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背後的凝視

 

日本反對黨「大家的黨」女議員鹽村文夏在議會質詢時提出女性懷孕和養育子女欠缺政策支持時,竟遭到台下男議員高喊「妳趕快去結婚吧」、「她一定還沒嫁」、「妳生不出孩子嗎」,鹽村深感受辱而落淚。此事引發風波,讓近日剛公布增加女性勞動力計畫的安倍內閣難堪,自民黨議員鈴木章浩自承說過「妳趕快去結婚吧」,因此近日他對於歧視女性言論對鹽村公開道歉,並宣布退黨,但保有都議員身分。

 

不難想像,若非身為執政黨自民黨首長安倍的女性勞動政策,又若無輿論撻伐,以鈴木這般女性歧視言論,當無法令他正式公開道歉並宣布退黨。其實,這般歧視性語言,瀰漫於整個社會,例如李宗瑞事件,多數網友回應文,「夜店不情色 ?難道搞吃素拜佛?」、「男的予取予求,女的半推半就;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啦! 好女孩敢上夜店嗎?」、「老實說,我倒覺得他蠻衰的,錯就是錯在有下藥偷拍這回事,不然我看一堆女的很高興去他家」,然不僅網友如此,宛如璩美鳳光碟事件,各大媒體竟不惜遊走法律邊緣,踩著紅線大幅報導性愛光碟細節與照片,雖名為譴責,但以情色之實,共同消費這些女性被害者,甚至臆測或影射被害者身分,便把部份女性名人照片刊登於媒體上,藉此獲取大量閱報率或收視率,而許多民眾則紛紛轉載性愛照片和影片,同時以上開不堪言語貶抑這些女性被害者,編織出侵害被害者的社會共犯深層結構,引發被害者恐懼而不敢出面求助或應訴,這些性別歧視的語言和作為,對於女性的凌辱,誠不亞於加害者的性侵害行為。可怕的是,這社會竟毫無自覺的成為共犯。

 

或許很多人以為,何必太在意別人的嘴,但令人畏懼的,不僅是語言的表面,而是語言背後的意識形態,就如美國思想家愛默生所說:「用刀解剖關鍵性的字,它會流血。」而欠缺思考的社會,讓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成為漢娜鄂蘭筆下「平庸的邪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