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03年4月1日,本是一個無足輕重的節日,卻因一個人的離去,而變得非同尋常。

  當晚6點41分,張國榮在香港文華東方酒店24樓縱身一跳,將自己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47歲。

  在那一夜之前,原本佔據新聞頭條的是伊拉克戰爭和SARS事件。

  那年3月下旬,美國政府以向恐怖主義作戰爲由,對伊拉克實施軍事打擊,這場戰爭先後歷時八年,造成數萬人死亡。與此同時,非典病毒肆虐中國,香港九龍的淘大花園成爲全港SARS疫情的風暴眼,該居民區感染SARS的人數激增至400多人。

  直到“香港藝人張國榮跳樓自殺”的新聞簡訊在電視屏幕閃過,有些人還以爲這只是愚人節的玩笑,沒想到竟是沉重的現實。

  張國榮離開的那一天,一如平常溫和從容。

  那天下午,他和愛人唐鶴德剛通了電話,相約晚上一起打球。在悲劇發生前,他又約了相識相知二十多年的經紀人陳淑芬喝咖啡。

  陳淑芬知道,張國榮當時深受抑鬱症的折磨,病情嚴重時整夜失眠,直冒冷汗,手不停顫抖,連水杯都拿不穩,甚至伴隨着胃酸倒流的症狀。

  可她不知道,在一片平靜的背後,醞釀着一場訣別。

  陳淑芬準時赴約,遲遲不見張國榮的身影,便打電話問他何時能到。電話那頭,張國榮若無其事地說遇到堵車,稍後就到。

  那時,張國榮已在酒店,這是他第一次欺騙她,也是最後一次。

  過了一會兒,陳淑芬接到張國榮的電話。他說:“你5分鐘後在酒店門口等我,在正門,然後我就會來了。”

  陳淑芬察覺到不對勁,急忙起身來到酒店門外等他。不曾想,等到的卻是張國榮如蝴蝶飛撲而下的身影,那一刻,猶如晴天霹靂。

  一個黃金時代至此接近尾聲。

  此前一年,金像獎頒獎典禮上,張國榮與前香港廣播處長張敏儀爲周星馳頒發傑出青年導演獎。

  張敏儀直言不諱地說,因爲周星馳,很多香港人在不開心的時候也能笑一笑。

  星爺一聽,如往常淡淡一笑,帶着幾分寂寞。和他的笑容一樣,香港電影的大環境同樣落寞,影市面臨連續5年倒退的窘境,直到周星馳的《少林足球》上映,才帶來短暫的回暖。

  張敏儀爲周星馳頒獎。

  這年冬天,身患癌症的梅豔芳身着婚紗走進紅磡體育館,舉行告別演唱會。儘管病重,她依舊在舞臺上和歌迷談笑風生。

  2003年的最後一夜,梅豔芳因病去世。

  她曾對好友張國榮說:“如果我到40歲沒有嫁出去,你娶我好嗎?”爲哄她開心,張國榮連連點頭,說:“好啊。”

  兩人相繼離開人世,相隔不到八個月,香港的女兒最終還是嫁給了舞臺。

  梅豔芳的告別演唱會。

  梅豔芳去世後,內地音樂人高曉鬆在接受採訪時說,感覺一夜之間老了很多,就好像一個年代的逝去似的,因爲他們那個時代,是香港最真誠的時候,真誠的在做事、唱歌的年代。

  此後一年,親眼見證香港流行文化盛衰的黃霑與世長辭。

  香江才子黃霑一支妙筆填詞作曲,激揚文字。當年,一曲《滄海一聲笑》寫成,發給徐克,附帶一句“愛要不要”,豪氣干雲。辭世之前,他用生命最後6年寫成博士論文《香港流行音樂研究(1949─1997)》,全港無人敢審。

  在黃霑的追思會上,萬人齊聚會場,他作詞的那首《楚留香》在天空久久迴盪:“千山我獨行,不必相送……”

  黃霑(右一)與衆港星。

  生前,黃霑曾撰文稱:“藝人之中,我最疼愛張國榮。”

  十六年來,很多人在4月1日懷念張國榮,其實他們更懷念的,還有那些與他一起遠去的光輝歲月。

  2

  1976年,神州大地即將迎來一場鉅變。在那個風雲迭起的年代,留學歸港的張國榮也不知命運的軌跡即將引向何方。

  張國榮自幼家境優渥。他父親是香港當地著名的裁縫,在香港中環經營一家洋服店,顧客多爲海內外名流,就連導演希區柯克、演員馬龍·白蘭度也是他的忠實主顧。對她寵愛有加的乾媽,出身豪門,家族財產超百億。

  張國榮留學海外時學的是紡織專業,寄託着父親盼望其子承父業的理想。

  素來要強的張國榮卻放棄繼承家產,立志自力更生,不跟家裏要一分錢。他唯一做過和紡織有關的工作,是擺攤賣服裝,窮困潦倒時在赤柱賣過牛仔褲,去跑馬地賣過鞋。

  後來,在電影《縱橫四海》中,張國榮和周潤發有一段臺詞,說到元朗的老婆餅、深井燒鵝和上環的雞蛋糕,都是香港特色。最後一句是赤柱的牛仔褲,戲中的張國榮聽完會心一笑,那正是他的實際經歷。

  《縱橫四海》劇照。

  1977年,香港麗的電視臺主辦“業餘歌手大賽”,張國榮在朋友的鼓勵下決定去試一試。

  當時經濟拮据,又拉不下臉跟家裏借錢,幸虧家中的傭人六姐從自己的生活費中拿出20塊給張國榮,這才讓他開始一段逐夢之旅。滴水之恩,涌泉相報,爲這20塊錢,張國榮感激了六姐一輩子。

  比賽中,張國榮以一首7分多鐘的英文歌《American Pie》驚豔亮相,給評審留下了深刻印象。

  每個選手只有3分鐘的時間。張國榮堅持要唱這首英文歌,認爲歌詞有起承轉合,改短了沒意思。當評審要他妥協時,他很不識相地說了一句,這真是不可理喻。離經叛道的性格此時已初露鋒芒。

  最後,21歲的張國榮獲得那屆比賽的第二名。

  顏值、唱功俱佳的小鮮肉,如果在今天出道,只需做好營銷,走流量,上綜藝,必要時買個博士文憑,賣個人設,就能大火。但在那時人才輩出的香港娛樂圈,要想走紅,還要有好作品。

  張國榮這個富家公子,照樣要忍受別人的冷眼相待。他出的第一張專輯無人問津,銷量慘淡。商販只好將碟片低價處理,一張一塊錢讓人買回家當鍋墊。

  剛出道的張國榮(右一)。

  有段日子,張國榮窮得連房租都交不起。爲維持生計,他不得不去酒吧獻唱,面對來去匆匆的旅客,在昏暗的燈光下孤獨演唱。

  臺下的觀衆對他冷嘲熱諷:“回家早歇着啦!”還有人打電話羞辱他:“收檔啦,請你多讀些書吧!你還未丟夠面子嗎?”

  張國榮卻對自己說:“我只可以光榮離去,任何人不可以逼我走!”並對觀衆坦白地說:“我知道你們不喜歡我,但我會繼續努力地唱,直至你們喜歡我爲止!”

  3

  對香港樂壇而言,那是最好的時代。一代“歌神”許冠傑在上世紀70年代掀起粵語歌流行熱潮,一張《半斤八兩》讓通俗文化和音樂創作相互交融,一舉奪得第一屆金唱片頒獎禮銷量冠軍。

  香港第一代歌神許冠傑。

  80年代初期,關正傑、羅文、林子祥、徐小鳳等老一輩香港歌手的歌聲響徹大江南北,譚詠麟、陳百強、梅豔芳和張國榮等紛紛登場,嶄露頭角,揭開了香港歌壇黃金時代的序幕。

  香港人說,張國榮也要捱十年纔有今天的成就。

  1984年的“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張國榮坐在臺下,看着羅文在舞臺上演唱,竟忍不住落淚。

  後來回憶此事,張國榮說道,那時我覺得自己很渺小。

  那一年,張國榮才初嘗走紅的滋味。他的《風繼續吹》火了,這首歌改編自日本藝人山口百惠告別演藝界的歌曲。張國榮憑藉此歌一炮而紅,可惜沒能拿獎。

  而彼時拿獎拿到手軟的羅文卻認爲,自己應該兩首歌得獎,結果只拿了一首的獎,還一度生氣,表示不想去領獎。

  張國榮的淚水,既是羨慕,也是不甘,還有奮發向上的決心。

  同一年,“默默向上遊”的張國榮推出了同名專輯《Leslie》。一首《Monica》一舉將張國榮得演唱事業推向高峯,終於讓他獲得“十大勁歌金曲”的榮譽。

  這也是很多內地歌迷第一次聽到張國榮的歌,幾乎是所有舞廳蹦迪必備。只有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才知道,“Thanks thanks thanks thanks Monica,誰能代替你地位”這樣強勁的旋律,熱情的演唱,是如何成爲一代人年少輕狂的青春見證。

  剛出道時,《明報》的記者曾採訪張國榮,偶然間提到:“有沒有人說你像溫拿的譚詠麟?你的髮型與眉毛都像他的翻版。”

  那時張國榮不過是無名之輩,卻初生牛犢不怕虎,聽到記者拿別人與自己做比較,就一邊用手比了一下額頭的位置,一邊點頭說:“他沒有我高,穿了高跟鞋只到我這兒。”

  《Monica》走紅之後,張國榮在香港樂壇佔得一席之地,終於有機會與譚詠麟一爭高下,於是在80年代的香港樂壇上演了一出“譚張爭霸”。

  1984年至1987年,譚詠麟連續四年包攬香港“最受歡迎男歌星獎”,風頭正盛。張國榮不遑多讓,1987年,唱片《Sunmer Romance》一經推出,就蟬聯銷量冠軍,一下子賣出了35萬張。

  張國榮與譚詠麟。

  雙方唱片公司爲了銷量各自宣傳造勢,再加上媒體煽風點火,張國榮和譚詠麟還沒發話,兩家歌迷就鬧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經常在各種場合互罵,只要有他們兩人在的地方,噓聲和掌聲同樣熱烈。

  1987年,在“十大勁歌金曲”頒獎盛典上,譚詠麟再次獲得最受歡迎男歌手,本來心情愉悅,場下觀衆也都在高呼他的名字。

  然而,周潤發作爲頒獎嘉賓宣佈獲獎名單時,偏偏一時興起,開玩笑道:“又是譚詠麟?這次不會做假了,這次是電臺主辦,是堂堂正正的頒獎禮哇。”

  此話一出,一片譁然。

  這個玩笑讓譚校長一點兒都笑不出來。領獎時,他眼帶淚花,宣佈不再參與金曲獎的角逐。

  那是譚、張競爭最激烈的一年,兩派歌迷瘋狂到隨時要在勁歌金曲頒獎禮的場館外開打。張國榮在劍拔弩張的氣氛下演唱曾獲最受歡迎金曲獎的歌曲《有誰共鳴》,習慣一早離場的他因場外形勢混亂而被迫留在更衣室。

  兩年後,張國榮宣佈退出歌壇,直到7年後才發行新專輯《紅》。“譚張爭霸”至此告一段落。

  4

  譚、張對壘之時,也是香港經濟發展的黃金十年,香港樂壇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香港樂壇一片欣欣向榮,林子祥、陳百強、陳慧嫺、林憶蓮、葉倩文、梅豔芳,一個個熟悉的名字和一首首經典曲目聯繫在一起,獅子山下羣星閃耀,讓全亞洲聽到香港的歌聲。

  如今的哈韓哈日族或許無法想象當時香港巨星的魅力。在韓國,張國榮一張碟銷量可高達30萬。

  1989年,韓國一家公司推出一款TO YOU牌巧克力,請來張國榮擔任代言人,並拍攝電視廣告。

  彼時的張國榮,是亞洲樂壇、影壇雙料大咖,在韓國擁有一大批粉絲,巧克力公司想以一招“美男計”打動電視機前的少男少女。

  廣告公司費盡心思,創作出了四段連貫性的廣告故事片,主線是張國榮冒着夜雨,四處尋找失蹤的女友。廣告歌曲由張國榮的《寂寞夜晚》改編而成,一度登上韓國流行音樂排行榜。

  爲了留下懸念,每段廣告的劇情很短,觀衆看了居然嫌不過癮,表示連電視劇都不看了,就只想看張國榮的廣告,紛紛打電話投訴,要電視臺把剩下的廣告都放出來。

  電視臺無可奈何,只好在報紙上預告下一段廣告的播出時間。

  憑藉張國榮效應,TO YOU的營銷收穫奇效,短短几年內,銷量飆升300倍。

  張國榮出演韓國廣告。

  韓劇《請回答1988》中,第一集就有一羣人圍在電視機前看張國榮電影的片段。韓國人對香港流行文化的迷戀,就從他們第一次觸摸到錄像帶開始。

  韓劇《請回答1994》中的媽媽,一聽別人家的孩子長得像張國榮,就問可不可以當她女婿。被倪匡稱讚爲眉目如畫的張國榮,在那時就是美男子的代名詞。

  上世紀90年代,張國榮多次當選爲韓國最受歡迎國外影星,他的電影風靡韓國。

  《英雄本色》中的阿杰、《倩女幽魂》中的寧採臣、《縱橫四海》中的阿佔,伴隨着熟悉的劇情和動人的旋律成爲一代人的回憶,韓國的孩子和我們擁有同一個童年。

  5

  那時,香港電影不僅吊打韓國,也讓內地汗顏,內地演員和香港演員的待遇對比懸殊。

  內地拍《少林寺》時,男主角李連杰一個月片酬只有90元,而同組的香港配角是5000元。李連杰憤怒地找片方理論,片方只好做出補償,讓他在拍完自己戲份後在客串一下死屍,可以多拿50元。

  拍《垂簾聽政》時,內地演員的伙食都是兩個饅頭加一塊鹹菜,而香港演員開飯時,有專屬的餐車,雞鴨魚肉俱備。由於伙食待遇不一樣,主演劉曉慶不僅一度罷演,還在片場大哭一場。

  那是香港電影最輝煌的年代,所有人都在嚮往未來的美好,沒人會意料到日後的衰落。

  在那個年代的香港成名,張國榮何其幸運,又因其生命在2003年戛然而止,他的光影記憶永遠留在了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

  張國榮說,人說貓有九條命,而做電影演員可以超過九條命,每一部電影就是一條生命。

  1986年,張國榮主演電影《英雄本色》。狄龍飾演重情重義的豪哥,周潤發飾演灑脫帥氣的小馬哥,張國榮飾演的阿杰,在一片槍火中詮釋兄弟情義。直至今日,《當年情》仍是韓國電視劇和綜藝愛用的背景音樂。

  導演吳宇森更是在人生最低潮時,憑藉該片奠定了自己擅長的暴力美學和浪漫英雄主義風格,之後接連推出《英雄本色2》、《縱橫四海》,開闢了香港商業片的新模式。

  就連美國導演昆汀·塔倫蒂諾也在看過吳宇森的電影后成爲忠實擁躉,其電影中的暴力美學很大一部分脫胎於港片。

  《英雄本色》劇照。

  1987年,張國榮又在《倩女幽魂》中重新演繹一個經典故事,該片在香港、韓國、日本、東南亞等地接連取得票房佳績。

  而提到這部片,不得不提張國榮演唱的那首同名主題曲。“人生路,美夢似路長”, 絲絲古韻,曲調悠揚,這首歌是黃霑隨劇組參加戛納電影節時即興創作的。

  《倩女幽魂》劇照。

  起初,黃霑聽說徐克要翻拍《倩女幽魂》,就主動請纓爲電影寫歌,但徐克已經託付他人。不過,對方創作的歌曲徐克都不滿意,只好再次求助黃霑。

  那些年的香港影視劇,離不開黃霑寫的歌,而張國榮也是黃霑最喜愛的歌手之一。

  每次見到張國榮,黃霑都要向他索吻。張國榮說,“每次黃霑親我,而我總想着他身邊的林燕妮,就沒提防着。”香港才女林燕妮,曾是黃霑的愛人,也是他的紅顏知己。

  在商業片取得成功後,張國榮逐漸向文藝片轉型。

  1990年,張國榮主演王家衛執導的《阿飛正傳》,片中的旭仔,一副放蕩不羈的浪子形象,讓他捧回了金像獎最佳男主角。

  很多觀衆回想起這部片,想到的是張國榮與張曼玉那段“一分鐘朋友”的對白,還有旭仔對自身命運的評判:“以前我以爲有一種鳥從一開始飛,就可以飛到死的一天才落地,其實他什麼地方都沒有去過,這隻鳥從一開始就已經死了。”

  一個閒愁萬千而又故作灑脫的人,正是張國榮現實人生的縮影。

  1993年,一部《霸王別姬》橫空出世。

  這部合拍片是導演陳凱歌的巔峯之作,此後幾乎再也難以超越,也是張國榮演技封神之作,一個程蝶衣,在中國影史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遺憾的是,張國榮僅以一票之差與戛納影帝擦肩而過。

  爲了演好角色,張國榮向京劇演員專心學戲,閉關六個月,直至入戲,陳凱歌爲其準備的京劇演員替身直到殺青也沒派上用場。

  張國榮一顰一笑,從眼神到動作都精雕細琢,在波瀾壯闊的大時代詮釋虞姬的剛烈和癡情:“說好了一輩子,少一年、一個月、一天、一個時辰,都不是一輩子。”

  《霸王別姬》劇照。

  1994年,王家衛拍攝古裝武俠片《東邪西毒》。

  這部電影集結了一個豪華陣容,張國榮、林青霞、梁朝偉 、張學友、張曼玉、劉嘉玲和梁家輝,每一個人單獨挑出來,都寫滿了故事,這就是那個年代的“復仇者聯盟”。韓國媒體甚至對這部電影的拍攝進行了跟蹤報道。

  戲中,張國榮飾演的西毒歐陽鋒有這麼一段臺詞:“你越想忘記一個人時,其實你越會記得他。人的煩惱就是記性太好,如果可以把所有事都忘掉,以後每一日都是個新開始,你說多好。”

  《東邪西毒》劇照。

  遺忘談何容易,就好像我們忘不了張國榮,也忘不了那個年代的港片。

  6

  1991年,華東水災吸引全世界目光。這場災害侵襲18個省、市,造成直接經濟損失近70億人民幣。

  同年,香港羣星拍攝電影《豪門夜宴》,爲內地受災羣衆籌集捐款,張國榮也參與其中,以零片酬義演。

  儘管是一部流水線上的“爛片”,但這部電影的意義遠大於質量。片如其名,《豪門夜宴》集齊了香港200多位明星,堪稱豪華,是香港影史上一次難得的“宴會”。

  影片由徐克、王晶、陳嘉上等天馬行空的導演參與編劇,劉偉強迴歸老本行,擔任攝影,配樂是香港的知名作曲人盧冠廷,還有四大天王在銀幕上唯一一次同框。

  最讓人拍案叫絕的,當屬電影最後一幕,昔日的“冷麪笑匠”許冠文和當紅的“喜劇之王”周星馳狹路相逢,爲爭搶一塊雞頭而有一番口舌之爭。

  無厘頭喜劇新老兩面旗幟,在那一刻交相輝映。可惜的是,多年以後,“誰能接班周星馳?”這句話已經由疑問句變爲反問句。

  《豪門夜宴》電影海報,數一數有多少港星。

  香港演藝圈一度星光璀璨,張國榮成名之後,也從不忘提攜後輩。

  一次, 張國榮在電視節目中接受吳君如的詢問,你看好那些新人啊?

  張國榮直言,唱歌是古巨基,演戲是古天樂。

  張國榮一句話,讓兩個年輕人備受鼓舞。

  古巨基說,他聽了哥哥的鼓勵之後,開始更加努力地練習唱歌。古天樂則因此受到TVB的重視,不久後被安排出演《神鵰俠侶》。若是沒有張國榮那句話,古天樂可能得不到楊過這個經典角色。

  古巨基、古天樂之後,還有誰呢?張國榮當然無從知曉,又或者香港的演藝圈,再也後繼無人。

  2000年7月,張國榮導演了一部公益短片《煙飛煙滅》,這是他唯一一次執導電影。

  短短36分鐘的影片,張國榮不僅請來了好友梅豔芳和舊愛毛舜筠助陣,還帶上新人王力宏、陳冠希和容祖兒。

  那一年,陳冠希還不是陳老師,他出道的第一首歌是和張國榮一起錄的,張還曾爲他寫歌。

  張國榮對這個年輕人寄予厚望,卻不曾想,《煙飛煙滅》中梅豔芳對陳冠希說的一段臺詞在八年後一語成讖:“藝人的形象是很重要的,如果你不亂來,沒有什麼負面新聞的話,你一定行的。”

  《煙飛煙滅》劇照。

  在那之後,香港演藝圈的新生代星光黯淡。

  7

  有人說,2003年,是香港演藝圈最黑暗的一年。

  除了香港經濟持續低迷,SARS病毒橫行還讓不少影院空空如也,香港當地的電影製作也被迫停頓四個月。更不要說,巨星張國榮和梅豔芳先後英年早逝。

  張國榮去世後,他的愛人唐先生在送給哥哥的白色花圈上題詞:“夜闌靜,有誰共鳴……”

  張國榮離去,一個時代遠去,逝去的光輝歲月,有誰共鳴?

  樑文道曾不禁感慨:“香港人對張國榮和梅豔芳的懷念實際上也是對那個黃金年代的懷念。那時候香港處於文化輸出地位,從一個港口城市真正變成國際大都市,香港人在他們身上看到了對自己文化的認同,找到了香港人的自信。”

  我們懷念的不只是張國榮,更懷念那個屬於香港流行文化的黃金時代。

  參考文獻:

  1.的灰:《與他共度61世:張國榮的電影生命》,上海書店出版社,2013年版

  2.吳玲:《念你眉眼如初:張國榮傳》,現代出版社2016年版

  3.洛楓:《張國榮:禁色的蝴蝶》,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4.陳舒:《張國榮的榮光魅影》,東方出版社2006年版

  5.《一段與張國榮有關的廣告往事》,《市場觀察》,2011年02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