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21新健康(Healthnews21)原創作品

作者:朱萍、王明昊

編輯:李欣夷、陸宇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去痛片從2014年的2.5元漲到2016年的4.9元,今天已經8.7元了,一直在漲。滴鼻淨從2015年的1.6元漲到如今的4.5元。”2019年3月6日,一位藥店負責人對21新健康記者說。

“之前強心藥去乙酰毛花苷50元每支,現90元,用於降血壓心絞痛的硝酸甘油注射液2元/支,現在15元左右。” 3月8日,成都一位藥商告訴21新健康記者。

21新健康記者在近半個月的走訪中發現,春節後,很多常用藥價格大幅上漲。多位藥店及藥商負責人表示,一些低價常用藥與兩三年前相比,大都有不同程度的漲價,低價藥的成本持續增加,有一部分已停產,如常用的低價藥左旋咪唑經常斷貨。

對於常用藥價格持續猛擡頭,這背後究竟有何原因?原本低價的常用藥會不會成爲百姓“看病貴”的新痛點?與此同時,被迫降價的藥企也是“滿腹苦水”,原料藥等成本上漲,利潤下降如何保障研發投入?

“醫院外部的藥品上漲,醫院內部的下降,下一步招標可能涉及常用藥,會採用4+7的思路。”3月6日,鼎臣醫藥諮詢中心負責人史立臣向21新健康記者表示。目前,抗癌藥等在國家醫保談判、4+7帶量採購政策等推動下,正在大幅降價,而在4+7帶量採購新政倒逼下,一些地方常見藥降價的消息也見於媒體。

4+7帶量採購新政對常見藥帶來的降價效應是否是持續性,仍待觀察,畢竟”藥價貴“這個頑疾是世界性難題。就在2月26日,美國七家制藥巨頭領導人被叫到華盛頓出席國會聽證。國會議員對製藥業罔顧病人利益追逐利潤的行爲提出尖銳批評。而製藥業人士也進行了激烈的反擊。

01

一大波常用藥漲價

“醫院內部藥品價格下降,醫院外的藥品價格上漲,因爲院外市場的藥品由企業自主定價的。”史立臣對21新健康記者解釋。

近期多家媒體報道藥店中的常用藥品大幅漲價,有的藥漲幅一個月內超過50%,更有甚者漲幅高達900%。

如北京日報報道,複合維生素B在2015年的價格爲1.5元,而到了2018年底則漲至10.5元,漲幅高達600%,癩特靈從2015年的3元,漲至2018年底的9元,漲幅200%。

健康日報也發現,2018年全國中成藥漲價成常態,如川貝枇杷糖漿由原來的19元/瓶漲到了29元/瓶,雲南白藥氣霧劑由27.3元/盒上漲到41.6元/盒,桑菊銀翹散由20元/盒漲價至38.5元/盒,複方黃連素片由8.8元/盒上漲至12元/盒,清肺化痰丸由16.4元/盒上漲至28.5元/盒。

21新健康記者近日走訪了北京市朝陽區的多家藥店發現,目前在售的999感冒靈賣18元一盒,藥店銷售人員表示,原來售價爲11元,漲價已有數月。此外,其他常見藥品也均有增長。

“葡萄糖酸鈣注射液漲幅較大,原來0.5/支,現在要7元多。靜脈用丙種球蛋白注射液原來100多元,現在要600多元,還有速尿注射液原來0.5元一支,現在也要3.5元了。”重慶一位公立鎮醫院藥房負責人向21新健康記者反映。

上述負責人還表示,有些低價藥用得少,廠家嫌不賺錢,已經不再生產,還有銷售公司因爲一些常用藥賺錢少不進貨而導致缺貨,往往會發高價藥來代替。

據21新健康、《新快報》、《齊魯晚報》、《北京日報》等走訪整理的部分漲價藥品表:

常用藥價三年暴漲900%!4+7集採新政是否能成降價“靈丹妙藥”?

02

誰是高藥價的背後推手?

“如果常用藥一直漲價,這會成爲患者的新負擔。現在醫院裏的藥納入醫保且都在降價,但常用藥比如治療頭疼感冒和一些慢性病的藥,不在醫院銷售,價格就翻好幾倍,如甘草片,原來1.5元100片,現在十幾塊一板,只有七八粒,量少了價錢上去了。但這是市場行爲,國家也不好介入。”史立臣對21新健康記者說。

在他看來,常用藥價格上漲與原料藥價格上漲、人工成本上漲和營銷費用增加有關。

業界早就吃過原料藥價格上漲的苦頭,在“2017年醫藥界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座談會”上,四川好醫生藥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耿福能向21新健康記者舉例說:“氫氧化鋁,很多中成藥都在用,三年前是12塊錢一公斤,今年是170塊錢一公斤,漲了十幾倍,類似這樣的原料藥還有很多。甚至某些企業串通在一起,把原料壟斷起來漲價,這是對老百姓的傷害,也是對生產製劑廠家的傷害。”

壟斷是原料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之一。史立臣說:“大企業可能對小企業包銷,價格由大企業說了算,下游企業也得隨之漲價。”

所謂包銷,是指幾家原料藥企業與某一家第三方商業公司簽訂銷售協議,商業公司獲得原料藥的銷售權,原料藥企業不能參與定價,商業公司在保證銷量的同時擡高藥價。

在業內人士看來,目前的價格壟斷,原因之一在於原料藥企業的審批制度。審批制度造成了批文的稀缺性,並不是所有企業都能生產。現行《藥品管理法》規定,藥品生產企業生產藥品所使用的原料藥,必須具有國務院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核發的藥品批准文號或者進口藥品註冊證書、醫藥產品註冊證書。

2017年5月,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提出,建立藥用原輔料和包裝材料備案信息平臺。同年11月,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佈《總局關於調整原料藥、藥用輔料和藥包材審評審批事項的公告》,其中第二條提到,各級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不再單獨受理原料藥、藥用輔料和藥包材註冊申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藥品審評中心建立原料藥、藥用輔料和藥包材登記平臺與數據庫。業內認爲,這標誌着原料藥監管從審批制向備案制過渡。

環保政策趨嚴也是藥價上漲的一大原因。從2018年1月1日起,《環境保護稅法》開始施行,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和固體廢物成爲重點管理對象,而製藥工業屬於重污染行業,環保壓力加大在所難免。

“國家這兩年治理污染力度非常大,尤其河北省,關停了二三百家中小原料藥企業。”史立臣指出,衆多小型原料藥企業倒閉,必然給藥品價格體系帶來衝擊。

除了壟斷、環保等因素外,藥企發展正規化、監管趨嚴等,也是使得藥企成本增加,是藥品漲價等原因之一。一位江蘇藥企負責人向21新健康表示,生產、檢測硬件設備投入一直在增加,消防、監管引發的非增值性投入也在上漲。

“從98版GMP到2010版,從2005版藥典到2015版,生產、檢測硬件要求越來越高。一條生產線投入從以前的幾十萬元到現在的幾千萬元。而且近年來藥企生產過程中爆炸、火災等事故頻發,導致防監管越來越嚴,在此方面投入資金也越來越多。”

03

“按下葫蘆浮起瓢”?

實際上,藥價直接關係民生,解決看病貴的問題也是政府一直在着手的重大事情。

上世紀90年代初,中國進入市場經濟時代,當藥品的政府定價逐步放開後,卻出現始料不及的藥價飛漲。1996年,國家計劃委員會(後更名爲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頒佈《藥品價格管理暫行辦法》,將藥品定價權重新握在手中。

2015年5月5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衛計委、人社部等7個部門聯合印發了《推進藥品價格改革的意見》。其中規定,自今年6月1日起,除麻醉藥品和第一類精神藥品外,取消政府制定的原藥品價格。據媒體統計,在1996年至2015年的20年中,中國醫藥行業經歷了32次整體性的強制降價。

但正是由於上述原因,32次強制降價均以失敗告終。對此,藥企的普遍做法是,某種藥品今天降價,明天便會停產;在對規格、劑型、工藝等方面進行“改良”後,此藥會改頭換面,重新報價,投放市場。

如何解決“高藥價”確實是個世界級的問題。據瞭解,2019年2月26日,美國七家制藥巨頭領導人被叫到華盛頓出席國會聽證。國會議員對製藥業罔顧病人利益追逐利潤的行爲提出尖銳批評。

美國俄勒岡州民主黨參議員Ron Wyden表示:“處方藥價格實在高的出奇,而令人髮指的藥物價格正是製藥商和投資人所期盼的結果。”

製藥企業領導人辯解稱,對許多病人而言藥物價格確實很貴,但這是保險公司、政府、和藥房福利管理(PBMs)造成的。他們也並不否認製藥企業可以在降低藥價上發揮作用,但強調,製藥工業已經爲癌症、丙型肝炎、精神分裂症和免疫系統疾病的治療投入了幾十億美元的研發費用,並取得了值得稱讚的成就。

據瞭解,在上述會議上,艾伯維CEO被美國參議員Wyden追問爲什麼艾伯維在美國的藥物成本會比德國和法國的藥物高出40%。Gonzalez解釋說:“美國這麼大的市場,一旦坍塌到那樣的定價模式,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你,艾伯維將沒能力維持現今的研發投入。”

常用藥價三年暴漲900%!4+7集採新政是否能成降價“靈丹妙藥”?

出席聽證的7位製藥企業高管 照片來源:japantimes.co.jp

這場會議的結果是,製藥企業CEO們表示他們在定價時會考慮公衆的負面反應,並且會考慮政府對價格公告的反應,同時所有的公司都反對特普朗政府提出製藥商在所有面對消費者的廣告中都要公開標示價的提案。

美國藥品能否降價,結果仍等待更新中。

04

一盤降價大棋謀劃中

“這幾年,兩個字可以代表醫藥行業主旋律,即降價。去年和今年所有人談的事情就是4+7帶量採購,大家判斷這將引起行業重新洗牌。”3月4日,上海新亞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崔昳昤在醫藥界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座談會上說。

近兩年,國家出臺兩票制、4+7帶量採購,以及醞釀中的國家輔助用藥目錄,尤其是新成立的國家醫療保障局,正在以醫保爲槓桿來撬動整個藥品價格。一盤降藥價大棋正在謀劃佈局中。

如2018年12月4+7城市帶量採購中選結果顯示,與試點城市2017年同種藥品最低採購價相比,擬中選價平均降幅52%,最高降幅96%。

與此同時,國家也在鼓勵非中選藥品主動降價,政策的大棒指向了更多的藥品。

3月5日,國家醫療保障局發佈了《關於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和使用試點醫保配套措施的意見》(下稱《意見》),明確了醫保支付價、加強回款、任務獎懲等具體措施,也對未中選藥品價格有明確要求。

《意見》指出,對於非中選藥品2018年底價格爲中選價格2倍以上的,2019年按原價格下調不低於30%爲支付標準,並在2020年或2021年調整到以中選藥品價格爲支付標準。鼓勵非中選企業主動降價,向支付標準趨同。

非中選藥品2018年底價格在中選價格和中選價格2倍以內(含2倍)的,原則上以中選價格爲支付標準。低於中選價格的,以實際價格爲支付標準。

民生證券通過對比集採中選價和非中選藥品的價格,預計約半數的非中選藥品價格在2倍以內,意味着這部分品種將不存在過渡期,價格快速承壓。整體來看,未中選品種倒逼式降價勢在必行,部分企業的產能或加速出清。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將持續倒逼未中選藥品降價,尤其是過專利期原研藥。民生證券則直接指出,受《意見》影響,量外市場或被進一步壓縮,未中選品種的醫藥生產企業直接面臨量價雙重壓力。

4+7帶量採購倒逼效應在逐漸顯現。3月4日,浙江省藥械採購中心發佈公告顯示,禮來主動申請下調其在浙江省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鈉的價格。

與此同時,被迫降價的中國藥企也多次向21新健康記者“倒苦水”,原料藥等成本上漲,利潤下降如何保障研發投入?而一些跨國藥企的負責人則表示一直緊密關注中國醫藥政策調整中,有的則在主動降價的同時,削減開銷。

各利益方緊張博弈中。不過,患者期待的結果只有一個,無論是常用藥還是重大疾病用藥能夠真正降價,看病不再貴。

相關新聞:

重慶心血管高血壓等25種常用藥降價了

來源:南川日報

記者:崔萌

重慶市作爲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和使用試點城市,將於3月20日啓動集中採購試點工作,在重慶市行政區域內的政府辦公立醫院,心血管高血壓等25種常用藥實行降價,平均降幅52%,最高降幅96%。目前,我區各公立醫院已經開始實施該項政策。

3月20日上午,記者在區人民醫院看到,門診大廳的電子熒幕上已將25種集中採購試點中選藥品的價格進行公示。“我們今天設置了專門的政策宣傳臺爲廣大市民朋友宣傳這項降價政策,比如高血壓患者長期服用的阿託伐他汀鈣片,10mg*7片規格每盒價格由31.03元降價到3.88元,降幅達87%,20mg*7片規格每盒價格由42.83元降價到6.60元,降幅達84.6%。”該院藥劑科副主任丁正介紹,自3月20日起,我市啓動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和使用試點工作,本次集中採購的25種藥品多爲老百姓用藥比較普遍的治療高血壓、心血管疾病、乙肝等慢性疾病藥品,價格較以前平均降幅爲52%,最高降幅達96%。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