憶力減退、反應遲鈍等。

記者又把這44名未復吸的患者,身體出現副作用的情況,作了一個統計。這裡最早手術的在3月份,最晚9月份。18人表示沒有任何變化,其餘26人均表示有不同程度的改變。10人性格異常。在這10人中,4人脾氣變暴躁,6人脾氣變冷漠。4人記憶力減退。既性格異常有記憶力減退5人。剩餘7人情況複雜。其中,湖南2人,出現智力倒退。陝西1人,記憶力時好時壞,反應遲鈍,變懶不愛說話。廣東1人,動作變慢。安徽1人,大腦遲鈍,很多慾望消失。天津1人,術後兩個月開始想喝酒。貴州1人,仍想毒品但能控制住。

「開顱腦科戒毒手術」爭議

關於「開顱腦科戒毒手術」的高成功率,低復吸率當時還存在一個爭議,央視記者在跟蹤調查中,在這些做過手術的戒毒患者家裡,發現醫生開出的藥物中,有一款專門針對阿片類毒品(即海洛因)的防復吸藥物-「鹽酸納曲酮」。隨後央視記者又諮詢44例未復吸的患者,除了2名沒服用「鹽酸納曲酮」外,其餘都在服用,時間從半年到一個月不等。

「鹽酸納曲酮」是1995年經國家正式批准上市,是當時防止海洛因成癮者復吸的唯一有效葯。原理就是使戒毒人員復吸海洛因不會產生任何快感作用,淡化海洛因留在大腦里的快感記憶,起到緩解心癮的作用。

那麼問題來了,戒毒患者的低復吸率到底是「開顱腦科戒毒手術」起了作用,還是「鹽酸納曲酮」功勞?如果「開顱腦科戒毒手術」效果真的如醫院宣傳那麼神乎其神,為什麼還要戒毒患者繼續吃防復吸藥物「鹽酸納曲酮」。

新聞播放後,業內專家們對沒有經過長期觀察就倉促上線的「開顱腦科戒毒手術」提出質疑,認為這是缺乏對患者健康權的尊重,且實際療效也並沒如醫院宣傳的那麼顯著,副作用很明顯。他們認為該類手術從「醫學研究」在轉變為「臨床服務」的過程,應該穩妥謹慎,不可操之過急。

2004年,衛生部針對「開顱腦科戒毒手術」召開業內專家聽證會。11月,衛生部連續發布兩道通知,緊急叫停「開顱腦科戒毒手術」,理由是:「這個手術研究已經做了足夠的數量,因此也不必擴大做手術了。」

衛生部之所以聽從業內專家的意見,緊急叫停「開顱腦科戒毒手術」,很大程度源於國內一些醫院不顧該手術有可能導致患者出現嚴重副作用,激進的將該「醫學研究」直接轉為成為可以獲取利益的「臨床服務」。

節選本人公眾號文章:

號稱復吸率只有10%的「開顱腦科戒毒手術」,為什麼上線僅4年就被衛生部緊急叫停??

mp.weixin.qq.com


先上結論:理論上來講前額葉切除術確實可以戒除毒癮,但是這個手術過於粗暴,額葉切除後人不僅僅是不愛好吸毒了,還會變得感覺世界上一切事情都變得索然無味。是一個代價過大的手術。

事實上,歷史上曾經已有過額葉切除術為患者解決成癮、幻覺、攻擊性等問題的神奇操作,並且這一操作還曾獲得1949年的諾貝爾獎

一、黑暗的諾貝爾獎

194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給了瑞士科學家沃爾特·赫斯(Walter Hess)和葡萄牙神經科醫生埃加斯·莫尼茨(Egas Moniz),後者因「發現了前腦葉白質切斷術對某些精神疾病的治療價值」而獲此殊榮。腦前葉白質區主要切除的,就是我們所說的額葉。

圖:因腦前白質切除術獲得諾貝爾獎的莫尼茨

額葉切除術是什麼呢?大腦每個半球分為四個葉,額葉是其中最大的一個,大約佔1/3體積,切除以後人會失去很多功能,包括很大一部分的性格。幾乎就是一個行屍走肉,和正常人相比唯一相同的地方就是還可以呼吸。醫生莫尼茨和弗里曼(下文中會提到)便是因這個手術揚(chou)名(ming)四(zhao)海(zhu)。

這一過程難免有些粗暴,但是但是為什麼呢?為什麼莫尼茨會開始做額葉切除術?為什麼弗里曼會步他的後塵?以及為什麼弗里曼之後還有無數的後來人?不僅如此,為什麼會允許給那些不情願或者完全不知情的病人做這項手術?而且為什麼除此之外的病人會主動願意做這項手術?換句話說,額葉切除術本身的切入點是什麼呢?

定義給哪些人進行額葉切除術的過程跟這個手術本身一樣粗俗草率。醫生會對那些被診斷患有包括從輕度抑鬱症、焦慮症到精神分裂症這類嚴重精神疾病的各種人進行額葉切除術。

總之,那時候的醫學專家認為這是在「給靈魂做手術」,可以治好從輕度抑鬱症到重度精神分裂症的所有毛病。吸毒成癮,自然不在話下。

二、二十世紀初神經科學和外科學的興起

而促使額葉切除術興起的原因,大環境下是神經科學和外科學的發展和興起。

二十世紀初,西班牙生理學家聖地亞戈·卡哈爾(Santiago Cajal)提出了一個新理論:人腦並不是混沌的一團,而是由一個個獨立的神經細胞組成的。神經細胞之間通過一種叫「突觸」的結構相互溝通,一起協作。

不久之後,俄國生理學家伊萬·巴甫洛夫(Ivan Pavlov)發現,神經細胞之間的連接和行為息息相關。切斷腦與消化系統之間的神經能減輕精神壓力對消化系統的影響。三十年代,耶魯大學科學家約翰·富頓(John Fulton)開始用大猩猩研究腦子不同部位和思維能力的關係。1935年的一次學術會議上,富頓向在座的科學家和醫生們介紹了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

富頓發現,如果把大猩猩大腦的額葉切除,大猩猩的思維能力會被嚴重削弱。他還發現,額葉被切除的大猩猩似乎變得溫順了。本來會因為測驗做錯而發脾氣的大猩猩此時好像完全不在乎周圍發生的事情。對於富頓來說,這說明腦部的手術不僅能改變具體的行為和能力,還能帶來性格上的改變。

富頓提出了通過做腦部手術治療精神疾病的可能性,但他也指出他的發現還是非常初步的。要想轉變成臨床治療手段,腦部手術還需要很多很多研究。

圖:Washington『s post

言者無意,聽者有心。富頓的科研成果給當時在場的聽眾之一——來自葡萄牙的醫生鄂加斯·莫尼茨以啟發:如果切除猴子大腦的額葉能給猴子帶來精神上的改變,那或許切除精神疾病病人的額葉也能給他們帶來病情的改善。

其實,從富頓的發現到莫尼茨的這一猜想並沒有太多邏輯可言。因為成本原因,富頓的實驗只使用了兩隻大猩猩 —— 這遠遠不足以讓任何人做出確定的結論。此外,額葉被切除的兩隻大猩猩在手術後發生的變化並不一樣,其實只有一隻大猩猩變得溫順了,另外一隻變得更加暴躁了。然而沒有神經外科背景的莫尼茨卻被他們的發現牢牢地吸引了。

莫尼茨的想法來源於他對於精神疾病的簡單理論。受到卡哈爾的影響,莫尼茨認同神經系統是由獨立的神經細胞構成的。他認為,精神疾病的根源就是神經細胞之間突觸的異常。異常的神經突觸過於強烈,導致病人腦中出現不可控制的病態情緒和思維、抑制了正常的思維活動。這樣想來,治療精神疾病就應該從切除這些異常的神經連接著手。

莫尼茨想在人類身上試試這個手術。

圖:莫尼茨的實驗示意圖

三、莫尼茨和弗里曼的人體實驗

莫尼茨於1935年11月從倫敦回到葡萄牙後,便在首都里斯本的聖瑪塔醫院(Hospital Santa Marta)進行了第一次手術:在病人顱骨上鋸開一個口子,再通過那個口子向前腦葉注射乙醇,來殺死那一片神經纖維。

圖:通過開顱方式進行的前額葉切除術

在發表手術報告後不久,莫尼茨發現損傷前腦葉會帶來一系列難以控制的影響,例如病人反應變得遲鈍、性情大變等,但他認為這些副作用並非難以容忍。其後,他發明了前腦葉白質切除器(leucotome)來進行手術,以精確損毀前腦葉的神經纖維,其具體過程為先將該器械刺入顱腔,然後搗毀一塊腦區。該手術自問世後在多國得到高度認可,莫尼茨本人也由此榮獲1949年諾貝爾醫學獎。

很快莫尼茨迎來了他的同道者,並且他對於這個手術進行了自己的思考和改進。

同莫尼茨一樣,美國醫生沃爾特·弗里曼也參加了1935年的倫敦會議。第二年在看到莫尼茨的報告之後,他開始嘗試實施自己的前腦葉切除手術。起初,他使用的是同莫尼茨一樣的手術方式,很快他就發展出自己的一種更加迅速便利的手術方式。在他的手術中,需要的工具是一個類似於冰錐的錐子和一個榔頭,病人被施以電擊以代替藥物麻醉。手術時將錐子經由眼球上部從眼眶鑿入腦內,破壞掉相應的神經。這一過程十分迅速,而且某些情況甚至不需要手術室就可以施行。1936年到20世紀五十年代之間,美國大約實施了4萬到5萬例這樣的手術,弗里曼本人就做了3500例。

圖:經眼眶的前額葉切除術

四、接受額葉切除術的羅斯瑪麗·肯尼迪

使得額葉切除術的為大眾所知的另一個人,便是羅斯瑪麗·肯尼迪。肯尼迪家族一直有從商和參政的傳統,1918年媽媽懷上羅斯瑪麗的時候,老肯尼迪剛剛憑著一戰中的出色表現躋身民主黨領袖之一。而她的哥哥,正是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

但是原本應是肯尼迪家族錦上添花的存在的她,卻變成了全家的恥辱和避而不談。由於出生時她在產道中多呆了2個小時的關係,她從小就表現出了嚴重的智力障礙,智商只有70,和阿甘差不多,但是出生在政治家庭的她遠沒有阿甘幸運。

小時候,雖然不聰明,但羅斯瑪麗一直是個討人喜愛的孩子。她乖巧、友好,同時缺乏安全感,願意不顧一切去討好周圍的人。隨著年歲的增長,和每個青春期少少女一樣,羅斯瑪麗變得越來越有獨立主張和反叛精神,她變得脾氣暴躁,常常無緣無故發火,偶爾還顯示出暴力傾向。這讓肯尼迪家族覺得苦惱。於是在醫生的提議下,羅斯瑪麗接受了額葉切除術。

手術後的羅斯瑪麗確實平靜了下來。她的心智降到了兩歲小孩的水平。她無法獨自站立,也不能說話。大小便失禁的肯尼迪家族大小姐,最終在威斯康辛的療養院中度過了餘生

五、額葉切除手術應用於戒毒的可行性

粗暴而言,額葉切除術應用於戒毒是可行的,他可以攪毀人的一切感覺,包括因吸毒產生的欣快感。但是,其他的情感也都會隨之感覺不到了。因為吃到一口喜歡的事物產生的快樂,因為母親的淚水感知到的愧疚和心酸,因為女朋友的一個吻而感受到的甜蜜,從此之後全部化為烏有。更甚者,可能智力會下降,人從此之後不再能自理,吃喝拉撒全靠人照顧,如同兩歲孩童。試問,在存在有戒毒中心等專業機構,可以得到專業照顧和支持的情況下,戒毒付出這麼大的代價,是否願意並值得?


現在完全沒必須用外科手術方式戒毒了。我國在上世紀末開展過立體定向放療核團毀損治療毒癮,廣州的三九腦科做的挺多。具體就是用伽瑪刀對患者雙側杏仁核及扣帶回前緣進行非常小範圍的核團照射,達到治療毒癮的效果。副作用還是有的,會造成患者精神淡漠,表情呆板,當然,比額葉切除的副作用程度輕很多。

本世紀初,此治療被衛生部叫停。


和題主的建議相比,直接槍斃我覺得更仁慈一些。


這個老早老早的事了。簡要的說一下:

1、這個手術主要是針對阿片類成癮的吸毒人群,即抽鴉片、嗑白粉之類的人。

2、手術後的效果並不顯著,也就是手術後,還有人需要用阿片類的替代藥物。說白一點就是原來需要用海洛因才能過癮的人,到後來還需要用類似鴉片一樣的來過癮。完全不需要替代葯的,沒有吹的那麼少。

3、後遺症很多。就好比一個人有性癮,直接把人的雞雞給切了!一個人老罵人,直接把人家的嘴給割掉了,這樣的手術是不行的。你哪怕只是把人的嘴巴縫上也比割掉了好很多。

4、手術是安全,低創的。其原理是快速的把腦袋裡的一個地方的神經燒死,真正的創傷是給骨頭上打洞的那下。

————

如今這個手術就更不用提,因為有新的方法,針對阿片類藥物成癮已經有育苗的方式。也就是先打預防針一樣,然後嗑白粉了也沒有快感。

——————

不好的消息是,在我國,抽鴉片、嗑白粉的人越來越少,除了那些等死的老毒鬼,80%以上的都是以麻黃鹼類毒品為主,即冰毒、搖頭丸、長治筋、喪屍毒品等等這類以麻黃鹼為前體可以製備得到的毒品。

————

這部分人如果實施這個手術,因為其在腦袋裡的興奮點分布很廣,差不多要整個腦袋都打上洞才可以把這些興奮點燒掉,換句話說要把整個腦袋都給切掉,這個人才可以戒掉毒。這種手術怎麼能推廣呢?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