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07_142820  

 

2014-10-07_142835  

 

台灣生技產業供應鏈逐漸成熟

永昕 服務客戶是一種態度

 

 

供應鏈的完整 架起硬實力

   台灣曾經有過好幾個產業具有堅強硬實力。30 年前的紡織產業、鋼鐵產業:20 年前的電子業、機械業;10年前的服務業; 現在的生技產業!

   有人問我說,產業供應鏈是不是打群架的觀念?我說:不只是打群架,是好好打一場群架並且取得勝利!現在生技產業就是正在群起集結在各個環節中尋找一個板凳,一個位子!在尋找定位的過程中有公司會就上下游的供應鏈開始形成集團的概念。有了集團就開始討論如何發揮綜效,如何彼此配合把市場拿下來。

   我一直是這樣認為:沒有絕對的好位子,也沒有絕對不具價值的供應鏈位子。也就是說:生技下游的通路如果做得好,不會比上游的新藥研發差!既使是新藥的研發過程執行的不好,也會提高研發成功的變數(新藥執行面很重要)!醫生端的經營很重要、行銷團隊的策略定位很重要、申請藥證的說明很重要,當然,最重要的是「藥效」本身。說了半天,其實要說明的是,當形勢大好,每個環節的「募資」都會比較容易,可是能否經營得好,就要靠公司團隊了!

 

永昕(4726)的價值不只是在製藥

永昕的價值是在成為新藥公司的製作研發中心

   永昕的2000 公升蛋白質廠是全亞洲最大,有關於這一點你將在這期周刊中看到分析報導。我認為永昕的價值不只是在製藥廠的建造及量產,我認為未來永昕能否找到好題目切入新藥研發、能否搭著浩鼎等新藥公司的藥物研發成功,順利由虧轉盈進而賺大錢。

   按照永昕公司自己內部規劃約在2015-2016 年間由虧轉盈,而新建造的蛋白質廠的2 億多元在業界也引起討論,因為建造成本控制得宜,也讓永昕未來的損益兩平點沒有拉得太高。

   對生技投資而言,EPS2 元、3 元不會是創投想要尋找的投資標的。永昕也很清楚這一點,所以「集團綜效」、「新藥題目」是永昕未來股價能否具有大爆發力的重要關鍵。

 

集團綜效指的是如何CMOCDMO

   永昕在幾年前晟德集團的林榮錦先生就開始逐步注資入永昕公司,直到2013 年去年林榮錦在現金增資上取得大部份股權,所以,永昕正式成為晟德集團的一員。成為晟德集團的一員帶給永昕的好處應該是由CMO(製藥公司)開始製藥研發公司的轉變。在上次訪談的時候,永昕溫國蘭總經理就提到晟德集團中的「金樺公司」就帶給永昕很大的機會開始介入藥物研發的契機。藥物的研發改良就如同電子產業的IC 設計公司一般,大大提高了研發的附加價值,不只是做藥,也可以具有改良藥物的能力。

 

就新藥研發的時程上

永昕的布局尚不明確完整

   憑良心說,台灣的生技產業在新藥專利取得或改良研發上,是進入了「小確幸」的時代。這一點在浩鼎公司董事長張念慈在「金融家生技總裁學院」的演說上也提及如此。小確幸指得是:不是大顆藥、研發風險不高、既使過關後的市場也不挺大,但在「的確是新藥」的招牌下,可以過得很好,對公司形象或股價都有相當的加分。

   一顆新藥要「煮」10 多年,也就是說如果Pipeline 如果安排的不好,中間可能就要斷炊很多年。如果只有一顆新藥,而那顆新藥如果不是天王級的藥品,股價很可能就會成為「一代股王」(意指股價見高後很難維持的意思)。所以,其實新藥公司的老闆內心都在盤算著:未來的布局是什麼? 大家嘴上都說:我對自家新藥過關很有信心,但腿上手上都在動作著未來的布局。做最好的期待,但也同時做最壞的打算。

 

面對已經大漲的2014 上半年生技公司 心態需要調整一些

   生技絕對是黃金10 年的行情,台灣的生技公司也覺得具有國際級大藥的份量!對於長線的生技行情,我沒有懷疑動搖過。但對於短線的生技公司是否還是一波波持續上漲,我認為應該要觀察一下了。畢竟生技公司的市值已經在今年上半年增加數倍(至少都是50%左右),而其臨床三期的進度可能跟半年前一年前是差不多的,所以,投資人稍微冷卻思考一下,充實基本面的了解能力,等待中長線買點的來臨也是一個不錯的策略。

 

 

全文轉載自第16期君安第一財經周刊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及轉貼全文或部分文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