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人影視圈,李安無疑是一個標杆性的人物,是當代國際影壇聲名最盛的華人導演

李安是世界四大電影節的「常客」,橫掃各大國際獎項,其中以榮獲三座世界最高影響力的「奧斯卡大獎」,享譽國際影壇,影視造詣極高

執導的《卧虎藏龍》締造人生第一座小金人,捧紅了三個國際影星:周潤發、楊紫瓊、章子怡,憑藉《斷背山》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拿下「兩次」奧斯卡最佳導演,就是這種操作,令多少導演浮想翩翩

當然李安的成功,離不開妻子的默默付出,毫不誇張的說沒有妻子的支持,就沒有現在的李安;成名後的他不驕不躁,戰戰兢兢,與妻子恩愛如初,這就是很生動的一課,值得所有人學習。


提到李安,相信很多影迷朋友都知道,被美國《娛樂周刊》評為「當代最偉大的50位電影導演」,在2017年,李安擔任下屆金馬獎主席。

他所拍攝的影片中,兩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一次金球獎最佳導演,兩個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這部影片,被譽為「當世界都以為電影已經老去的時候,這部電影則證明,電影剛剛被發明」,在拍攝《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時候,導演李安經常餓著肚子拍攝,因為據透露,只有餓的時候才能體會到少年派在太平洋上漂流227的經歷,才能找到創作的動力,《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採用聯合數字集體攝影機拍攝的3D電影,準確的將藝術與3D完美結合,創造似夢似真的夢幻世界,帶給觀眾一種視覺上的享受。

在電影《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影片採用120幀的技術,採用索尼最新型F65攝像機,看過該影片的觀眾都知道這部影片的清晰度,以及所傳達的內涵。或許很多人會說這部影片的內容是為技術服務的,但是如果你可以用好這項技術也是你的實力,12 幀,是電影史以來,對電影的一項巨大挑戰,李安成功的做到。

從《飲食男女》《卧虎藏龍》《斷背山》到《色戒》《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再到《比鄰林恩的中場戰事》,李安將東方的傳統和西方的洒脫雜糅在一起,創造出屬於他的風格,同時促進了中西文化的交流,無論是倫理劇,武俠劇,戰爭劇,李安獨特的視角以及經歷讓他遊刃有餘的進行創作,毫無疑問,李安是電影史上的標杆性人物,他在電影技術方面不斷創新與努力,在一定程度上了推動了電影的發展。

李安,導演標杆!

(圖片來自網路)


李安(Ang Lee),1954年10月23日出生於台灣屏東縣潮州鎮,祖籍江西德安,編劇、導演

憑藉《斷背山》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這樣的非華人題材影片兩奪奧斯卡最佳導演,李安享有了其他所有華人電影人無法企及的榮譽光環。

在幾位從台灣出身的著名華人導演中,相比起蠻猛無所畏懼又作者化的侯孝賢,理性冷峻桀驁不馴的楊德昌,以及曲高和寡內在執拗的蔡明亮,他的電影作品也最為多元化。

我們曾經驚嘆於李安幾乎是唯一可以嫻熟駕馭西方題材的華人導演:早年間改編自簡·奧斯汀的《理智與情感》帶著純正的英國式文雅情感思維;《綠巨人》則一下跳到了漫威的動漫世界裡;《與魔鬼共騎》返回了美國歷史上的南北戰爭時期。

在《推手》《喜宴》和《飲食男女》三部曲中,李安被認為是從華人的視角呈現了中國傳統式家庭關係在西方思想衝擊下的無奈瓦解崩塌,但當我們從影片中新舊和東西方文化的對撞衝突中抽身而出,仔細審視影片的結構和表述方式,卻會發現其實它們都是按照標準的好萊塢式劇作的敘事邏輯展開,激勵事件、三幕結構、劇情反轉、符號化表達和模式化人物的塑造一樣不缺。

一個本應是笑傲江湖快意恩仇式的中國式武俠,卻滲透出了充滿西方哲學化思路的道德思辨,這正是讓西方觀眾感到熟悉親切又易於理解的主題。而當它被包裹在一個純粹東方形式化美感的外殼下時,無怪乎會博得西方世界眾口一詞的喝彩,正如當年黑澤明以《羅生門》轟動世界。

我們是否就可以因此說李安已經徹底倒向了西方式的話語邏輯?這樣的判斷也依然是武斷的。

而他對製作《少年派》的美國特效公司R&H的倒閉所表現出來的冷漠又讓我們嗅到了一絲好萊塢所特有的理性殘酷和漠然。可以說,除了做為一個電影人令人欽佩的天賦和大局觀之外,正是感性上的中國化融合著理性上的西化成就了李安今日的地位,使他在好萊塢將近二十五年的行走中得以不斷跨越低谷,始終立於不敗之地。

2016年他的新作《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以每秒120格的畫面做為讓全球電影工業矚目的技術噱頭,又以伊拉克戰爭這樣一個極富政治正確意味的題材做為主打內容。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