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戰爭神轉折-------絕代雙雄的巔峯對決:呂岑會戰

在改變歐洲近代歷史的三十年戰爭中,呂岑會戰具有特別的意義。兩位曠世神將——古斯塔夫與華倫斯坦,他們之間爆發的史詩大戰不僅匯聚了全歐洲驚恐的目光,也決定他們各自國家及自身的命運,而這場戰爭戲劇性的過程以及箇中的曲折與驚險,也讓後世的人們爲之感慨嗟嘆不已。

古代戰爭神轉折-------絕代雙雄的巔峯對決:呂岑會戰

布萊騰菲爾德戰役

在此之前,布萊騰菲爾德戰役的結果徹底打破了皇帝斐迪南二世的計劃。原先對北方的"雪將軍"古斯塔夫·阿道夫不屑一顧的他現在不得不承認,這個"雪團"並沒有因爲南下而消融,反而越滾越大。手下的大將蒂力元帥在戰場上僅以身免,大量的精銳軍團損失殆盡。但是哈布斯堡的數百年的資本是不可能給因爲一場輸掉的戰役而萬劫不復,皇帝的復仇怒火很快將會在呂岑熾烈燃燒。

一、行將崩潰的皇帝

古代戰爭神轉折-------絕代雙雄的巔峯對決:呂岑會戰

布萊登菲爾德之戰示意圖

蒂力元帥在戰場上的壞消息不僅讓整個歐洲爲之驚詫,而且還讓他的主子斐迪南二世頭痛不已。曾經讓歐洲爲之戰慄的帝國軍隊居然覆滅於布萊騰菲爾德,還是被從前名不見經傳的北方小國瑞典擊敗的,帝國如今就像是一塊炎夏裏的臭奶酪,吸引着無數的蒼蠅來分一杯羹。東方的奧斯曼帝國趁機再次發難,匈牙利又開始面臨着異教徒的軍事威脅;悶聲發財的法國蠢蠢欲動,已經向萊茵河地區派遣大量軍隊,磨刀霍霍欲將特里爾主教區拿下;教皇對皇帝的資金求援態度冷淡,對是否要進一步投資頗爲疑慮;新教諸侯們與瑞典人交頭接耳,準備"喜迎王師",很有可能會引發多米諾骨牌的連鎖式坍塌。總的來說,德意志的現狀對皇帝來說已經是百年來前所未有的糟糕。

另一方面,古斯塔夫在德意志一戰成名,他的威望、榮譽、魅力和因實施嚴格的軍紀而產生的民望讓他在這片陌生的土地上收穫瞭如救世主般的崇高地位。英雄、神聖的復仇者、偉大的國王,如此多的溢美之詞加於一身,他走到哪裏,歡騰聲就伴隨到哪裏。的確,古斯塔夫的宗教寬容政策、在外交上秉持的公正態度,給長期以來備受皇帝恫嚇威脅的諸侯以一股完全不一樣的感覺。出於對同爲新教的意識形態親和,以及脫離皇帝壓榨的現實需要,不僅是新教諸侯,就連天主教諸侯也在考慮是否要與這位充滿魅力的征服者走在一起。

古代戰爭神轉折-------絕代雙雄的巔峯對決:呂岑會戰

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二世

布萊騰菲爾德大勝之後,古斯塔夫來不及慶祝,他立刻召開作戰會議,商討德意志的政治局勢和下一步新教同盟軍該如何擴大戰果。會議的最後,他力排衆議,決定自己親自率軍向西挺進,安排盟軍薩克森人向南進軍。

這個安排出乎將軍們的意料。經此一役信心膨脹的他們認爲國王最好乘勝追擊,火速南下維也納,趁帝國虛弱之時將哈布斯堡皇帝老兒一鍋端掉,讓將士們儘早回家。但是思維縝密、審慎穩重的古斯塔夫認爲這樣並不可取,因爲四個現實因素要求他必須穩紮穩打。

首先,哈布斯堡王朝依舊是一個泥足巨人。雖然喪失了中北部德意志,但是德意志南部、捷克斯洛伐克、奧地利、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西里西亞,帝國依舊擁有如此廣袤的領土,閃電戰在這裏侷限性太大;其次,如果發兵南下,必須要考慮後勤補給線的安全問題。如果孤軍深入、輕敵冒進,萬一後方有事,那很可能萬劫不復;再次,德意志中北部諸侯林立,他們雖然現在紛紛對瑞典人伸出橄欖枝,但是絕不可輕信他們的熱情。這些諸侯們是兩面三刀的老手,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刻他們會做出什麼樣的事情;最後,基於打一場持久戰的需要,古斯塔夫需要更多的士兵和資金,鞏固好北方的佔領區、以後再圖南下是最明智的選擇。

二、萊茵河的新主人

古代戰爭神轉折-------絕代雙雄的巔峯對決:呂岑會戰

德意志地區破碎的政治版圖

向西挺進需要面臨極端碎片化的政治結構。德意志西部的政治格局從整個德意志地區來看是最複雜的,這裏既有新教國家,諸如黑森-卡塞爾、普法爾茨、法蘭克福等,也有天主教諸侯例如烏茲堡、美因茨、班貝克、科隆等。他們就像一團麻繩一樣互爲交織在一起,彼此之間既相互依賴,又互相矛盾重重。複雜的政治結構和宗教結構讓這一帝國統治的地區根本無法形成統一的合力來對抗古斯塔夫,各個擊破就只是時間問題。與此同時,布萊騰菲爾德的敗將蒂力元帥正在重整旗鼓,恢復元氣。他敗退到威悉河一帶後又徵集了帝國在下薩克森地區的駐軍,還與兩位將軍富格爾、阿爾特林格會師。雖然他一再請求他的上司——巴伐利亞選帝侯馬克西米利安允許他與古斯塔夫再來一戰洗刷恥辱,但是布萊騰菲爾德的慘重損失讓大公畏首畏尾,嚴令他按兵不動,這就爲古斯塔夫征服萊茵河一帶免去了後顧之憂。

古斯塔夫的到來讓諸侯們反應不一。有主動投靠開城獻降的,例如黑森-卡塞爾、法蘭克福;有負隅頑抗企圖螳臂當車的,例如美因茨、瑪利亞貝格;也有表面恭順背後反水的,例如烏茲堡、班貝克主教區。主動投降的諸侯只需要向瑞典國王提供人質、爲瑞典人分攤軍費和給養即可,從而可以獲得瑞典軍隊的保護。而拒絕投降被強攻下來的城市,則要繳納一筆錢以免去被劫掠的厄運。不論如何,古斯塔夫嚴禁士兵施暴劫掠,對被征服的敵人寬大處理,從不強迫實施教令統一,也照顧當地統治者的尊嚴。這些溫和的政策與皇帝統治下的嚴酷風格對比鮮明,不得不說,古斯塔夫在贏得人心、統一戰線上做得比帝國要好得多

古代戰爭神轉折-------絕代雙雄的巔峯對決:呂岑會戰

美因茨的聖奧古斯都大教堂

美因茨的攻陷標誌着古斯塔夫成爲了萊茵河的新主人。通過對這一區域的征戰,他掃清了哈布斯堡在該地區的殘軍和統治力量,下薩克森、普法爾茨、黑森、威斯特伐利亞都投入到瑞典人的陣營之中。

古代戰爭神轉折-------絕代雙雄的巔峯對決:呂岑會戰

巴伐利亞公爵馬克西米利安

與此同時,德意志地區的國際關係也發生了複雜深刻的變化。天主教同盟的核心、巴伐利亞公爵馬克西米利安眼見大軍壓境,不得已向法國伸出橄欖枝,精明的他希望借法國讓古斯塔夫給個面子,對巴伐利亞高擡貴手,同時刺激皇帝斐迪南二世繼續拉攏他,並把普法爾茨選帝侯的位子讓給他。法國也樂於在德意志地區增加一個盟友,有助於他躲身域外操縱局勢。此外,由於古斯塔夫進軍萊茵河,挺進到法國的東部勢力範圍外緣,雖然法瑞是同盟關係,也難免讓法王路易十三心存芥蒂,許多與瑞典敵對的諸侯也派大使前往巴黎,說瑞典即將攻擊法國,勸法王與皇帝站在一起。但是老謀深算的首相黎塞留早已看穿一切,不吃這套,他深知神聖羅馬帝國這塊肥肉依舊要用古斯塔夫這把刀狠狠切割。與皇帝結盟是不可能的,他竭力使法國擺出中立姿態,同時力促巴伐利亞與瑞典不動干戈、進行談判,這樣兩個同盟都不得罪,能繼續維持法國在德意志的最大利益。

三、蒂力元帥之隕

古代戰爭神轉折-------絕代雙雄的巔峯對決:呂岑會戰

巴伐利亞地區

古斯塔夫知道巴伐利亞是天主教同盟的心臟、皇帝與教宗的忠實擁躉,在兩國的談判桌上,他提出巴伐利亞可以保持中立,瑞典不會侵犯寸毫,但是前提是巴伐利亞斷絕與皇帝的同盟關係與一切援助、大量裁軍、不得在接下來的軍事行動中採取任何行動等一系列十分苛刻的條件。同時,一封巴伐利亞公爵寫給巴本海姆將軍的密信被瑞典騎兵截獲,這封信揭露了瑪克西米利安的真實意圖,談判只是個幌子,公爵要藉機加強防禦部署和召回蒂力,他根本不想與瑞典議和。談判既然破裂,就沒有什麼理由能夠阻止古斯塔夫進軍巴伐利亞了。馬克西米利安一邊緊急召回大將蒂力,一邊沿着萊希河部署重兵,蒂力將在這條河上全力狙擊瑞典軍隊。

古代戰爭神轉折-------絕代雙雄的巔峯對決:呂岑會戰

中歐的歷史文化重鎮布拉格

河對岸就是巴伐利亞的腹地,雙方沿着河岸展開了激烈的拉鋸戰。由於瑞軍一邊的河岸地勢較高,逐漸對河對岸形成了火力優勢。瑞軍還燃放了大量的木頭和乾草,用濃煙掩護工程兵搭建橋樑,當巴伐利亞軍隊發現時爲時已晚。蒂力伯爵身先士卒率軍圍堵,但是一枚小型火炮的炮彈落在了他身邊,讓他重傷不治。一代名將蒂力元帥,從此隕落。自己一世英名,沒有死在與最強對手的大會戰之中,反而死於一場不起眼的小型遭遇戰,這種不榮譽的死法令蒂力伯爵死不瞑目。臨死前,忠誠的老將告誡馬克西米利安公爵,讓他撤退到雷根斯堡,並儘可能地聯合波希米亞人防衛奧地利。可嘆的是,蒂力臨死也不知道,波希米亞已經被瑞典的同盟薩克森佔領了大半,首都布拉格已經在薩克森將軍阿恩海姆的大軍前不戰而降了。

四、戰神的迴歸

蒂力戰死、巴伐利亞全面失守、波希米亞脫離控制、瑞典軍隊與薩克森軍隊向奧地利挺進……一道道無比糟糕的消息被呈送到維也納宮廷裏。皇帝斐迪南二世捶胸頓足、寢食難安,此刻的他無比後悔當初聽信了巴伐利亞公爵的讒言,將勞苦功高的華倫斯坦將軍免職。自從華倫斯坦被罷免軍職以來,帝國軍隊就

古代戰爭神轉折-------絕代雙雄的巔峯對決:呂岑會戰

蒂利伯爵畫像

像失了魂一樣,不復往日的士氣與戰鬥力,在古斯塔夫的兵鋒面前一觸即潰。有的廷臣建議皇帝啓用皇子斐迪南三世作爲領軍大將,雖然皇子才能出衆、民望很高,但是年紀輕輕、經驗不足,加上皇帝護子心切,這個建議立刻就被否決了。如今帝國的統治搖搖欲墜,焦急的皇帝現在急需一位統領全局的將才,急需一場漂亮的勝仗來提振士氣。那個將纔沒有他人,只有你——華倫斯坦。

古代戰爭神轉折-------絕代雙雄的巔峯對決:呂岑會戰

華倫斯坦

自打解甲歸田以來,華倫斯坦就一直通過自己廣闊的人脈網絡密切注視着局勢的發展。他住進自己在布拉格的宅府裏,表面上雲淡風輕、泰然自若、不問世事,但是內心裏五味雜陳。他痛恨皇帝忘恩負義、卸磨殺驢,當着衆人的面剝奪了他的一切職位和權力,令他顏面掃地,這對心高氣傲的他來說還不如殺了他。同時他又無比懷念在戰場上橫掃千軍、勇摘桂冠的崢嶸歲月,重出江湖的念想日益熾烈。

當然,自己雖然是個搶手貨,但是不可能輕易就答應皇帝帶有懺悔的盛邀。華倫斯坦可謂是那個時代最極致的"精緻利己主義者",他和古斯塔夫都是絕世雙雄,但是兩人的性格品質大不一樣。比起古斯塔夫那種悲天憫人的正直高尚,華倫斯坦更加擅長以詭計和手段實現自己的目標。面臨皇帝的窘境,他也開始積極佈局,多方入手爲自己編織一張密不透風的羅網,他要用這張網去網羅儘可能多的利益

首先,華倫斯坦充分調動起自己的人脈網絡,他寫信給薩克森的主將阿恩海姆將軍,表達他希望與薩克森選帝侯約翰·格奧爾格強化親善關係的願望,憑藉兩人多年老朋友的關係和不謀而合的政治目的,阿恩海姆爽快地答應了。其次,華倫斯坦用金錢收買一些門客和自己以前的老兵,讓他們去維也納的街頭巷尾,向民衆傳達這麼一種看法,即皇帝的所有失敗都歸因於他對華倫斯坦將軍的罷黜,如果要扳回戰局非重啓將軍不可。一時間民意洶洶,皇帝的樞機大臣們也有很多人持相同的觀點。再次,華倫斯坦克制自己,擺出一副歲月靜好的樣子,他說他很享受眼下的寧靜生活,不願意被人打擾,不要再用虛無縹緲的名利和權力去玷污他的心境,他唯一感興趣的就是自由與安寧。他當面拒絕了皇家信使邀請他去皇宮面聖,因爲他去的話就是降低了姿態,他想要皇帝屈從於他而不是再任憑皇帝擺弄。

華倫斯坦的這一系列操作都是爲了加強皇帝的焦慮感,將自己擺在高高在上的位置待價而沽,全面掌握上風位置,狠狠地吊住哈布斯堡家族的胃口,以退爲進謀取更多的利益。當然,雖然嘴上一直說着不要,但是身體是誠實的,華倫斯坦還是從布拉格移居到了距離維也納宮廷更近的摩拉維亞,這樣可以更頻繁地與皇帝進行討價還價。

皇帝斐迪南二世終究還是坐不住了,快火燒眉毛的他已經顧不了那麼多,他派他最寵信的大臣、也是與華倫斯坦有良好私交的埃根貝格侯爵親自前往做工作,邀請他出山,出發前皇帝勒令,令他無論如何也必須把華倫斯坦給請出來,即便做出重大讓步也在所不惜

埃根貝格侯爵見到華倫斯坦後自然免不了要聽一大通他的吹噓、抱怨、嘆息和討價還價,明知道對方在逢場作戲,他還是得耐得住性子恭敬地去好言相勸,努力平息他的怨氣,滿足他的要求。經過一番協商,華倫斯坦答應重出江湖,但是隻保證皇帝的部分請求,他同意暫時帶領軍隊,但是隻爲期3個月,至於3個月以後再怎麼做,華倫斯坦沒有任何表示。

古代戰爭神轉折-------絕代雙雄的巔峯對決:呂岑會戰

30年戰爭中的德意志軍隊裝備

帝國救星華倫斯坦要招兵買馬的消息一披露,報名的人便四面八方紛至沓來,其中不乏他的老兵,這些忠心耿耿的鬍子兵希望再次爲他的恩主效力,也有被華倫斯坦的名望和許下的誘人的獎勵吸引來的人們,他們慕名而來,希望在他的手下能夠大發橫財。應徵的人數之多,令整個歐洲爲之震驚,僅以一人之力就能達到如此高效的動員效力,實屬罕見。不到三個月的時間,華倫斯坦就爲皇帝徵集了多達4萬多人的部隊。

就在大軍雲集、整裝待發之時,華倫斯坦卻再一次隱退。他聲稱,自己已經忠實地按照皇帝的意願爲帝國重新組織好了軍隊,接下來請聖上另請高明吧。已經嚐到甜頭的斐迪南二世豈能再放過華倫斯坦,他再一次派出了埃根貝格侯爵,命令他不論如何也要讓華倫斯坦接受全軍總指揮的職位。

華倫斯坦雖然還想在皇帝欽差面前飆演技,但是他也知道適可而止,雙方經過妥協,起簽了一份協議。協議規定,華倫斯坦具有對軍隊的絕對的、唯一的指揮權,任何人(包括皇帝)不得的干預、監視;皇帝如果要換人,必須提前書面通知;皇帝對軍隊下達的敕令,必須華倫斯坦簽字同意後方能生效;華倫斯坦享有對所有戰利品絕對的、唯一的的分配處置權;皇帝要將梅克倫堡公爵領,還有一個世襲邦國領地分封給他作爲酬謝。從此看來,這份協議幾乎讓華倫斯坦成爲了帝國的無冕之王,帝國軍隊成爲了他的私家軍,但這是皇帝眼下唯一的也是最好的選擇。

五、風雨欲來

古代戰爭神轉折-------絕代雙雄的巔峯對決:呂岑會戰

意氣風發的華倫斯坦上任後隨即展開了一系列軍事和外交部署。他第一個行動就是將瑞典與薩克森的同盟關係給拆除掉,免去兩線作戰的威脅。他先下手爲強,派兵迅速佔領薩克森軍隊返回邦國的必經之路,掐斷他們與母邦的聯繫,然後以令人驚異的速度率軍出現在布拉格城外,通過收買的內應放開城門全軍火速進城,城中的薩克森軍隊猝不及防,全部繳械投降並被扣爲人質。同時他寫信給薩克森將軍阿恩海姆,勸他放棄波希米亞,返回薩克森保持中立。就這樣,瑞典與薩克森的同盟就輕而易舉地被華倫斯坦破解掉了。

就在這時,巴伐利亞選帝侯馬克西米利安的信使到了,信中公爵急切地請求華倫斯坦向南開拔,拯救巴伐利亞,因爲古斯塔夫的軍隊快要佔領全境了。皇帝此刻也派人送來御信,建議(而非命令)華倫斯坦與馬克西米利安會師。

對於華倫斯坦來說,讓瑞典人狠狠地修理馬克西米利安是一件能讓他心情舒暢的事情,因爲身爲皇親國戚的巴伐利亞大公一向鄙夷這位出身並不顯赫的將軍,在皇帝面前百般詆譭抹黑他的功績。上一次在贏取對丹麥國王的大勝之後,自己反被莫名其妙罷黜,就是這位大公的"功勞"。因此,他對馬克西米利安的報復完全可以通過古斯塔夫的槍炮來實現,而且他對巴伐利亞的死活根本不在乎。

古代戰爭神轉折-------絕代雙雄的巔峯對決:呂岑會戰

皇帝的股肱同時也是素與華倫斯坦關係極爲惡劣的馬克西米利安大公

不過當古斯塔夫得知華倫斯坦東山再起後,就加緊了對巴伐利亞的征服,他要儘可能快地揪出馬克西米利安並將其消滅掉,然後調轉矛頭全力對付華倫斯坦。因此,華倫斯坦對此也是心知肚明,他雖然無比憎惡馬克西米利安,但是依舊以大局爲重,率軍南下與巴伐利亞軍隊會師。但是這不代表着他不會給馬克西米利安一點顏色看看,他輕描淡寫地回覆說即日南下會師,而且要大公本人早點前往指定地點恭候他的到來。

古代戰爭神轉折-------絕代雙雄的巔峯對決:呂岑會戰

馬克西米利安不得不率軍恭候華倫斯坦的駕臨

看到昔日飛揚跋扈的政敵現在不得不卑躬屈膝地站在路邊迎接他的軍隊,華倫斯坦的確出了一口惡氣。對於藐視衆生的馬克西米利安選帝侯來說,自己貴爲皇胄,擁有極爲輝煌顯赫的出身、數不清的頭銜、諸侯中最廣袤的封地和巨大的財富,如今卻要把軍隊的指揮權交給一個出身低微、與自己關係極爲惡劣的人,如此屈辱的事情,實在是噩夢一場。

經過脣槍舌劍的討價還價,兩人最終達成協議。協議規定,華倫斯坦接管巴伐利亞軍團,有權對其下達任何軍令,馬克西米利安大公只保留獎懲自己軍隊的權力。也就是說,大公殿下要被架空了。爲了冰釋前嫌與和解,爲全軍打氣,兩人當着衆將士的面互相擁抱,許下友好的諾言。大公儘可能地控制情緒,臉上毫無表情,而華倫斯坦則喜悅之情溢於言表,對於知道兩人關係的士兵們來說,這或許是個十分滑稽的名場面吧。

古代戰爭神轉折-------絕代雙雄的巔峯對決:呂岑會戰

兩個死對頭的握手言和,或許讓在場的所有將士忍俊不禁

六、紐倫堡攻防戰

古代戰爭神轉折-------絕代雙雄的巔峯對決:呂岑會戰

古斯塔夫與華倫斯坦的第一次接觸發生在紐倫堡

華倫斯坦在掌控全軍之後隨即開始尋找古斯塔夫尋求會戰。他使用了一個詭計,他與薩克森大將阿恩海姆互相配合,讓其帶領自己的大軍表面上耀武揚威地挺進薩克森境內,阿恩海姆也藉此勸說薩克森選帝侯約翰·格奧爾格趕快與皇帝和解。消息傳入古斯塔夫的耳朵裏,他以爲華倫斯坦要武力清算薩克森,隨即派出一支規模不小的軍隊前去援助盟友,自己隨後趕到,但是不久他發現那不過是一支規模極小的帝國偏師,華倫斯坦自己則正帶着大部隊直撲自己的所在地。意識到中計的古斯塔夫迅速率剩下的部隊進入紐倫堡,他知道兵力的劣勢不允許他打野戰,守城戰是他唯一的辦法

紐倫堡的全體市民被動員起來了,瞭望塔、壕溝、護城河、木柵、棱堡、倉庫被搶修搶建,民兵組織被加緊訓練。14天后,華倫斯坦率軍抵達,他驚奇地發現敵人在短時間能用如此快的速度修建好固若金湯的防禦工事。經過地形的勘察,他率軍將這座城市團團圍住,要用飢餓和瘟疫將古斯塔夫拖垮。接下來的半個月裏,雙方的主要戰鬥發生在野外的搜糧隊之間,以及各自與瘟疫的鬥爭。但沒有過多久,古斯塔夫的援軍便已抵達。

這支多達5萬人的援軍由瑞典首相奧克森提納爾、巴納將軍和魏瑪公爵威廉帶領,加上城內1.6萬人的古斯塔夫軍隊和3萬的民兵,華倫斯坦的圍城策略宣告失敗,他可不想被內外夾擊。淪爲人數劣勢的帝國軍必須馬上解除圍城,有序撤退到在圍城期間修好的己方防禦工事裏。華倫斯坦對自己的先見之明感到慶幸,如果之前沒有修建自己的防禦堡壘,可能自己的部隊就會上演大潰退。

古代戰爭神轉折-------絕代雙雄的巔峯對決:呂岑會戰

華倫斯坦的圍城戰演變成了反圍城戰

這可真是戲劇性的結果!攻守易勢的雙方在城牆、壕溝、尖樁之間開展着艱苦的拉鋸戰,古斯塔夫的七輪進攻均被對手碉堡上的猛烈火力擊退,10個小時的進攻讓數千名戰士橫屍戰場,一方憤怒地進攻,一方毫不示弱地還擊,久攻不下的碉堡讓兩年以來在德意志無往不勝的古斯塔夫頭一次碰了壁,而華倫斯坦依舊穩如泰山一般坐鎮城牆之後。

古代戰爭神轉折-------絕代雙雄的巔峯對決:呂岑會戰

雙方都各自打了一場守城戰,不分勝負

由於人員太過密集,加上天氣炎熱,兩方軍中都爆發了嚴重的瘟疫。紐倫堡地區的所有財富、糧食、牲畜都被這10萬多人已經席捲殆盡,野外千瘡百孔,到處都是腐臭的死屍、燒焦的田地、破爛的村莊和半死不活的平民。古斯塔夫被這種慘狀所震驚,短時間內又無法贏下攻城戰,他決定解除包圍前往據此不遠諾伊斯塔特修整。華倫斯坦巴不得瑞典人的撤退,在確定瑞典人已經遠離之後,他也放棄了奇恩多夫軍營,並把帶不走的東西全部燒了個精光。

紐倫堡之戰是華倫斯坦與古斯塔夫面對面的第一戰,誰也沒能佔據上風,雖然戰鬥、開小差和瘟疫讓雙方的人數大減,但真正的決戰還要在下一場戰鬥中見得分曉

七、德意志的瓦爾哈拉

古代戰爭神轉折-------絕代雙雄的巔峯對決:呂岑會戰

11月6日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天,圖爲呂岑戰役紀念碑

年關將近,華倫斯坦將帝國軍隊安置在萊比錫的冬令營裏,按照軍事慣例,冬季是不宜行軍作戰的。德意志11月的氣候格外寒冷,華倫斯坦相信,經過慘烈的紐倫堡之戰,雙方都需要時間進行修整和補給。不出意外,他與古斯塔夫的決戰將會在明年開春後進行。這時,下薩克森地區傳來消息,荷蘭軍隊正在威脅科隆選帝侯主教區,華倫斯坦可不想讓古斯塔夫的新教軍同盟再多一個幫手,下令巴本海姆將軍率領一支軍隊前往萊茵河地區增援。荷蘭軍隊從不以陸軍見長,他相信巴本海姆將軍用不了多長時間就會解決好這個麻煩。

但是不久後傳來的消息令所有人大驚失色。古斯塔夫並沒有按照慣例將他的軍隊進行冬休,而是以最快的速度直撲萊比錫,而且距離此地已經不遠,他決心要打華倫斯坦一個措手不及。

華倫斯坦一方面派信使加急追趕巴本海姆部隊,速令他緊急撤回。一方面他急忙向空中發射炮彈,通過約定的信號令周圍冬令營的軍隊火速集結。此外他命令小股的克羅地亞軍隊前去騷擾瑞典軍隊,儘可能地拖延他們的時間。

古代戰爭神轉折-------絕代雙雄的巔峯對決:呂岑會戰

古斯塔夫的奇襲令華倫斯坦完全始料未及

古斯塔夫與華倫斯坦最終選擇了呂岑作爲會戰的所在地。2天后,在1632年11月6日的清晨,這場三十年戰爭最大規模的戰役即將打響,整個歐洲都在驚恐地注視這這片原野,此時此刻,這個從未被人們注意過的荒原就是歐洲的中心,維也納、巴黎、羅馬、倫敦、馬德里都將在這裏黯然失色,連全知全能的上帝也要對這裏垂顧有加。

古代戰爭神轉折-------絕代雙雄的巔峯對決:呂岑會戰

雙方選擇呂岑作爲攤牌之地,隨即開始排兵佈陣

上午的濃霧讓會戰直到中午纔開始進行,在此之前,古斯塔夫與華倫斯坦都在全軍之前率全體將士進行禱告,一方祈禱着"上帝與我們同在",另一方則說着"耶穌-瑪利亞",這昭示着呂岑會戰中包含着的宗教聖戰屬性。

古斯塔夫國王騎上他的愛馬"斯特雷夫",這匹神駒的價格比普通戰馬高出10多倍,是一匹稀有的駿馬,馬鞍上的坐墊由王后瑪利亞親自縫製。他並沒有穿上鐵質胸甲,因爲肩膀上的槍傷讓他只能穿一件皮胸甲和一件襯衣,否則傷口會因盔甲重量的擠壓而感染。殊不知,這個微不足道的細節會讓戰局徹底改變。

古代戰爭神轉折-------絕代雙雄的巔峯對決:呂岑會戰

在17世紀,戰爭通常是以雙方的密集火槍橫隊和長矛方陣組成的陣線之間進行,側翼的騎兵由胸甲騎兵、驃騎兵等組成,後方則是火炮部隊。戰爭以雙方的火炮對轟開始,隨後步兵方陣互相逼近,在進入火槍射程之後展開齊射,長矛兵隨後也會展開矛牆互推。在呂岑會戰中,雙方的戰術、裝備都沒有明顯的差別,哪一方能夠取勝,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指揮官的指揮能力與士兵的士氣和訓練水平。

古代戰爭神轉折-------絕代雙雄的巔峯對決:呂岑會戰

硬實力相接近的情況下,就是軟實力決一勝負的時刻了

戰鬥開始後,雙方的步兵陣線不分勝負互相僵持,不論是士氣還是戰鬥慾望都十分穩健。隨着時間的推移,戰鬥的缺口從帝國軍的左翼開始出現。因爲古斯塔夫與霍恩將軍開始率領着他們的精銳重騎兵部隊向帝國的左翼展開猛烈衝鋒,將波蘭人和克羅地亞人組成的帝國左翼騎兵驅散,騎兵的失利影響到了帝國軍的左翼步兵陣線,恐慌的情緒開始蔓延,對帝國軍隊的左翼構成了極大的威脅。戰局的天平開始朝着瑞典軍的方向傾斜。

古代戰爭神轉折-------絕代雙雄的巔峯對決:呂岑會戰

30年戰爭中的瑞典騎兵

就在此時,一位渾身血跡的瑞典騎士飛馬前來稟告國王,急切地向陛下呈報瑞典軍陣的最新情況:華倫斯坦加大了右翼進攻力度,由魏瑪公爵貝恩哈德指揮的瑞典軍的左翼已經快支撐不住,急需支援。古斯塔夫當機立斷,讓霍恩將軍繼續追趕殘軍,自己率領部分軍隊前去支援左翼。

古代戰爭神轉折-------絕代雙雄的巔峯對決:呂岑會戰

瑞典騎兵在取得優勢之後不得不回撤本陣支援左翼

國王一騎當先,他高大的駿馬斯特雷夫在亂軍之中格外顯眼。當趕到左翼的時候,他的坐騎速度太快,護衛他的騎士們還落在後面。古斯塔夫四下觀察,他要儘快找出敵軍的薄弱點在那裏,卻忘記了自己的位置已經距離敵人很近。他的裝束和戰馬引起了一名帝國滑膛槍手隊長的注意。這個軍官意識到這肯定不是一個普通人物,槍口旋即瞄準了馬背上的國王。

板機扣下,槍口的煙霧噴射而出,呼嘯的子彈無情地擊中了古斯塔夫的左臂,緊接着又一發子彈擊中了戰馬,使負傷的國王難以駕馭。此時護衛騎兵從後面疾馳而來,見到國王流血,大家都慌作一團。

強忍劇痛的國王爲了不引起己方士兵的恐慌,故意用他們聽不懂的法語強作鎮定地讓身邊的勞恩堡公爵弗朗茨趕快扶他下去,不幸的是一切已經太晚,在轉身之後,他的背部又中了一槍,這一致命的一擊奪走了他的生命。垂死的國王的最後的一句話是"我不行了兄弟,你快設法拯救自己的生命吧。"隨後就墜下馬來,三十年戰爭中最高貴的靈魂在這一天消逝了。

古代戰爭神轉折-------絕代雙雄的巔峯對決:呂岑會戰

古斯塔夫之死

瑞典國王戰死的消息從帝國的左翼傳到了華倫斯坦的耳中,大喜過望的他知道此仗必勝。因爲瑞典全軍的戰鬥力全繫於古斯塔夫一人,核心人物的陣亡必將導致士氣的瓦解與指揮的混亂。他當即下令全軍出擊,企圖藉此良機一鼓作氣將瑞典人全部擊潰。

然而,這次他遠遠低估了對手。在瑞典軍陣中,國王戰死的消息很快傳遍了全軍,正在浴血奮戰的瑞典將士們得知這個悲傷的消息後,不但沒有士氣崩潰,反而迸發出成噸的戰鬥意志。往昔的美好回憶歷歷在目,古斯塔夫國王從徵兵、訓練到南征一直與他們同在,他作戰身先士卒,訓練和生活上與士兵們同甘共苦,戰後賞罰分明,公正無私,嚴格要求他們的同時也對自己頗爲苛刻,多年來的情誼讓士兵們感覺國王就像自己的親密兄弟一樣。現在,無比悲憤的他們知道,已經沒有什麼是不可失去的了,他們現在唯一的目標就是爲死去的領袖復仇。

古代戰爭神轉折-------絕代雙雄的巔峯對決:呂岑會戰

悲憤的瑞典士兵們開始全力衝鋒

被狂怒、悲傷、絕望、英勇交織在一起的瑞典人爆發出駭人的戰吼,奮不顧身地衝擊敵陣。本來行將崩潰的左翼居然重振起來,猛衝帝國軍的右翼,將原本壓得他們擡不起頭的7門敵軍火炮全都奪了下來,調轉炮口朝敵軍猛烈開火。而本已取得優勢的右翼則繼續擴大戰果,將敵軍的左翼徹底擊垮。目睹此景,原本志在必得的華倫斯坦除了錯愕之外,竟說不出一句話。

古代戰爭神轉折-------絕代雙雄的巔峯對決:呂岑會戰

縱然領袖陣亡,但瑞典全體將士打算血戰到底

就在此時,帝國軍的巴本海姆將軍率援軍趕到了戰場,出現在帝國軍的左翼方向,這位久經沙場的老將以爲古斯塔夫還在右翼指揮着他的部隊,立刻狂熱地衝入瑞典軍中,急切地想要找到瑞典國王一決高下。他的到來,讓在狂怒的瑞典人攻勢下節節敗退的帝國軍隊士氣爲之一振。坐鎮中央的華倫斯坦鬆了一口氣,雙方的戰鬥更加白熱化,戰局再度顯得撲朔迷離。

忘我衝殺的巴本海姆將軍在亂軍之中身先士卒,他的奮戰爲他帶來了榮譽的死亡。混亂之中兩發子彈直中胸口,老將翻身落馬。當他臨死前獲知古斯塔夫也在不久前戰死疆場時,他激動地說:"我快死了,但是我很高興,我能與這位最偉大的對手同一天死去,這是我的榮譽。"

古代戰爭神轉折-------絕代雙雄的巔峯對決:呂岑會戰

巴本海姆將軍血戰至最後一刻

老將軍巴本海姆的離去成爲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在老將的陣亡、被狂怒與戰欲驅使下越戰越勇的瑞典人的雙重打擊下,帝國軍隊徹底崩潰。華倫斯坦騎着他的戰馬,對着逃跑者怒目而視,大聲斥責他們丟失了榮譽,憤怒指責他們前功盡棄,威脅要對他們軍法處置,但依舊無法挽回局面。大勢已去的華倫斯坦不得不承認自己的失敗。不過夜幕的降臨拯救了他們,因爲戰場之上逐漸誰也看不見誰,雙方不得不撤出戰場,偉大而血腥的一天就這樣結束了。

八、榮耀日

古代戰爭神轉折-------絕代雙雄的巔峯對決:呂岑會戰

呂岑會戰見證了無數英靈的逝去

呂岑會戰是三十年戰爭最血腥的一戰,無數英勇的靈魂在這一天告別這個世界。華倫斯坦對陣古斯塔夫,使得這場戰役成爲一場世紀之戰,兩位當時最偉大的指揮官在戰場上盡情演繹着他們的戰爭藝術,他們都是那個時代的巨人。但是古斯塔夫——這位瑞典歷史上最偉大的國王的犧牲,爲這場戰役增添了一抹悲情的色彩,這也讓他的歷史形象變得十分偉岸,吸引了後世絕大多數的注意力。而華倫斯坦只能在呂岑會戰中當了古斯塔夫的配角,雖然這很不公平,但是這依舊掩蓋不了他傲人的軍事才能和敵人對他的尊重。

古斯塔夫的英勇犧牲是呂岑會戰的最根本轉折點英明一世的他可能臨死前也沒想到,自己的逝去居然能成爲手下部隊獲勝的關鍵性因素。如果自己能夠倖存,能否戰勝同爲戰神的華倫斯坦,依舊是個令他擔心的未知數。而華倫斯坦則被錯愕和不甘所籠罩,瑞典全軍的靈魂古斯塔夫的陣亡居然未能演變成敵軍的潰退,而是使其迸發出成噸的戰欲,這令他在不知所措之餘,也對這位逝去的英雄欽佩不已。

古代戰爭神轉折-------絕代雙雄的巔峯對決:呂岑會戰

大勢已去的華倫斯坦仰天長嘆,不得不承認自己的失敗

當古斯塔夫的傷痕累累的胸甲被當作戰利品呈送給維也納的皇帝面前時,這位對手也難掩悲憫之心。斐迪南二世感嘆道:"我寧願他能平安地回到他的國度,只要他能爲德意志帶來和平。"這件胸甲一直被哈布斯堡所收藏,直到一戰結束後被以送返瑞典,成爲瑞典的國寶。

他的駿馬斯特雷夫,也在一年後隨主人而去,人們小心翼翼地將它的皮完好無損地取下,送返瑞典,如今在斯德哥爾摩的皇家博物館裏,依舊能看見這匹國王的忠誠夥伴。

古代戰爭神轉折-------絕代雙雄的巔峯對決:呂岑會戰

古代戰爭神轉折-------絕代雙雄的巔峯對決:呂岑會戰

古斯塔夫的外套與坐騎馬皮,現存於瑞典國家博物館,是瑞典王國的鎮國之寶

古斯塔夫一世英名,在自己的巔峯時期隕落,就像當年英年早逝的亞歷山大大帝一樣,這或許是上帝能夠給予的最好歸宿。他帶給世人的是幾乎盡是榮譽和美德,免去了因老年昏聵而帶來的遺憾。從這個角度來看,他是不幸的,也是最幸運的

古代戰爭神轉折-------絕代雙雄的巔峯對決:呂岑會戰

北歐雄獅古斯塔夫雖已戰死,但英靈永存

參考文獻:

1.[德]弗里德里希·席勒. 《三十年戰爭史》[M]. 商務印書館譯. 2009

2.王繩祖:《國際關係史》第一卷,世界知識出版社,1995

3.[美]亨利·基辛格.《大外交》[M].顧淑馨、林添貴譯

4.Henry·Kissinger. World Order [M]. Penguin Press 2014

5.[美]保羅·肯尼迪:《大國的崛起》[M]. 中信出版社,2013

6.張曉校:《17世紀歐洲的軍事改革家——古斯塔夫二世》《軍事歷史》1998年第2期

7.顧劍:《德意志30年戰爭的絕代雙雄——古斯塔夫·阿道夫與瓦倫斯坦的千古對決》《國際展望》2005年11月刊

8.陳翔:《試析瑞典參加三十年戰爭的原因和影響》《黑龍江史志》2014年第21期

9.張文靜:《淺析三十年戰爭後的歐洲均勢格局》《科教文匯》2016年9月刊

10.沈瑞英:《歐洲三十年戰爭對近代軍事和政治的影響》《軍事歷史研究》2017年2月刊

11.樑爽:《三十年戰爭與神聖羅馬帝國的政治研究》華中師範大學碩士畢業論文2018年5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