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聊聊華米2018年度新品發布會

來自專欄智能粉絲18 人贊了文章

2018年9月17日,華米在北京舉辦了一場,可能對於智能可穿戴的企業來說已經算是大型的發布會,相對於華米運動第二代小型直播間的簡易發布會,這次發布會被重視的程度顯然要高於以往,那麼,既然是大型發布會,又加上我本人作為一個小米手環,華米運動手錶,甚至是華米周邊運動產品的超級用戶,有些話還是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華米是黃汪自1998年以來創建的第四家企業,而黃汪上次創業其實是在平板上,而在接受小米的投資之前,黃汪是直接一刀切的放棄了之前的一切,歸零,從零開始,而華米也正是從開始幫小米做智能手環開始起家,後期的包括自有品牌Amazfit的推出也是華米在獨立自主創新的重要一步。

將人類真實的情感及活動無感地連入互聯網改善人們的生活,這是華米的品牌slogan,同時也是華米在只能可穿戴領域的目標與決心。

承載著小米在智能可穿戴領域的決心,迎著2014年智能可穿戴的風口,款款精品更是爆品的作品,華米開啟了屬於自己的時代樂章。

談到智能其實從Amazfit一代已經開始了探索,到了二代其實已經遭遇了一些瓶頸,因為確實相對於一代並沒有大的提升,甚至某些方面是倒退,比如閹割了麥克風,但是手錶這東西其實能添加的功能的確有限,畢竟對於一天一充的蘋果來說,4代的Apple Watch也僅僅是提升了屏佔比,其餘提升其實並不明顯,當然對於健康的管理以及人身體指標的探索,其實是每個智能可穿戴廠商去嘗試的一個點。

但是我希望大家注意的是,這次手錶並沒有強調運動,就命名這一個方面,就不能說他叫華米三代的手錶,所以你如果想買,不要對比這兩款產品,因為無論是設計,價格,定位,兩者都有巨大的差異,要麼你理解成前期華米對於智能可穿戴設備的目標的不明晰,選擇從智能運動入手,探索一段時間後,加上一些技術的完善開始有充足的信心來做一款真的稱得上是智能手錶的作品,要麼你理解成,運動手錶還沒到迭代的時候,這時候恰好華米有新技術要上,於是重新開闢了一條產品線。

萬眾期待的全功能NFC功能,在小米手環3 NFC版本,以及友商的黑加手環,當然還有隔壁某耀的新品都標配的條件下,智能手錶搭載這個其實並不算新鮮,但是就門卡,公交卡,銀聯卡,分別依託MIUI強大的拓展,小米公交強大的路測數據整合,以及MIPAY的普及支撐的大環境下,就兼容性覆蓋面,可以說華米的智能手錶可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從另外一個角度上分析,這就是小米生態鏈的叢林生態的打法的優勢。

門卡功能,我之前有在黑加手環做過測試,的確是就方便性來說是秒殺手機的,畢竟正如黃汪所說,當你拎著一堆菜回家進小區的時候,刷個門禁其實就是抬起手腕一瞬間的事。當然還是期待校企合作,把學生的食堂卡植入這套體系中來。未來門卡不僅僅是用來刷校區門禁,未來帶有支付功能的門卡模擬一定會實現普及,這只是時間的問題。

公交卡功能,最大的優勢其實不是在於相對於刷手機的優勢,而是當手錶的更換頻率要遠低於手機的時候,在手錶端開一張卡其實陪伴用戶的時間會更長而已,也就是說,你可以手錶長期作為主力用刷公交地鐵,省去了因為換手機重複開卡的煩惱,僅此而已,當然還有回頭率的賺取,不過就對比友商以及創業公司的公交卡支持情況,這東西還是要靠大廠強大的路測能力以及數據整合支撐。

銀聯卡這個,因為有了支付寶離線掃碼支付,加上平時不怎麼用現金,對於大多數用戶來說其實意義並不大,除非你常用刷信用卡的支付方式,銀聯卡取款其實應用場景十分有限

NFC的功能,未來會隨著電子證件的普及,而逐漸實現他的存在價值與意義,所以說就目前雖然二維碼大行其道的環境下,NFC取代二維碼,二維碼被邊緣化僅僅是時間的問題,畢竟未來還是依託更強大,更安全的NFC的模式進行日常認證操作才是大勢所趨。

聊到這就不得不承認一些東西,對於公交卡路測這種需要巨大的投入的工作,也只有大廠可以完成更全面的適配測試,這時候,同為帶公交卡的智能可穿戴差異就比較明顯了,當然也有蘋果那種奇葩的例外。

恰恰是由於屬於小米生態鏈企業,因此對於人工智慧助理的植入就兼容性方面就更加出色,畢竟小愛也是趁著生態鏈企業遍地開花的機會,嘗試對不同物種的產品進行深度整合,對未來的語音助理進行更多的探索與嘗試,而對於搭載這款手錶來說,華米也是嘗試讓用戶減少點按滑動解鎖等動作,不過能想到的一個功能可能是用戶最常用的那就是不用再去手動定手錶的鬧鐘了,一句話的事。

而IOT平台的接入,更是凸顯生態鏈企業的巨大優勢,資源整合,優勢互補,不得不承認米家生態鏈的打法,而這款設備的推出更是意味著除了黑加以外第二款智能可穿戴的對IOT平台的介入,只不過黑加手環需要藍牙網關,而華米的這個新品僅僅是依靠聯網的小愛同學即可實現對智能家居產品的控制。

外觀這塊,其實很好奇,為嘛華米選擇運動款的ID設計來定義這款智能手錶,按照華米二代成熟的設計,這款塑料的外殼顯然開了倒車,看了下圖你就知道為什麼要說這句話了。

因為陶瓷表圈的確提升產品的檔次,但是你要是說卡西歐的好多表都是塑料的啊,看著更時尚啊,那我也沒什麼可以反駁的,畢竟在我的眼中,智能手錶產品更多的意義是裝飾作用,畢竟我手裡這款2代的華米80%功能都是閑置的狀態,這跟手機的功能挖掘壓榨可是差遠了。

上邊扯遠了,當然這款手錶外觀設計既然是有點傾向於運動感,那麼實際上以運動文化為公司特色一家公司,自然對手錶的運動功能不能丟下,這次傳承了二代的大多數功能,同時增加了雙星定位的操作系統,讓運動更加專業,對於普通用戶來說可能意義不大,但是對於長期運動跑步鍛煉習慣的人來說,運動參數數據化其實另外一方面也是一種激勵。但是就拿我的身份(大學生)來說,我頂多在健身房跑步的時候開啟這個室內跑的功能,所以除非你是運動達人,好多功能其實並不會用到,但是工程師思維就是,我們就猛堆料,該有的功能能上就上,畢竟萬一碰到了受眾用戶呢?

這款新品就目前媒體老師曝光的視頻來看,解析度細膩程度要高於華米2代的產品的,而5天的續航並沒有相對於前代有明顯的提升,但是在我對二代的深度使用過程中,5天的續航其實並不會有降低體驗的負面影響。

其實小米手環一代因為取消了屏幕,續航直接炸裂,也是作為續航的標杆智能可穿戴產品被供瞻仰,但是隨著屏幕的加入,功能的拓展,即是電池體積增加,也無法擺脫續航不斷降低的事實,而相對於蘋果僅僅是18個小時的抄底續航,這款新品120個小時的續航,顯然是合格的,談不上優秀,但是至少對用戶的充電來說不會形成充電負擔。

這裡給大家個小建議,我目前在用的二代手錶,設定的是11點後到第二天早晨7點前是默認開啟勿擾和飛行模式,這樣就可以一定概率提升手錶的續航時間,屏幕盡量調節成自動亮度,這樣一般也是可以做到超過官方標稱續航時間的。

與Amazfit智能手錶同時發布的還有一款米動健康手環1S,正如產品名字的那樣,專註健康,所以用戶畫像是特定人群,比較吸引人的是24小時心電感測器的應用以及更高精度的光學感測器,對於時刻監測用戶身體的意義還是相當大的,雖說目前都比不上專業的設備,但是卻是臨時便攜的解決方案,其實華米在做運動的同時,一直也在做健康類的產品研發,不僅僅是利用手中的大數據進行產品研發更多的是出於一家領頭羊智能可穿戴廠商的社會責任感,但是話說回來了,企業也只有做到華米,蘋果的體量也才有能力在健康領域持續付出研發探索,與此同時健康這個也是蘊含的巨大的市場潛力,利用現有技術去積累經驗,產品研發,這才是長遠的決策部署。

關於華米這次提到了智能可穿戴設備的第一顆國產自主芯(黃山一號)的流片成功,這裡不做更多的評價,只能說企業有了資金搞研發,自主創新的確是好事,希望明年能順利上到自己的設備上。

華米科技創立於2013年,是一家在智能穿戴技術領域有著豐富生物特徵識別經驗和運動數據驅動的公司,擁有全球用戶海量的生物識別與運動資料庫,為用戶提供綜合評估及分析等服務。

這是來自官網的描述,而再次回顧公司的slogan,將人類真實的情感及活動無感地連入互聯網改善人們的生活,結合上面的圖片,其實華米就智能可穿戴市場第一的市場份額,已經從一個學習者變成了一個行業的創新者以及規則的制定者了,當企業到了一定的體量的時候,改變,引領其實才是一個大公司未來的方向,我們更期待華米更能做一個更加有擔當的企業,不僅僅專註於智能可穿戴,更能引領體育的熱潮,同時在健康行業里實現自己的企業價值。

選購指南,寫在文後

在這代產品出來前,我其實最好奇的是產品的價格,因為當網友都猜測是會超過1000檔位,我自然也不由自主的往這方面想,因為二代剛買不久的我,對於這款新品有了天然的關注屬性,但是當產品的外觀展示後,以及最終價格的公布,還是讓我會心一笑,你可能覺得多了個小愛跟NFC,華米2代的競爭力全無,但是我可以負責任的說,這兩款產品的定位分屬不同用戶組,所以壓根就沒太多的衝突,而華米2代仍然是定位中高端的華米智能可穿戴,而且猜測後期會繼續迭代,畢竟在智能手錶這一塊,不是所有用戶都會去追求實用價值,畢竟相對於手環最大的特色在於其裝飾性,而實際大多數功能,其實是屬於未來的功能,一句話,理性選購,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過799的價格,還是挺香的。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