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剛好在看辜明朝的《The Holy Grail of Macroeconomics :Lessons from Japan』s Great Recession》(《大衰退》)一書,對日本的經濟復甦和發展產生了一些興趣,今天剛好看到了相關新聞也產生了一些疑問。

2006 年 9 月日本財政大臣谷垣禎提出,消費稅作為一項特殊稅款補助社會保障支出,特別是人口老齡化的支出。

這項稅款政策的確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日本面臨的老齡化問題,也能一定程度上減輕政府的財政負擔。但就目前的日本經濟狀況來說,上調消費稅是否還是一個好方法?

日本政府還推出 10 萬億元的刺激方案,刺激方案是否有效?當前日本內部需求是否會對刺激方案起強烈反應?

媒體:日本政府考慮推出10萬億日元刺激方案 以抵消消費稅上調的影響 - 華爾街見聞?

wallstreetcn.com圖標


沒錢了只能加稅啊,這個不用問的。與西方各國相比,日本的消費稅就是由增稅空間。政府沒有理由不加,而且這樣的稅收起來最爽了。

你也不會因為加稅了就不吃不喝不買東西了嘛

配套的法人稅(企業所得稅)減了....


說實話很合理。

很簡單,10%的消費稅,和其他國家比比就知道了。

日文看不明白?那看中文吧。

2013年的老數據,當時日本還是5%的消費稅,漲到10%也就是中等偏下的水平,比日本還低的也就是泰國、新加坡、台灣這些地方。中國還是17%呢。

排名第一的國家是匈牙利,國家不太穩定,財政不足,也不是發達國家這個屬於特例。但其他的歐洲發達國家,稅率基本上都在20%以上。越是福利好的國家消費稅越高。

當然,歐洲國家並不是所有物品都是那麼高的消費稅,一些生活必須用品的稅會很低甚至免稅。這點也是在野黨和民主黨爭論的焦點,必須保證一些低端人口的食物供給。但日本自己國家的農業並不發達,其實只要進口農產品開放一點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而其他生活必須用品基於日本現在的通貨緊縮,幾十年沒有漲價,所以基本抵消掉了消費稅帶來的因素。

再說一下日本國民的負擔率。

和歐洲比不用說了,歐洲的國民負擔率都比日本高。美國雖然比日本低,但美國沒有國民健康保險所以社會保險負擔率低,否則也不會有《絕命毒師》這樣的劇了。

在OECD加盟國里,日本的國民負擔率是倒數的,比日本低的是韓國、墨西哥、智利這幾個國家。發達國家基本上都比日本高。

而在這些國家裡,日本是很缺資源的,北歐幾個國家還有資源出口,美國就不用說了,資源出口大國。日本只能靠出口加工和貿易來賺錢,還被中國這樣的新生工業國追在後面趕。

所以,漲消費稅基本上是必須的,大勢所趨。日本絕大部分知識人都知道消費稅必須要漲(當然,知道和贊成是兩回事)。不漲才不合理。


這個對於近幾年赴日的留學生,甚至20歲左右的日本年輕人來說影響微乎其微。

因為這些人都是直接開始親身體驗8%稅率的時代。在稅前物價完全不變的情況下,8%到10%的消費稅率上漲相當於你的直接消費成本上升了1.8%。

也就是說如果之前你生活費是每個月10萬,增稅後變成了101800。

而且增稅後除了公共料金(水、電、氣、電話費)和以汽車稅作為代表的各種邊角賦稅會出現直接的金額上漲之外,食品,日用品,電子產品等普通商品的價格基本不會立刻出現較明顯的波動。因為這次漲稅的同時日本也降低了企業的稅負壓力,商品的價格上漲以及容量調整將會有較為充分的緩衝階段。

在日本的同學應該都買過100日元的便利店麵包(當然知乎平均水平可能不會吃單價低於5000日元的麵包),你們仔細看價簽或是包裝就會發現這個麵包的稅前本體價格是93日元。很明顯這就是一種控制售價,減少找零以刺激顧客消耗100日元硬幣去購買的營銷策略,所以這種麵包和相同營銷策略的食品和日用品在消費稅增加後大概率還會維持類似於100日元的整數售價。

而且最低時薪也在漲嘛。新潟市最低時薪從780漲到806,漲幅是3%,比消費稅上漲後的生活成本漲幅還高。

草生。


第一:這個地球上,一件事情發生的時候,是沒有人來和你討論合理不合理的。客觀規律決定了它要發生,你覺得它不合理,並無卵用。

第二:解決養老問題是一個政府執政的基本盤之一。這句話請好好理解。

第三:實際上日本在多年經濟不景氣下,消費稅並不是很高的,加一點很正常。如果多重交稅的問題不像中國那麼嚴重,那麼……日本廢柴負擔依舊比你輕得多,輪不到你來操心他們。


反正我留學日本那會兒很討厭8%稅率,特別是去百圓店的時候。

以前5%的稅率,百圓店一件商品105圓,買兩件210,零錢直接給個10日圓硬幣就好。

後來調成8%……,尼瑪大多數時候都湊不整,日本移動支付又不普及,經常隨便買買東西就攢下來一大堆1日圓硬幣,拿著麻煩花又不好花,煩都煩死了。

現在調到10%,完美解決這個問題。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