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菠蘿

  01

  0202

  3月裏,“向日葵兒童”開啓了一個新項目:“非主流”葵花籽線下沙龍。

  說起它的由來,很有意思。

  衆所周知,向日葵目前已經有超過1.4萬名志願者,俗稱“葵花籽”。很多人都覺得我這個讀了生物博士的人不一直搞科研,反而跑來寫科普和做公益,屬於很奇葩的事情。

  解釋過太多遍以後,我想,爲什麼不乾脆請更多不按照自己專業背景生活和工作的“非主流人士”?一起聊聊他們爲什麼做這個決定。

  在衆多(女)粉絲的要求下,第一場請來了我的好友,紅遍大江南北的“混子哥Stone”。

  圖片來自“混子談命“

  這個大衆汽車的設計師,不好好工作,居然靠漫畫硬核科普創出了一片天地,不僅“混子曰”公衆號成了數一數二的科普大號,出版的書也常年霸佔暢銷書前幾名。

  按照傳統觀點,混子哥絕對是個“非主流”。

  在我和觀衆的威逼利誘下,混子哥講了很多幹貨。我印象最深的一點,還是他們團隊那種“死磕”的精神。

  混子哥的漫畫看似歡樂,其實選的都是很難的話題,包括歷史、醫學、物理、金融等。每一篇漫畫,背後都是2~4周的工作量。

  選題完成後,團隊要自己先學一遍相關知識,然後再用自己的話把這個知識倒出來。中間還需要穿插各種比喻、段子、笑話。看似輕鬆簡單的東西,其實是非常難的。

  爲了一個段子在陽臺待一早上,是常有的事;不滿意就推翻重來,是常有的事。正是這種“死磕”的精神,才造就了“混子曰”的成功。

  混子哥說,向日葵兒童團隊是有大愛的人,他們團隊也是有大愛的人。

  所謂的“大愛”,就是我們都有一種使命感——專注於準確知識的傳播。而爲了完成知識傳播,就必須“死磕”。

  向日葵兒童團隊在做公益,但不是爲了做公益而做公益,不會做任何表面功夫。我們在乎的不是“做公益”,而是“做真正有用的公益”!

  我們希望用商業的邏輯做公益,用賺錢的精神,做不賺錢的事。讓每一筆錢,每一位志願者的時間,都花在刀刃上,物有所值。

  兒童癌症是個複雜的疾病,而且科研進展迅速,每時每刻都有新知識。我們的每一個科普內容,背後都是大量葵花籽的“死磕”。

  向日葵兒童網站的抗癌百科,是中國最大的兒童腫瘤信息庫。從收集資料、翻譯文稿、文風調整、語言校對、專業校對、再到排版,我們動用了100多位生物醫學專業志願者,花了半年以上的時間完成。

  爲了一個專業名詞翻譯的準確性,大家經常要討論半天,最後還需要查文獻、諮詢專家、或是詢問家長。沒有死磕的精神,這事兒不可能完成。

  向日葵兒童公衆號每天都在更新,絕大多數文章都是原創。爲了給中國家長帶來希望,我們有一個團隊,專門監控幾十個頂尖雜誌的兒童癌症相關的科研論文。

  爲了完成一篇公衆號的科普文章,多名志願者要閱讀大量文獻,合力寫作完成後,再經過多輪文字修改、配圖、排版。最後呈現到大家面前的可能只是一篇3000字的文章,但背後是幾十個小時的“死磕”。

  今年開始的向日葵兒童線下科普講座也是一樣,從策劃主題、邀請專家、到找場地、再到現場協調、視頻錄製、後期製作等等。每一次,都需要數十人蔘與,每一個環節我們都精益求精。每一次活動結束,我們都會總結經驗教訓,希望下一次做得更好。

  向日葵家庭手冊、宣傳摺頁、科研項目、社工項目,無不是如此。

  做一個項目容易,但要做好一個項目非常難,因爲魔鬼都在細節裏。希望有更多人加入我們,一起“死磕”,一起成長,把希望帶給中國的家長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