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癌症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院長赫捷和癌症早診早治辦公室主任陳萬青團隊近日在《柳葉刀》全球健康子刊上在線發表的研究成果顯示——2014年,中國20歲及以上成年人中有1036004例癌症死亡可歸因於潛在可改變的風險因素,這一羣體佔當年癌症死亡人數的45.2%。這意味着,超過四成的癌症死亡可通過一級預防避免。

他們使用2014年成人癌症死亡率數據,發現吸菸、感染和不良飲食是造成癌症總負擔的最大因素。陳萬青說:“改變不健康生活方式,改善環境質量,積極開展一級預防,可有效降低癌症發病風險。而其中一個關鍵環節是,對風險因素進行量化,通過建立數據模型,準確分析各種風險因素對癌症死亡的影響。”

研究團隊將23種可改變的癌症風險因素劃分爲5大類:行爲因素4種,包括吸菸、二手菸、飲酒、缺乏鍛鍊;飲食因素7種,例如水果、蔬菜、膳食纖維和鈣攝入不足,紅肉、加工肉類製品、醃菜攝入過量等;代謝因素2種,即體重超標和糖尿病;環境因素2種,即PM2.5污染和紫外線輻射;感染因素8種,包括幽門螺旋桿菌、乙肝病毒、丙肝病毒、人乳頭狀瘤病毒、EB病毒、人類免疫缺陷病毒、人類皰疹病毒8型和華支睾吸蟲。

研究指出,所有風險因素影響最高的癌症是卡波氏肉瘤和鼻咽癌。按性別劃分,影響男性最高的風險因素是吸菸、乙肝病毒感染、低水果攝入量、飲酒量及PM2.5影響;女性則是水果攝入量低、乙肝病毒感染、吸菸(尤其是二手菸)、體重過重和人乳頭狀瘤病毒感染。從年齡來看,飲食因素和環境因素的影響隨年齡增長而增加;代謝因素在40歲~44歲男性和50歲~54歲女性中影響最大;行爲因素在50歲~54歲男性和65歲~69歲女性中影響最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