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1:英特爾發佈Xeon D-1600處理器:10nm工藝 性能提升40%

  即使是那些平時非常關注英特爾Xeon系列動態的資深粉絲,對於Xeon D系列也可能會感到困惑。該系列涵蓋各種處理場景,從密集的ECC服務器到大型複雜的加密以及網絡加速處理器,實際上每個產品都建立在不同的內部微體系結構上。而今天英特爾再次推出了全新的Xeon D-1600系列產品。

  全新的Xeon D-1600處理器在此前發佈的D-1500系列基礎上,提供了最多八核的強悍處理性能。全新新品主要面向邊緣網絡、中端存儲以及空間受限的解決方案。通過捆綁芯片組Xeon D系列芯片可以應用於控制平面,路由器,防火牆,基站,本地化雲基礎設施等,並支持多個高速千兆網絡端口併爲加密加速啓用Quick-Assist技術。

  目前英特爾爲Xeon D-1500系列用戶提供了兩種升級方案:如果需要對吞吐量進行全面的升級,那麼可以選擇Xeon D-2100,它可以提供最高16個內核和512GB的DRAM。不過希望對每個核心性能有所升級,那麼Xeon D-1600則是更恰當的方式,對內存和時鐘頻率都增加了一倍。

  實際上,Xeon D-1600處理器基於與Xeon D-1500相同的Broadwell微架構,但通過生產工藝的改進在相同功耗下增加時鐘頻率,並且裝備全新的16Gb內存芯片實現DRAM翻番。與D-1500一樣,D-1600可以獲得擴展溫度支持。

  你說奇不奇怪,intel的10nm工藝難產了這麼久,突然就在傳統優勢項失分的情況下成熟了?不過這次發佈的只有服務器工作站上面用的Xeon D系列,普通桌面級何時能用上10nm還是未知數。按照此前的消息,移動端也有望用上10nm的冰湖架構處理器,intel在鞏固這些領域上的優勢,卻唯獨桌面端缺席了10nm這場盛宴,令人遺憾。

  新聞2:迎戰AMD 7nm 64核EPYC 英特爾至強也玩起了膠水以及性價比

  爲了應對AMD在數據中心市場上的進攻,英特爾在二代Xeon Scalable處理器上也也不得不做了很多改變,首先爲了彌補核心數的差距,英特爾推出了Cascade Lake-AP處理器,用網友調侃的“膠水封裝”實現了56核112線程。此外,英特爾在二代Xeon Scalable處理器上也悄悄地升級不加價,基本維持原價的同時將多個處理器的核心數大幅提升,用小米的話說這就是提高了Xeon Scalable處理器的性價比。

  英特爾發佈的二代Xeon Scalable其實就是之前的Cascade Lake家族,取代2017年推出的Skylake-SP系列處理器。二代Xeon Scalable處理器可以分爲Xeon Platium 9200/8200、Xeon Gold 6200/5200、Xeon Silver 4200、Xeon Brone 3200系列,其中Xeon Platium 9200有四款,核心數分別是32、32、48及56。

  Xeon Platium 9200系列其實就是之前的Cascade Lake-AP系列,英特爾之前只宣佈了48核版的,內部是2個24核Cascade Lake處理器組成,也就是網友調侃的膠水封裝,只不過正式發佈的時候多了32核、56核版本。

  與Xeon Platium 8200及以下系列產品不同,Xeon Platium 9200現在只有基本規格,報價什麼的還沒,暫時也沒上市。此外,該系列處理器是BGA封裝,不是LGA插槽的,所以不能由廠商隨意更換,英特爾估計會針對客戶單獨配置。

  爲什麼會有56核膠水封裝的Xeon Platium 9200系列至強問世?這事也很簡單了,因爲AMD去年發佈了64核128線程的7nm羅馬處理器,在覈心數上英特爾如果繼續用原生28核的處理器來比,那顯然要落下風了,不得不用膠水封裝這樣的方式來頂上,在10nm Icelake服務器芯片上市之前,英特爾需要用56核處理器來撐場子,唯一可惜的就是Cascade Lake原生最多依然是28核,膠水封裝也做不出64核處理器。

  當然,對數據中心市場的用戶來說,膠水封裝什麼的沒什麼問題,關鍵還是看產品的性能、價格等,考慮到28核版售價都要1萬美元了,56核版要直奔2萬美元了。

  除了用56核處理器找回面子,英特爾這次在二代Xeon Scalable還讓利給客戶了,Servethehome網站統計了二代Xeon Scalable與一代Xeon Scalable處理器的價格及規格對比,如下所示:

  雖然最頂級的Xeon Platium 8200系列價格、核心數基本沒變,但在出貨量更多的Gold/Silver系列中英特爾至強處理器的性價比可是大增的,在售價基本不變或者略微增加的情況下,CPU核心數增加了2個、4個,或者是提升了L3緩存,總體上可以說是加量不加價,這在以往可不多見,之前可是提升點頻率都可以大幅漲價的。

  從2017年AMD重返高性能CPU市場以來,英特爾在消費級CPU市場上突然就從停滯了10年的4核8線程升級到了6核12線程、8核16線程,未來還有10核20線程,雖然價格也在漲,但總體上性價比是高了。

  服務器/數據中心市場是英特爾利潤的大頭,以往是不會提什麼性價比的,現在情況也不一樣了,早前就有消息稱英特爾會在至強處理器上採取更加靈活的價格策略,現在來看也應驗了。

  更高的規格更高的性價比?在服務器這塊大蛋糕即將被AMD分而食之的關鍵時刻,intel終於用實際行動反駁了AMD關於“intel稅”的說法。雖然長期的優勢使intel有些怠惰,但是其技術實力依然不容小覷。可能對AMD來說傷筋動骨的創新和提升,真的就是intel擠擠牙膏的事,AMD任重而道遠啊!

  新聞3:臺北電腦展特邀AMD CEO蘇姿豐:銳龍/霄龍/顯卡齊飛7nm新架構

  蘇姿豐表示,本次主題演講中將揭示AMD的更多新一代高性能計算平臺與產品,TAITRA則直接確認,AMD即將推出的產品包括7nm Rome EPYC霄龍二代數據中心處理器、7nm Matisse Ryzen銳龍三代桌面處理器、7nm Navi架構顯卡。

  霄龍二代和銳龍三代都會採用臺積電7nm工藝製造,架構上升級爲全新的Zen 2,首次支持PCIe 4.0,其中霄龍二代最多64核心(分爲八個CPU Die),號稱性能翻番、浮點性能翻兩番,銳龍三代目前已知最多8核心,但預留了16核心的空間。

  二者都採用了MCM整合封裝設計,除了CPU Die之外還有一個專門的I/O Die,14nm工藝製造,專門負責輸入輸出控制。

  伴隨銳龍三代的,還將有新一代高端主板X570,當然也向下兼容300、400系列主板。

  相比於霄龍、銳龍的大踏步前進,Navi GPU顯卡無疑更讓人糾結,因爲我們至今仍然不知道它的任何細節,甚至不知道定位是取代Vega衝擊高端,還是取代Polaris佔據主流。

  而在NVIDIA大力推廣光線追蹤的情況下,AMD Navi是否也會加入DXR光追加速硬件模塊,也是一個焦點。

  另有消息稱,AMD在臺北可能還會宣佈Radeon Instinct加速計算卡的更多型號,此前已經推出了7nm工藝、Vega架構的Radeon Instinct MI60/MI50。

  之前就有媒體說過,AMD可能在臺北電腦展上正式曝光新的Ryzen處理器,現在雖然依舊不能完全確定,但是蘇媽會在臺北電腦展上宣佈大事件是肯定的了。霄龍二代和銳龍三代,以及仍未謀面的Navi顯卡,都有可能會在臺北電腦展與大家相見,到時大家可以持續關注電腦吧評測室,我們會在第一時間更新大家想要的信息!

  小問題後臺問

  大問題

  也可以關注B站@翼王,@我家智天用win8或微博@漸縝JZ,@DDAA117!

  引用鏈接:

  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tech/833603.htm

  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tech/833859.htm

  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tech/833505.htm

  備註文章轉載自網絡(鏈接如上)。文章出現的任何圖片,標誌均屬於其合法持有人;本文僅作傳遞信息之用。如有侵權可在本文內留言(受限於微信引用制度更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