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李詩琪 每日經濟新聞編輯 魏官紅

  工業大麻究竟有多瘋狂?一棵麻苗都還沒播種,不少上市公司股價就已漲上了天。

  資本市場上一次的這般騷動,還是兩年前區塊鏈爆火,但緊接着,大批“韭菜”紛紛倒下。前車之鑑尚歷歷在目,新一批韭菜收割者卻已經在路上。

  近日,在區塊鏈交易平臺“幣貝交易所”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了這樣一個包裝精美卻又疑點重重的項目——北京天益新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麻生物)的“WEED 天益新麻”。新麻生物不僅將工業大麻和區塊鏈兩個投資風口相結合,還明確了5%的保底股息與高達200%的預計投資收益率。此外,新麻生物由美國上市公司尚高(TYHT)全資控股,號稱擁有國內“公開報道中CBD含量最高”的工業大麻品種新麻一號(M11),並即將在黑龍江展開種植。

  對於國內投資者來說,只要登陸幣貝交易所,通過一種虛擬貨幣購買此項目發行的優先股所映射的電子通證,沒有最低投資門檻,就可以直接對它進行認購。

  “目前工業大麻概念無論是在國際還是國內都很熱,希望他們是認真想去發展這個產業,而不是買個品種炒作一下。”一位工業大麻的資深從業者這樣說道。

  爲了揭開工業大麻“割韭菜”迷局,《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深入採訪了多位工業大麻科研專家、農業監管部門人士、互聯網金融法律專家等,一步步還原這個“區塊鏈+工業大麻”的項目真相,探究工業大麻投資究竟要繞過哪些坑。

  疑點一:虛高的工業大麻品種CBD含量

  在項目推介材料中,有關新麻一號的介紹部分可謂是被包裝得最爲“亮眼”,新麻一號也成爲了新麻生物最大的殺手鐗。

  推介材料顯示,新麻一號是由天益嘉華與中國農業科學院一年生麻類遺傳育種研究育成(原文如此),其花葉中CBD(全稱大麻二酚,具有較強的醫用價值,CBD的含量越高,該品種工業大麻的經濟價值便越高)含量爲1.82%~2.97%左右,THC平均含量0.0573%左右,是目前“中國公開報道中CBD含量最高”的工業大麻品種。

  M11品種工業大麻CBD含量檢測報告

  “媒體不要再對這個東西推波助瀾了,現在對工業大麻的炒作有點過了。”3月28日下午,當記者致電中國農業科學院麻類研究所新麻一號的一位核心研發人員時,其對記者這樣表示。

  那這樣的CBD含量在工業大麻品種中到底處於怎樣的水平?在“公開報道最高”的背後,又是否隱藏了什麼事實?

  一位在國內領先工業大麻投資公司從業多年的管理人員對記者表示,國內對工業大麻CBD含量的主流測試方法是將整株植物的花葉混合,再統一測量結果。像新麻一號這樣分開測試的結果,無法真實反映植株的花葉中CBD含量到底有多少。另一方面,該品種還沒經過規模化種植,最終表現無法判斷。依照經驗,工業大麻規模化種植之後,CBD含量會比實驗室測得結果少很多。

  而新麻生物所宣稱的CBD含量,其水平在工業大麻品種中也值得推敲。一位在省級科研機構從事工業大麻育種的研究人員告訴記者,其所在的部門已經研發出了CBD含量在3%以上的工業大麻品種。放眼全球,3%左右的CBD含量更是不算稀有。在歐美一些國家,個別品種的工業大麻CBD含量甚至已經達到了10%。

  不難看出,新麻生物對其所有的新麻一號的預判顯然有些理想化。而如果新麻一號的CBD含量僅處於常規水平,其提純得到的CBD產量也不會過高,這也將直接影響公司的效益與營收。

  疑點二:未獲取種植合規審批

  如果說新麻一號的CBD含量有待商榷,但若能大範圍合規種植,起碼也算得上有利可圖,但真實情況卻再次讓投資者失望了。

  按照推介材料所述,新麻生物計劃在2019年試種500畝新麻一號,並在2020年全面展開優選新品種的種植。但記者調查發現,截至目前,新麻一號並未在黑龍江經過種子品種認定。

  根據《黑龍江省禁毒條例》中有關“工業用大麻管理”的規定,“單位選育、引進工業用大麻,應當向省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申請品種認定。認定符合規定的品種纔可以種植、銷售、加工”。

  黑龍江省種子管理處的一位工作人員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在其部門過去兩年完成發佈和2019年發佈預審的工業大麻認定品種中,未有新麻一號。

  另外,新麻生物還表示與內蒙古自治區某公司和農民合作社達成了合作意向,將對其漢麻(工業大麻)種植物進行收購。但在記者與上述公司的創始人電話諮詢時卻發現,由於內蒙古自治區當前並未開放工業大麻的合法種植,其雖然已與科研機構等進行過育種等方面合作,但種植物的銷售卻難以實現。

  品種尚未通過審定,原料收購合作遙遙無期。在這樣的背景下,新麻生物進行種植和加工更是無從談起,整個項目像是空中樓閣一般。

  記者梳理髮現,在工業大麻之風越吹越旺之時,無論是聲稱開始培育工業品種,還是表明獲得了種植許可,都是一些企業利用工業大麻概念包裝自己的慣常手段,這在資本市場中並不少見。

  疑點三:沒譜的工業大麻加工資質

  在種子研發和種植許可之外,尚未獲得的工業大麻加工資質成爲新麻生物的一大掣肘。

  公開資料顯示,CBD原料提取是工業大麻產業中毛利率最高的業務組成。工業大麻花葉提取CBD的直接銷售,以及未來佈局下游產業CBD衍生品的銷售收入,也成爲了新麻生物未來的主要營收來源。

  根據項目推介材料,若只考慮CBD和工業大麻纖維的銷售收入,新麻生物的毛利率將高達98.17%。如果拿出20%的淨利潤用於優先股分紅,年投資回報率將高達200%。

  但與此同時,“加工許可證獲批不及預期”成爲公司擺在首位的風險提示。不僅如此,推介材料對於加工企業的介紹也十分模糊:既未透露加工企業的具體名稱,也未表明其申請加工許可的具體進展。

  也就是說,新麻生物及其關聯方並未擁有加工工業大麻的合法資質,目前並不能依靠加工提純CBD爲公司帶來營業收入。這相當於,新麻生物預計的盈利模式有可能完全失效。

  疑點四:支撐收益模型的提純比或是實驗室概念

  此外,新麻生物關於CBD的提純比和真正能進入量產的時間也值得關注。

  根據項目推介材料,項目對於CBD加工的提出比爲80%,這在業內將處於較高的水平。按照160千克/畝的幹葉產量、2.3%CBD平均含量和80%的CBD提純比,公司未來種植1萬畝工業大麻,僅CBD收入便高達2.5億美元,佔公司預計總營收的98.43%。而由於新麻一號的CBD含量即較高,生產線提純率高,公司的生產成本將會比同行降低約75%,淨收益將高達2.08億美元。

  新麻生物財務預測報表

  但一位業內人士對記者分析稱,新麻生物宣傳的提取工藝,目前沒有看到實際生產的樣板,估計還是實驗室成果,沒經過中試、量產的環節,並不能說明問題。

  而哪怕其提純比再高,CBD的提純工藝從中試到量產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對於還沒有拿到加工資質的新麻生物來說,短期開始盈利並不現實。

  在此方面,哈藥股份(600664,SH)便給出了前車之鑑。3月23日,針對每日經濟新聞對哈藥方面已開始佈局工業大麻的報道,上市公司公告迴應稱,公司的參股公司雖取得CBD加工資質,但還沒有取得銷售資質。項目公司尚處在初期提取工藝摸索階段,未取得較大的實質性進展,尚未取得營業收入,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具有國企背景和權威藥物研發經驗的哈藥股份尚且如此保守,新麻生物又爲何對未來業績如此樂觀?

  疑點五:“工業大麻界的褚橙”原來是羅布麻

  新麻生物的項目引起業界普遍關注,其實這一消息最早是在幣圈流傳開的。3月25日晚,在區塊鏈數字資產投資服務社區的token club上,一場別具一格的直播正在進行。不同於以往較爲年輕的直播嘉賓,一位兩鬢斑白的長者面對直播顯得有些侷促,而他就是新麻生物的創始人張玉瑩。

  公開資料顯示,在成立新麻生物前的二十餘年間,張玉瑩創辦的北京天益嘉華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新麻生物的母公司,以下簡稱天益嘉華)一直從事羅布麻的種植、生產和加工,產品主要涉及傳統草藥、有機農產品和專業紡織品等。

  2003年,天益嘉華被尚高公司全資收購,2016年,尚高正式在納斯達克敲鐘上市。但記者梳理尚高公司近年來的業績卻發現,作爲一家主營業務集中在羅布麻產業的公司,尚高的經營狀況乏善可陳。2016年~2018年,公司營業收入僅在3500萬至4500萬美元之間,淨利潤不超過900萬美元。其中,其2018年淨利潤還同比下滑12.66%。

  尚高公司近年來的營收和利潤數據,單位:萬美元

  如此看來,本次從羅布麻跨界到工業大麻似乎也可以理解成尚高,或是張玉瑩的一次嘗試。張玉瑩表示,公司過去對其他麻類植物的種植經驗等可以應用到工業大麻方面。直播主持人甚至將身邊的張玉瑩稱爲“工業大麻界的褚時健”。

  “對於這家企業來說,目前的狀況就是他買了一個工業大麻品種,能不能種、種得好不好,還都不好說。”上述某工業大麻投資公司的工作人員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道,國內的羅布麻目前都是野生品種,還沒能很好地進行馴化,因此新麻生物談不上什麼種麻經驗,況且工業大麻與羅布麻完全是兩回事。

  疑點六:變相ICO方式融資風險重重

  值得注意的是,在投資方式上,項目還將通過區塊鏈平臺進行交易,這再度爲該項目增添了一份投資風險。

  推介材料顯示,本項目第一期對外發售2億股,每股售價0.1美元,累計融資2000萬美元。投資者需要通過在幣貝交易所上,利用虛擬貨幣認購一種名爲“WEED通證”的電子通證,從而間接持有新麻生物的優先股。而這一WEED通證更被項目方稱爲全球首個基於區塊鏈技術發行的工業大麻優先股數字通證。

  當《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於3月31日以投資者身份在幣貝交易所進行諮詢時,客服人員甚至表示,在當晚之前可享受以一折的價格進行認購。

  針對這一WEED通證,其投資收益將來自於保底股息和新麻生物的淨利潤分紅兩個方面:5%的保底固定股息由尚高公司承諾以美元穩定幣的形式發放;而來自新麻生物方面的投資收益的發放方式也將通過美元穩定幣的形式進行。

  對此,一位從事區塊鏈行業投資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項目方通過發行證券型的區塊鏈通證,將公司股權等實物資產轉變爲鏈上的數字資產,並通過非公開募集和公開募集來對外進行融資,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屬於一個典型的“STO”即證券型代幣發行項目。

  記者梳理髮現,STO雖然在美國等國家有法可依,但在中國內地仍處於監管的模糊地帶,其未來承受的風險也可想而知。3月28日,香港證監會還發布了有關證券型代幣發行的聲明,對STO項目展開監管。其中顯示,不論是否在香港或以香港投資者爲對象,證券型代幣項目除非獲得適用的豁免,否則須根據《證券及期貨條例》就第1類受規管活動(證券交易)獲發牌或註冊。

  一位從事互聯網金融法律工作的律師也告訴記者,2017年9月4日,《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發佈,其中將ICO定性爲一種未經批准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爲。而作爲一種基於區塊鏈平臺的公開融資行爲,把STO在中國法項下理解爲“變相ICO”是可以解釋通的。如果有人打着STO的旗號在中國境內公開非法發行股票,那麼其面臨的待遇可能與ICO一樣。

  對於以上疑問,記者近日多次聯繫天益新麻的母公司天益嘉華,但其公開電話始終無人接聽。

  投資工業大麻項目防忽悠指南

  TIP1:工業大麻中因含有的CBD(大麻二酚)成分而具有較強的醫用價值,這也是工業大麻概念備受關注的原因之一。因此,CBD的含量便成爲衡量工業大麻品種經濟價值的重要因素。而針對各品種的工業大麻,可根據其在農業部門的備案信息查詢研發機構,從而諮詢該品種工業大麻的具體CBD含量。不過,工業大麻中的CBD含量受種植環境影響較明顯,因此也不可一概而論。

  TIP2:目前我國僅有云南和黑龍江兩個省份開放了工業大麻的合法種植,吉林省尚在完善相關管理政策。對於以上省份,工業大麻的品種認定和種植許可的獲得均受到嚴格監管。投資者可以查閱農業部門歷年來對工業大麻的品種認定記錄進行查閱。

  TIP3:除種植之外,工業大麻的CBD提純也需要經過監管部門的嚴格審批。在雲南,工業大麻的花葉運輸還要辦理許可證。若有企業宣稱佈局工業大麻項目,其務必在以上環節均取得合法資質才能落地運營。這些資質也是判斷公司佈局真實性和深度的重要指標。

  TIP4:從取得工業大麻加工資質到量產CBD,通常會經歷較久的試驗期。若有公司聲稱在拿到加工過許可之後,短時間即可盈利,往往存在疑點。

  文章內圖片來源:新麻生物工業大麻加工項目白皮書截圖

  封面圖來源:攝圖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