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近年高教人才頻流失,教育部長葉俊榮上任後首推新政策「台灣菁英獎學金計畫」,教育部今天表示,未來將編列5000萬元提供應屆碩士畢業生申請,通過資格即可選送世界前100名大學深造,並須於畢業後5年內回台擔任大學師資或研究機構人才,希望解決當前國內人才流失的危機,並對準5加2產業培訓精英人才。

教育部次長姚立德表示,這計畫又稱「小玉山計畫」,希望給台灣的年輕人一個到國外一流大學深造的機會,將來回國之後能成為大學主要的師資來源之一,目前有玉山學者及玉山青年學者計畫,主要是鼓勵台灣或國外的優秀學者來台,因此教育部開始思考,是不是能有一套自行選送培養的機制,到全世界前100大的學校念書後返台貢獻。

至於小玉山計畫與目前的公費留考有何不同?姚說,公費留考一年約115名學生,45歲以下都可申請,學生呈現年長化,且獲公費留考的學生畢業後可以待15年才回台,時間過長,不符台灣目前「需才孔亟」的需求。因此挪移部分經費轉為台灣菁英獎學金,希望縮短人才培養的時間。

姚立德也說,公費留考是台灣學生取得獎學金後才申請學校,學校沒那麼頂尖,小玉山計畫則規定必須選送一流大學。公費留考必須考筆試及面試,包括國文及作文,台灣菁英獎學金未來將接受學校推薦,並且保留面試,希望透過此方式找到真正頂尖的人才,且台灣菁英獎學金更聚焦在年輕學子,須為應屆畢業碩士生才可申請。

姚立德說,公費留考獎學金分為理工類3年,人文類4年,每年約3萬元美金。小玉山計畫的經費比公費留考條件優厚,將依受獎年限酌予增加,最快明年8月成行,預估起初選送20到30人,未來目標為一年100人。明年的公費留考仍維持原有名額,後續逐步將名額轉至台灣菁英獎學金,目前鎖定在重點發展產業,人工智慧及資安產業為主,若是其他領域的學生,則可循公費留考管道。

姚立德說,教育部曾於106年時,與10所世界百大名校合作設置「共資共名計畫」,雙方付各半獎學金,但因對方有出資,所以在評選上往往很嚴格,即使選送優秀學生到該系所,對方也不見得想要,例如今年就從缺,因此在執行上較困難。此計畫就是以共資共名計畫為基礎,未來仍持續與這些頂尖大學合作,但改由教育部統一出資,突破原有的限制。

姚立德說,此計畫以培養高等教育的師資或是研究機構的人才為主要目標,同時也希望鼓勵學生在國內讀完碩士班,教育部會協助強化後續相關的媒合機制,不過學生也有權力決定是否到大學教書。他強調,該計畫不是要取代玉山計畫,也不會排擠玉山青年學者計畫,上述兩者都須具備很高的學術成就,目標對象並不同。

不過有外界質疑,小玉山計畫培養的學者畢業後5年就要返台,年資尚淺、國際經歷不足等恐都將成問題。對此姚立德表示,將會與大學端進一步討論,蒐集相關意見。

教育部次長姚立德(左)及高教司長朱俊彰說明小玉山計畫。記者吳佩旻/攝影
教育部次長姚立德(左)及高教司長朱俊彰說明小玉山計畫。記者吳佩旻/攝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