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不是這樣的。

單聲部的音樂一般不包含和聲,有的音樂沒有旋律,只有節奏是一般音樂都有的。

單聲部音樂很多,像一般的民歌曲調,大多民間器樂作品,西方的格里高利聖詠都是單聲部的,沒有和聲。

無固定音高的打擊樂器演奏的音樂沒有旋律,但節奏很有表現力,像中國的《老虎磨牙》等。

另外很多現代音樂探索音樂的表現力,沒有旋律,像《大氣層》《廣島罹難者的輓歌》等。卡特有一首木管重奏作品,其中所有樂器演奏的都是一個音,實際上也就沒有旋律了,他讓音色形成變化代替旋律中音高的變化。

Tips,旋律指的是有節奏的單聲部音高運動,所以旋律本身包含音高變化,節奏等要素。

旋律有旋律性強的,也有旋律性不強的旋律,比如四部和聲的高聲部叫旋律聲部,有時可以不那麼有旋律性。音樂內聲部的旋律有時也故意寫的沒個性,旋律性不強。

像巴赫的這首前奏曲可以說沒旋律,也可以說有旋律(旋律聲部)


不邀自來。

這三個概念並非處於同一層面。具體而言,單單旋律這個概念就可以進一步降解至音高、節奏,甚至是音色、速度等要素(注意,節奏和速度是不同的)。所以,音樂其實是有很多很多要素的。然而,當你將「任何」這樣的字眼放到這句話中的時候,就要當心點了。你怎麼理解所謂「任何」音樂的構成要素,完全取決於你聽過或者至少知道、認識多少音樂,畢竟你要討論的是這些音樂的共性。


其實是音高和節奏。不是什麼音樂都有和聲。很多單旋律樂器獨奏是沒有的


這三個順序是節奏,旋律,和聲,重要程度依次遞減,節奏最重要,沒有節奏的音樂是不存在的,沒有旋律的卻存在,如說唱音樂,打擊樂。其次必要是旋律。


大部分的音樂作品是這樣的,有少數特有的民族音樂並非如此。但有這三要素構成的作品會相對完整,所以無論學習還是創作,我都會先著手這三要素進行分析。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