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王剛(不,你不是,手工劃掉)……大家好,我是失蹤人口回歸的專欄作者,當年信誓旦旦說好的要以工匠之心解讀Rick and Morty,結果這個專欄更新了六篇文章以後便消失匿跡……

今天被一個熱心的觀眾炸了出來,他給我發私信說我的文字給他很治癒的力量。沒有見過什麼大場面的我內心竟然有點沾沾自喜。更新的主要目的告訴大家,我還沒有棄坑,畢竟今年年底Rick and Morty第四季就要更新了,拖延症一定不能超過RM的主創團隊呀(暗暗攥緊拳頭)。

先交代一下,在我沒有更新的日子裡,我的一些精(bu)神(wu)食(zheng)糧(ye):

  • 《絕命毒師》,拖拖拉拉近一年才看完,終於補上當年神作的那一課。
  • 《權利的遊戲》,曾經看了好幾遍第一集都無法入坑,最近適逢第八季要更新,竟然奇蹟般看進去並沉迷,喜歡GOT的朋友可以一起討論呀~
  • Hamilton音樂劇,聽了一遍《Alexander Hamilton》徹底獻上我的膝蓋,竟然有點想為了看Hamilton再去紐約讀個書
  • 探索新的PodCast
  • 訂閱了紙質版的《The New Yorker》
  • 系統地閱讀村上春樹,甚至去報了個日語班
  • 新一輪對桌游的狂熱,還幫別人去翻譯了一下要出版的桌游

斯坦福的MBA Essay裡面有這樣的一道題,問:「What matters to you most, and why?」

於是我最近就經常想這個問題,倒是想起了幾個感覺人生被點亮的瞬間:

  • 有一年去DC參觀博物館,其中某個博物館裡面展覽著很多大師級的野生動物攝影作品,照片當然很震撼,但更讓我震撼的是展館上的一句話——where arts meet science. 是不是聽起來和喬幫主的「科技」與「人文」的交叉口有異曲同工之妙?
  • 高中有個學神同學,說他學神大概是委屈他了,不僅對物理、化工、醫科如數家珍,談笑風生,而且還熱心科普工作,致力於將諸如」博物學「等概念引入社團,寫的觀鳥記、南開十植物等等文筆極佳,平實中帶有細膩的情感,頗有汪曾褀的風骨。
  • 第一次聽說美國德州的西南偏南(South by Southwest,SXSW)活動。最初是一個音樂節,後來就演變成大型的科技加文藝展覽會。感興趣的同學可以移步:

參加 2018 SXSW(西南偏南)是怎樣一種體驗,有哪些值得分享的見聞??

www.zhihu.com圖標

對於我來說,以好奇心驅動的讓科技和人文結合,是我真正喜歡的東西。當我發現這點之後,回過頭再來看,這也是我喜歡Rick and Morty的核心原因——科技可以解決很多問題,但也許解決不了關鍵問題,比如人性的複雜,情感的細膩……我試圖通過Rick and Morty,建設起一個連接art和science 的大橋,通過認真的調研,打開一個個值得真正思考的問題的大門。因此,Rick and Morty對我又有了一層不一樣的意味。

曾經看到過一個說法,叫學習型購物,意思是在研究什麼值得買的時候,可以學到很多知識。我把我的分析RM的方法叫做學習型看劇,看動畫片的時候,也可以深入地思考甚至懷疑人生。能夠純粹、專註地研究某個問題,大概是人生最幸福的事情了吧。

最後的最後,歡迎大家可以多多留言,告訴我你想看的是什麼,可以具體到某個話題,甚至別的劇、職場生活都可以(還是純粹被我的個人魅力吸引,看我寫小說都開心的那種)

還是希望大家stay tuned,不要走開,穩中帶皮,過氣專欄作家也能歡樂多~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