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有點大,完全答通題主的問題,大概得寫篇論文出來了。為了便於總結,就結合幾部喜愛的徐克導演的電影作品來淺析一下吧。

有學者認為,電影敘事這個概念的構成,包括敘述者與接受者,時間與空間,故事與情節,視點與結構等敘事方面的問題。它立足於這樣一對假定矛盾,即敘述者和接受者的矛盾——敘述者與接受者作鬥爭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敘述者試圖利用各種可能性來控制和影響接受者,接受者又總是對敘述者所述的一切將信將疑,接受者總是想找出文本背後的敘述者,而敘述者要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把接受者縫合在故事當中。

這段話可以這樣理解,對觀眾來說,選擇看一個故事容易,但想要完全信任眼前的故事或是能夠把自己代入進去,很難,這就需要導演用各種敘事技巧來呈現故事,儘力做到能讓觀眾有代入感和信任感。

電影敘事又可以劃分為現實主義敘事和形式主義敘事。現實主義敘事是用看似不像有主題一樣地講故事,用模仿尋常生活的方式呈現給你一段故事。形式主義敘事是把故事華麗雕琢,重新組合以便強力凸顯某個主題。

很顯然,徐克導演經典作品中諸如《倩女幽魂》、《青蛇》、《黃飛鴻》等是強導演風格化的形式主義敘事。

以《青蛇》為例,故事的推進是以時間先後發生順序為線索,一個先前發生的事件,引發了一個結果,之後通過人物軌跡的重疊組合出新的事件,進而帶來新的結果。

用影片中的故事來舉例就是:因為法海執拗的降服了一隻兩百年修行換來真身的蜘蛛精,得到一串蜘蛛精隨身攜帶的佛珠後,原本堅定的降妖正義感被強力撼動,所以在遇到青白二蛇為生產孕婦擋雨時,法海沒有再執拗地必須要收復這對蛇妖,而是要視兩者今後表現再定。

這裡就是一個節奏緊湊因果相關的線性敘事方法,如果仔細去梳理《青蛇》中每個人物的命運,會更加理解這一敘事手法,徐克把每個人物在這一段關係中的起伏曲折糅合在一起,凸出強化了每個人物最終悲劇性的結局,都是一步錯、步步錯的積累出來的。

徐克這種線性形式主義敘事看似簡單,但想要拍出代入感和共鳴是非常不容易的,組合哪怕有一幕讓人覺得不能信服,都無法收到最終結局震撼人心的效果。

儘管大家都愛稱徐克「徐老怪」,可人家還真是講故事有一套的高手。

2017-11-23 17:08

——衡·Isabella


20世紀70年代末,在香港湧起的新浪潮導演運動中,徐克電影無論在題材還是在影像風格上,都顯示出個性的光芒。作為香港新電影的開拓者之一,徐克的電影在香港電影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以其卓越的電影才華,將「徐克風格」和「徐克本色」注入到電影文本之中,深刻影響了華語電影乃至世界電影。

在許多人眼中,徐克是一位瘋狂的影痴,一個個性十足的電影怪人,一個工作起來廢寢忘食的工作狂,徐克以他出眾的才華和不斷耕耘的努力,在電影方面取得了較高的成就。徐克的風采,不僅是因為他創作了一系列怪異的第一文本(電影作品);與此同時,也來自於他的第二文本(人生經歷)。

徐克的電影才華很快獲得電影人吳思遠的肯定和賞識,在吳思遠的電影公司他完成了自己的成名之作《蝶變》(1979)。《蝶變》作為徐克的處女長片和成名作,成為香港電影新浪潮的代表作之一,徐克也憑藉此片成為香港新浪潮運動的旗手。此後徐克導演的喜劇片《鬼馬智多星》(1981),不論是在藝術方面還是在商業方面,都創造了可喜的佳績。1983年,徐克執導了大型科幻武俠片《新蜀山劍俠》。

值得一提的是,在拍攝影片的過程中培訓、鍛鍊出了一些屬於本土的電影特效師,香港動作特效的發展從此拉開了序幕。1984年4月徐克與他的妻子施南生成立了電影工作室,導演了《上海之夜》(1984)、《打工皇帝》(1985)、《刀馬旦》(1986)等影片。此外,他還監製了吳宇森導演的《英雄本色》(1986)、程小東執導的《倩女幽魂》(1987)等影片。

其中,《英雄本色》系列開創了「暴力美學」的影像風格,《倩女幽魂》將武俠、神怪與愛情等元素完美融合在一起,開創了武俠神怪高科技的潮流,蜚聲海內外。他還執導了電影《黃飛鴻》系列、《青蛇》(1993)、《滿漢全席》(1995)、《神探狄仁傑》系列等影片。

徐克風格:奇、險、詭、異

  談到徐克導演過的作品,很多人都認為,徐克電影無論在題材還是在影像風格上,都顯示出個性的光芒。徐克電影總以瑰麗的影像、引人人勝的故事情節、流暢的故事節奏以及演員出色的表演,為無數觀眾提供一場無與倫比的視聽盛宴。正因為徐克電影奇、險、詭、異的風格,使喜歡他的人都親切地稱他為徐老怪。

徐克最新電影《智取威虎山》(3D)中,楊子榮冒充胡彪混入威虎山,與土匪頭子們鬥智斗勇,不斷成功地將情報輸送給203小分隊,最後迎來了解放軍與座山雕的決戰。矛盾衝突一個接一個,一浪又高過一浪,同時又穿插一下搞笑、幽默的橋段,觀眾的心情時而緊張,時而放鬆,正是在這觀影的一張一弛之中,體會到了觀影的快樂。最後,徐克電影故事的結局含有深意。

徐克電影的敘事風格:電影故事性很強,矛盾衝突此起彼伏、高潮不斷。同時,徐克電影的每一個細節都帶有幽默的味道,有許多搞笑的橋段,又耐人尋味。首先,徐克電影故事的開頭就能抓住觀眾的眼球,沒有過多的鋪墊,能以較快的速度進入矛盾衝突,吸引觀眾。

徐克電影敘事的發展和高潮部分,是劇情發展最激烈的階段,也是矛盾重重的階段。徐克電影常常涉及多個利益集團,隨著劇情的發展,多方之間的利益衝突越來越明顯,氛圍越來越緊張。故事的高潮常常是代表正義和邪惡的雙方之間的終極對決。

香港電影素有「社會閱讀模式」的傳統,這在徐克的電影作品裡也得到了體現,只是相對比較隱晦一些。徐克總是借著電影敘事風格,表達著這些年港人心態的變遷,且整體上,以「亂世」為背景,構造出一個個的家園夢。

徐克試圖走出他以往所沉浸的亂世江湖世界,而進行多元化的創作嘗試,希望他可以找到他的新位置。


徐克被香港影壇冠以怪才的稱號當之無愧。他執導的影片大多叫好又叫座。影片開始時介紹背景資料,把觀眾自然帶入片中,敘事一般以武打為主線,穿插一些誤會,爭鬥,愛情,做鋪墊。最為難忘的是《東方不敗之風雲再起》《龍門飛甲》中的武打場面,驚心動魄。徐克捧紅的演員在香港數一數二的。他的作品以武打片出名。是不可多得的導演奇才。


首先第一條回復是抄襲的!回答問題何必要複製粘貼?步入正題,從香港電影新浪潮走出的徐克,執著探索,擅長創新。在武俠電影世界中,徐克有著與眾不同的藝術風格。他在武俠電影製作中表現出獨特的創作個性與鮮明的藝術特色,這種特色與風格和徐克的主題性創作思維有關,有著明顯的民族、時代痕迹。從敘事結構到喜劇性視聽語言,直到武俠理念的傳達和表現,徐克始終擁有獨特的構思方式與表現角度,主觀客觀的結合使得他的敘事凝聚著傳統的文化特色,適應著觀眾的審美需求。徐克熟悉民族文化心理結構,

  徐克作為現當代香港電影的代表人物,他拍攝的電影可以說影響了一代人對於武俠電影的記憶。本文力圖通過對徐克武俠電影的分析去揭示其隱藏在 刀光劍影 下的人性,並通過對其創作思想的研究揭示其電影的意境美、思想美、人性美,從而探索徐克電影的美學風格和文化內蘊。

徐克,今天我們所接觸的武俠動作片,基本是徐克開創的.他的電影動作鏡頭基本以短鏡頭為主,運用短鏡頭蒙太奇手法,來表現打鬥的精彩,以及動作的流暢性.

徐克.的主要作品可以分為兩大類別,第一類,成功模式下的商業片,這類電影是票房的保證,也是投資人最喜歡的電影.比如說<七劍><蜀山2>但他在這些電影上喜歡舊瓶裝新酒.也就是說他從新結構了原來的故事. 第二類,實驗性作品.徐克是一個勇於積極嘗試的導演.正因為如此,才能開創新武俠電影.他本人也在積極的嘗試其他類型的電影,並把一些自己對武俠的理解,加入進去.比如<倩女幽魂>系列.本來是應該算是鬼片,棱是被拍成俠客氣十足.而且他本人在近幾年也嘗試尋找新時代武俠應該何去何從,比如<順流逆流>等.這類電影票房很底,所以很難受到投資人的喜歡. 以上僅僅是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