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感光食物真的會變黑嗎?

5 人贊了文章

經歷了四九的冰天雪地,天氣日漸變暖,網上的各種防晒妙招也在不斷湧現。近日,有說法稱,被眾多女性推崇的美白水果——檸檬其實更易使人晒黑,只因檸檬是感光的水果。另外,文中還列舉了芹菜、胡蘿蔔、香蕉、菠菜、全麥麵包等感光食物,稱白天不宜食用這些感光食物,晚上也應該少吃。

那麼,食用感光食物易晒黑,是真的嗎?

什麼是感光食物?

營養專家告訴我們,有一類食物感光性較強,如果大量攝入會降低皮膚的抗曬能力,加速皮膚變黑。這些食物里都含有感光類物質,經紫外線照射後,皮膚易出現過敏、發炎、色素沉澱等現象。食用大量感光食物後,持續照射陽光就會形成黑斑。

蔬菜類感光食物包括:芹菜、萵苣、莧菜、油菜、菠菜、韭菜、小白菜、白蘿蔔、紫雲英、灰菜、芥菜、馬蘭頭、馬齒莧、香菜、茴香等。

感光蔬菜

感光水果

水果類感光食物包括:檸檬、橘子、無花果、木瓜、芒果。

泥螺

在眾多種海產品中,只有泥螺是一種明確的光感食物,「泥螺-日光性皮炎」也成為一個專有名詞,指患者食用過多泥螺再經強烈日光暴晒之後,皮膚所發生的急性炎症反應。

感光食物怎麼讓人變黑?

民間有個說法,就是「吃芹菜後別曬太陽」。而起初發現芹菜能讓人變黑的是農場的工人,他們在採摘芹菜後,手上出現了水泡。當水泡痊癒,患處的皮膚卻變黑了。另外,遠足的遊客多吃了幾片野菜,臉上出現紅疹,使用檸檬精油按摩後的皮膚也明顯變黑。這些看似不搭界的病例,一段時間內讓醫生摸不著頭腦。

後來發現,這種皮膚變黑的幕後元兇是「呋喃香豆素」,這是一類廣泛存在於植物中的光敏化學物質。

目前對這類物質的「行兇過程」還缺乏詳細的了解,但通常認為,這些化學物質可以強力吸收波長為320~380納米的紫外線。在獲得紫外線的高能量後,呋喃香豆素就像一顆顆「炸彈」,蓄勢待發要在細胞中搞破壞。

在無氧狀態下,這些「小炸彈」可以與細胞的DNA結合,阻礙正常的複製和轉錄;當氧氣不足時,它們就去破壞細胞膜,從而導致細胞死亡。在這個過程中還會引發黑色素沉積,結局就是出現皮膚起紅疹,長水泡,變黑等現象。

吃了感光食物一定會晒黑嗎?

不過,也不用過於恐懼。如果按照平時正常的量來食用這些食物,也不至於就會變黑。

這與食物的攝入量、自身的身體狀況、光照時間和接觸植物種類等諸多因素有關。一般而言,變黑得滿足兩個條件:一是一頓吃了至少1斤的感光食物,二是馬上跑到戶外接觸高溫和日晒。

研究發現,綠葉蔬菜中,光敏物質含量最高的是芹菜,但一次攝入200-300克也不會出現易晒黑的問題,其他蔬菜就更不用擔心了。需要注意的是,越是不新鮮、不健康(蟲傷)的芹菜,光敏物質含量越高。另外,皮膚接觸要比吃更加敏感,如果皮膚上沾上這些感光物質,同時又在太陽下暴晒,就會有被晒傷的可能性了。

白天能吃感光食物嗎?

如果午餐吃了含光敏因子的物質,它們不會立即被吸收,而要經過胃腸道的消化吸收,這一過程需要數個小時,即使有少量的光敏因子經過皮下脂肪想要「為非作歹」,太陽也下山了,所以白天吃點感光食物並沒有太大問題。

光敏體質女性少吃!

但是,如果是對感光食物或日光過敏的人,就需要格外小心。

有些女性是「光敏體質」,她們外出逛街、上下班騎自行車時,可能只要一個白天沒有做好防晒工作,臉頰、後頸部或前頸部偏下的裸露部位就會發紅、脫屑,成了「關公臉」。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