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速遞

●8月27日上午,《北京晨報》征訂熱線一名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北京晨報》出版至2018年12月31日時將宣布停刊,現已取消2019年的征訂計劃。●此外,27日,該報社多名員工向澎湃新聞透露,《北京晨報》停刊的計劃早已確定,並將與北京其他報網合併,原有員工將分流處理。

●《北京晨報》創刊於1998年7月20日,是由北京日報報業集團主管主辦的新聞類綜合性都市日報,也是北京第一張都市早報與第一份彩色日報,被北京市民親切地稱為「信息早餐」。

談談紙媒消亡論

【「報紙消亡論」的提出及其爭論】2005年,菲利普?邁耶在《正在消失的報紙: 拯救信息時代的新聞業》一書中,運用美國「全國民意研究中心」的綜合社會調查數據製作了兩個「線性擬合」圖——1972-2002年讀者對報紙的信心分布圖和1972-2002年日報讀者數量變化趨勢圖。通過對前者的分析,他預測道:到2015年,讀者對報紙的信心趨勢線將觸到0點;通過對後者的分析,他做出了以下預測:如果用一把直尺將圖中的線順勢延長,那麼到2043年第一季度末,日報的讀者也將歸於零。

【紙媒消亡的原因】

(1)讀者越來越小眾化

首先是各類新媒體如網站、播客、博客、社區論壇等搶走了年輕讀者。報紙一直在努力吸引年輕讀者,但效果並不理想,而新媒體幾乎沒有花多大力氣,就把幾億年輕人吸引過去了。這對報紙的未來是一個致命的打擊。

(2)閱讀習慣的改變

網路的影響,城市年輕人正在逐漸養成新的閱讀習慣。他們已經習慣了網路閱讀,並正在慢慢遠離傳統閱讀方式。這一現象產生的後果必將是:年輕人將拋棄書籍報紙,轉向網路、手機等新媒體。

(3)自身的局限(與新媒體的區別)

時效性差:報紙一天出版一次,周期24小時;網路每分每秒都可更新,新聞報道非常及時。容量有限:報紙一天頂多一兩百版;網路海量信息,無限庫存,成千上萬條稿子也裝得進去。費用較高:訂報是要花錢的;網路上網費並不算高,實行包年包月,費用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如何應對「紙媒消亡」?】

(1)提高報紙的公信力和報紙品牌影響力,為報紙「變身」做準備。

應對「報紙消亡論」應有戰略的眼光,善於用社會責任和公信力經營報紙的品牌影響力,為「紙報」變身為統一品牌的新媒體做好「品牌儲備」。

(2)利用「報網融合」提供多種人性化的網路服務。

當前,我國的報業集團在「報網互動」方面的探索主要集中於報道的策劃和編讀互動的層面,如何利用網路實現更多的人性化服務,則是需要繼續加以探討的。

(3)打造「精銳新媒體」。

我國很多都市報都希望做成「信息超市」,因此在內容定位上存在較大的「同質化」,很容易成為報業惡性競爭中的犧牲品;而如果將內容定位於某一領域並注重於實質的「報網互動」,則很容易規避競爭的風險。

反對「紙媒消亡論」的聲音(原因)其一,忠實的讀者。近些年,隨著互聯網和新媒體的發展,尤其是移動互聯網和自媒體的快速發展,人們可以更為方便地獲取信息,報紙讀者也在相應地減少。但是,由於年齡、閱讀習慣等差異,還是有相當一部分忠實的讀者存在。

其二,專業的獨家新聞與深度評論。一份成功的報紙就像經營多年、以質取勝而樹立起來的品牌。獨家新聞就是品牌的獨特標誌。《人民日報》副總編輯楊振武認為:「從某種意義上說, 獨家新聞就是報紙的核心競爭力。」另外,深度報道是報紙以內容取勝的法寶,網路信息以海量著稱,而在深度上往往不能夠滿足讀者的需要,這就對報紙提出了要求。

其三,較高的公信力。公信力是報紙的又一大優勢。媒體的公信力主要包括社會人文關懷、新聞專業素質和媒體操守三個方面。關心弱勢群體、提高批評性新聞比例、敢於針砭時弊、以平等的姿態與讀者對話、為整個社會提供一個自由交流的平台是近幾年報紙轉型的重要理念。

其四,專業化的團隊。目前,我國部分高校開設新聞專業課程,為媒體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專業的新聞人才。他們有著專業的新聞理念和服務群眾的熱情,其中進入到報業中的專業青年人才將為報紙注入新的活力。

關注MJC新傳考研,讓新傳考研更簡單!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