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曉蓓/臺北報導

去墾丁不只玩海,還能生態旅遊!內政部今日指出,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已輔導社頂等11個社區推動生態旅遊,遊程從山林到大海,隨著季節有不同的變化,遊客人數倍增,恆春半島將打造已成為生態旅遊國際參訪典範,歡迎旅客放慢腳步,重新發現墾丁之美。

「放慢腳步,發現更美的墾丁!」現在來到墾丁,可以體驗與以往不同的旅遊模式,白天跟著大光社區解說員觀察潮間帶,到港口社區探訪陸蟹的居住地、品嘗已有百年歷史的港口茶,晚上再到社頂部落來場梅花鹿尋蹤;想玩水就到後灣划獨木舟,順便吃墾丁海水做成的鹽滷豆腐,到了10月再到里德社區,看數萬隻灰面鵟鷹覆滿天空。

內政部說,自94年迄今,墾管處已輔導社頂、水蛙窟、大光、里德、港口、龍水、滿州、永靖、後灣、九棚與鵝鑾鼻等11個社區加入生態旅遊推廣行列。墾丁生態旅遊的年遊客人次從101年的7千多人次,一路增加到了106年近4萬5千人次,遊客人數成長6倍。

內政部舉例,社頂社區自100年開始已進入自主經營模式,所有生態旅遊的營收(含導覽解說、文創商品銷售、低碳餐食體驗、短程接駁、解說回饋金等),扣除人事與管銷支出後,全數回饋社區營造與生態保育用途。以生態旅遊為起點逐步擴展社區產業,不僅改善了居民生計,更改變偏鄉的命運。

此外,社區深度生態旅遊,找回人與土地的連結。昔日的老獵人放下獵槍,成為今日守護環境的解說員;青年也逐漸返鄉,在這裡找回對故鄉的認同與自我實現的價值。

檢視相片

墾丁社頂部落,生態極為豐富,夜間可以看有「鬼火」之稱的螢光蕈。(圖由墾管處提供)

檢視相片

滿州人文鐵馬逍遙遊遊程,可以體驗豐富的自然環境。(圖由墾管處提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