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ound Of Modernism

Ambient,氛圍樂。一種高深的音樂。

劃時代的先驅,新時代的叛逆。

它指的是通過錄製或使用電子樂器營造獨特場景氛圍的一種音樂。這種音樂可能是嘈雜的電氣雜訊,可能是擁擠火車上的一段錄音,可能是恐怖電影中讓人心悸的特效,可能是海邊重複的浪潮聲,甚至還可能是完全的寂靜。

為什麼Ambient會被選擇成為第一個介紹的風格?因為它是現代音樂對傳統音樂的挑戰,也啟蒙了我們現在所能聽到的一切現代歌曲

更直觀一些,各位可以聽一下<433 - John Cage>。

4.33 - John Cage - 單曲 - 網易雲音樂?

music.163.com
圖標

沒錯,你的耳機沒有壞,你聽到的是微弱的嘈雜伴有一絲電流聲。沒有捉弄你,這是世界上第一首氛圍樂(Ambient)作品

1952年8月,在紐約州北部伍德斯克小鎮的馬威力克音樂廳,一位名叫約翰·凱奇(John Cage)的前衛音樂家進行了他驚世駭俗作品<433">的首演。他的手懸在空中,遲遲不進行彈奏和持續著的電流聲引發了一陣騷動。人們從小聲議論到坐立不安,心中的迷惑變成了煩躁。當最後得知約翰凱奇的意圖就是讓大家欣賞這段沒有演奏的氛圍聲後,所有人都陷入了震驚與沉默。

你注意過你周圍的聲音嗎?

藝術的本質究竟又是什麼呢?

藝術應高於生活還是貼近生活?

這些問題只有你自己才能回答。

在二戰以前,傳統的藝術觀念一直秉持著"藝術高於生活"這一理念。藝術是美的、高雅的、不可沾染一絲世俗。直到Ambient的出現才打破了這一權威。

為什麼藝術需要高於生活?

藝術的美指的是它本身還是賦予人感受?

除了美以外其他感受為何不能稱為藝術?

有趣的是,Ambient作為一種概念風格,並不具有特定的元素和創作手法。

是後來人們從這種概念中汲取精華,延展出了新世紀(New Age)、科技樂(Techno)、試驗電子樂(Experimental)等不同的分支。又因各種Ambient給人的感受不同而形成了馳放樂(Chillout)等新類別。在現代音樂作品的運用中,Ambient常常擔任各類開場樂(Intro)的前奏以起到烘托氣氛的作用,還可以搭配起不同的鼓點形成氛圍浩室(Ambient House)等更獨立的音樂作品。

所以,直接將歌單名編輯成Ambient是不正確的,僅僅說自己喜歡Ambient也是沒有意義的。只有當你觸及到音樂藝術的本質並嘗試理解它的多樣性的時候,你才能真正理解什麼是Ambient,才能真正體會到Ambient的偉大。

萬事萬物皆為藝術,又皆非藝術。

一切取決于欣賞者本身。

該你了,你如何看待藝術呢?

微信訂閱號 : RAYANO

網易雲音樂 : RAYANO

A LISTENER, A PATIENT & A DREAMER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