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07_155631  

 

2014-10-07_163105  

 

 

商業模式決定公司定位、獲利模式決定股價想像力

安成獲利模式之研究

 

  在美國,學名藥市場幾乎是「完全替代型市場」,不玩削價競爭,而是在技術與法規訴訟上建立進入障礙,鎖定的市場規模已知,成功機率比新藥高出許多,完整的產品組合,讓安成成為台灣少數得以與國際大廠相抗衡的學名藥公司。真是應驗這句話:「商業模式決定公司定位,獲利模式決定股價想像力」。

   2008 年,全球歷經了金融海嘯,在健保預算削減之下,各國紛紛鼓勵使用便宜的學名藥(Generic Drug)取代新藥(New Drug),帶動了全球學名藥市場的蓬勃發展,也提高了市場競爭。目前全球學名藥市場每年約1500 億美金,北美是最大的學名藥市場。

   由安成董事長陳志明所創立的Andrx 製藥公司就是以研發生產高技術門檻(high barriers)的控制釋放劑型學名藥為主,在2006 年被學名藥大廠華生製藥(Watson)收購後,2004 年陳志明回台創立台灣安成(4180)。

 

在美國,學名藥市場幾乎是「完全替代型市場」

   在美國,學名藥市場幾乎是「完全替代型市場」,指的是學名藥可用來完全替代現在品牌原廠藥物在市面上的銷售。例如全球市場熱銷的降血脂藥物「立普妥」(Lipitor),專利在2012 年底到期,此藥變成學名藥之前,每年市場規模超過100 億美金,這些原廠所打下的市場江山,將由安成這類的學名藥廠完全替代。

   在此情況下,如果是「第一家」(First-tofile)提出第四類(ANDA) 上市申請的學名藥廠,經過法律訴訟,由法院判定無侵犯原廠專利,美國FDA 就會給予180 天的「獨家銷售權」。藥品市場還有一個特色,一旦需求被原廠所創造出來,市場需求就呈現穩定狀態,不會憑空消失。只要控制供給量少,價格自然高,利潤也會高。

   此外,一般投資人如果被教育成,一旦新藥成功上市,便可享有每年超過一個甚至兩三個股本以上的獲利,忽略了藥品上市後,是否得以達到如預期般的銷售成績,且假設公司沒有完整的pipeline,沒有後續的產品得以接替,或是沒有真正達到成功上市,投資大眾失望之餘,股價就恐成為泡沫。

   目前安成已有11 項特殊學名藥提出ANDA 申請,即便目前不見得都能順利上市銷售,但這之間仍牽涉到與原廠複雜的策略及權衡。與新藥市場不同的是,安成鎖定的市場規模已知,成功機率比新藥高出許多,並有完整的產品組合,成為台灣少數得以與國際學名藥大廠相抗衡的高端學名藥公司。

 

像安成這樣的公司

全球不超過10 家

   實務上這些Paragraph 4 公司往往在原廠藥物才剛上市不到三個月時,便提出(ANDA)藥證申請,因為離訴訟結束取得藥證可以上市銷售,可能還有三年以上的時間,很遙遠且難以預測,屆時原廠藥物可創造出多大的市場潛力,一切都還是未知數!安成的策略就是以進入障礙越高,技術難度或門檻越高的藥物越好。目前與安成同樣挑戰Paragraph 4 並具有控制釋放技術的藥廠,全球不超過十家,深具競爭力!

 

把時間拉遠、把鏡頭拉長

比較看得到生技價值

   安成股價從上市掛牌以來,已經從340 元跌到220 元左右了。面對修正的安成股價,我的看法是「短期觀望、中期關注、長期看好」。把時間拉遠一點、把鏡頭拉長一點,等到股價打出一個底部,那麼,這篇文章所分析的所有產業願景就都可以是真的了!

 

 

全文轉載自第21期君安第一財經周刊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及轉貼全文或部分文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