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台湾

(雲林旅遊)西螺老街、西螺大橋

身為雲林子弟的我

對於西螺的印象,除了西螺果菜市場外

剩下的印象模模糊糊的也只有那紅色連接雲林和彰化的西螺大橋

 

很喜歡悠閒慢步調生活的我,總會被這樣的日子及景點所吸引

此次來西螺是剛好看到報紙在報導西螺大橋旁喝咖啡

自我想像著夜晚涼風徐徐,在大橋旁的廣場喝咖啡,多愜意呀!

於是就計畫一天的下午,去拍西螺大橋的夕照,拍完剛好喝咖啡

當天,才發現原來夕照是要在距離西螺大橋很遠的地方拍才拍得好,

咖啡也沒有喝到,不過倒是探訪了老街的許多景點,也不虛此行

下次若再來西螺,再補齊其他景點

 

當天下午,從延平老街(西螺老街)開始,一路走走停停吃吃喝喝的朝著西螺大橋前進

  

 

行進的路線圖

 

 

丸莊醬油

說到西螺,西螺的醬油也是頂港有名聲,下港蓋出名的

從下交流道開始,沿途可見西螺醬油的販賣店,來到老街,更有丸莊醬油、瑞春醬油....

丸莊醬油是雲林縣第一家的觀光工廠

來這裡可以參觀醬油的製作過程,也可以親自自己動手蔭鼓DIY(每份200元)

 

丸莊醬油觀光工廠,介紹丸莊醬油的歷史,

也有影片及解說(需預約)供參觀民眾了解

 

 牆上很多說明圖,說明當時醬油生產的過程及關於當時的情形

也擺放很多醬油生產的工具,供參觀民眾了解醬油製作過程

 

 醞釀醬油的搖籃--甕

甕是經過黑土製成,黑土內含有鐵質,經過窯燒過程,燒熔鐵質而產生氣孔

使黑豆在發酵的過程可以透氣及保溫

是醞釀高品質甘醇醬油的最重要元素之一

 

參觀完觀光工廠,也別忘了帶西螺醬油回去當伴手禮喔!!

 

東市場

為美援時期,建築西螺大橋剩餘材料所建造

這裡也是周杰倫天台電影的取景處

現在的東市場,有許多特色小店進駐

可以在這裡挖寶逛逛趣

東市場,前面逛逛,後面也要走去看看

那裏有座小鐵橋,

搭配著後方屋簷下帶有古樸味道的佈置

都是可以讓人發呆的好地方

歐~對了!!東市場的後方,在週休二日的午後,也會有不定期的表演

 

延平老街及鎮上其他的街道,

隨處可見洋樓洋房(巴洛克風格),有些已經頹敗,但大部分都還住著居民

這些建築主要建於日治時期(約1945年,昭和20年)

細細地看著這些樓房的裝飾及建築,各有特色

有裝飾派的藝術風格、濃厚的藝術氣息

老街上的建築也不同於大溪、三峽等地的建築,

改建與1935年中部大地震後的西螺老街,採用art deco的建築手法

將傳統建築融入了裝飾的細部,建造出來的建築有時代與地方感的風格

走在老街上,也走進歷史

(部分資料來源西螺老街解說牌)

 

打開FM98.9,老是聽到不能說的秘密的冠軍牛肉麵

來到西螺,雖然不吃牛肉麵,但是一定要品嘗最愛吃的滷豆干

螺情滷味的滷汁當然是使用高品質的西螺醬油來製作

滷味都是採冰釀

冰冰的豆乾,吃在嘴裡有醬油及豆干的豆香

來到這裡一定要來嘗嘗

 

剛剛開車從這裡經過去找停車位的同時,

想說碗粿開到晚上

結果,從丸莊醬油走到這裡來的時候...

老闆已經準備收攤了!!大家要來要趁早,不要像我一樣向隅...

 

出發太晚,結果很多店都關門

沒錯,既碗粿沒吃到後,五點半到了,

對面的西螺老街文化館(捷發乾記茶莊)也關起來了

只好下次再來,真是不盡責的走訪介紹..XD

 

良星堂豆花就位於捷發乾記茶莊的隔壁

雖然傍晚,但太陽還是很大,吃碗冰冰涼涼的豆花休息一下!!

這間良星堂,聽店主人說是台灣最早的西藥房

由程日良於於大正十三年(民國1924年)創立

 

由蔗糖熬製的糖水,不會太甜

搭配一點碎冰,吃起來很解暑

 

 此次西螺老街之旅,收穫最大的是吃這碗豆花的同時

能聽到在地有心的店主(?)與來吃豆花的大家分享從早期祖先遷台到西螺的故事照片

一張張的老照片,一頁頁的翻著

說著過往的歷史,時間過的很快,幾十年甚至幾百年

都成了過眼雲煙

照片的人物大部分皆以不在,只有留下來的建築物供人遙想

 

 今日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這位長輩的一句話

「台灣沒有歷史,要找回我們的靈魂」

看著這位長輩訴說過往的神情,很令人敬佩

用心用力地保留當地的歷史與大家分享

我想這也是找回靈魂的一種方式吧!

 

 沿著老街繼續走,來到了西螺當地的信仰中心--福興宮

主要祭祀媽祖,人稱「太平媽」

創立於清朝雍正元年(西元1723年)

在每年大甲媽祖出巡時,是首要的休息站

進入廟宇拜拜之外,也可以欣賞留存下來的古物及藝術品

 

 

 往前走,從第一銀行轉入,

來到了目鏡仔麥芽酥(創立於1926年)

這裡有賣一盒一盒的麥芽酥,還有賣麥芽酥圓仔冰

在轉入這條街走到目的地前,

不知道是錯覺還是怎樣,總覺得這條街賣眼鏡的也很多

 

辨認目鏡仔麥芽酥的正確位置是

遠遠的就可以看見一個立著的卡通造型土豆扛棒

下方還綁著一隻愛睡覺的小貓

 

 麥芽酥圓仔冰(60)

老實說這碗冰,還滿貴的....

雪花冰是由鮮奶製造的,不會很甜

本以為麥芽酥會很大方個給個好幾塊,結果只有兩塊

麥芽酥不錯吃,酥酥香香的,配上淡淡的雪花冰味道恰恰好

整碗冰我印象最深刻,也最覺得最特別的是這碗冰的圓仔

不像一般的圓仔這樣的口感,是帶點Q軟但又不至於軟爛

有到此的朋友,不彷嚐嚐看!

 

 吃完冰,時間也已傍晚六點多,深怕錯過黃昏夕照的我們

趕緊趨步前往西螺大橋

西螺大橋旁的廣場,已經有一些攤位在這裡擺攤

也有人在唱歌,橋下的草地更有許多人在放風箏

最喜歡這種黃昏的時刻,夜晚尚未來臨

是涼爽出來玩一下下的最佳時間點

 

西螺大橋,

在查詢資料前,對我來說,只是一座紅色的大鐵橋。

原來,西螺大橋建造的背後,是經過許多歷史的磨難,集合許多心血才完成。

 

西螺大橋不僅是橫跨濁水溪連接著雲林與彰化

更是在1950年代,台灣二戰復甦的重大建設之一,代表著歷史的扉頁,也代表台灣經濟起飛的重要時刻

從1908年,日本完成縱貫鐵路的建設起,汽機車的數量大增,但是濁水溪硬生生的阻隔了南北兩地的交通,若要從雲林以南往北,則只能選擇火車或搭渡船橫越濁水溪

1930年,大家有了興建一座橫跨濁水溪橋樑的想法,無奈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鋼鐵成了當時最重要也最珍貴的戰略物資。

1945、1946年當時政府財政困難,而發行特別公債及向民間募集大橋的修建資金

但不管是民間及政府,都沒有餘錢去大興土木

直到二戰結束後,大量的美援進入台灣,西螺大橋才得以在美國的協助下復工,並於1953年1月通車

(上述資料來自中央研究院,有興趣知道更多西螺大橋的歷史的朋友,可以上中央研究院數位典藏資源網查詢)

 

 連接著雲林與彰化兩個行政區域

當時還因為西螺大橋的名命而讓兩地的居民不愉快

所幸最後順利解決,西螺大橋的名字也從那時候定下來

 

 

黃昏的鐵橋,紅色仍是很搶眼

正值下班時刻,車輛熙熙攘攘

拍橋的朋友,穿越要注意安全

 

落日的夕照,因為是背光又距離不夠遠的關係

無法把整個西螺大橋拍下來,只能挑幾張出來讓大家瞧瞧

或許改天有機會,你也可以親自去看看黃昏的西螺大橋

夕陽的橘色光芒,慢慢的將遠處的天空染成橘色

搭配著紅色的西螺大橋

很美麗的風景。

 

天色已暗,走回停車的地方

衝去堤防上拍最後一景--全台最大的泰山石敢當

建於清道光七年(西元1827年)

主要是為了當時濁水溪氾濫防患水患所建造

  

 

西螺,雲林純樸的小鎮之一

是一本活歷史,處處都有很多故事

 

經過這短短的西螺巡禮

讓我思及,每每同學想來雲林找我玩

總會以不好玩而回絕

其實,雲林,好玩的很

處處散發著生命力,純樸而堅韌

走在自己的故鄉上,別有感受

下次來雲林作客吧!

-------------------------------------------------------------------------------------- 

丸莊醬油

電話:(05)5863666~8

地址:雲林縣西螺鎮延平路25號

營業時間:09:00~17:30

免費參觀

 

東市場

電話:05-5863203 農經課

地址:雲林縣西螺鎮延平路35號

營業時間:10:00~18:00

 

捷發乾記茶莊(西螺老街文化館)

電話:05-5861444

地址:雲林縣西螺鎮延平路92號

營業時間:週二~週日 08:00~17:30

導覽:採預約制,全日1500元/半日1000元,須於七日前預約(未預約者,本館提供免費語音導覽系統租借)。

 

目鏡仔麥芽酥

電話:05-5870398

地址:雲林縣西螺鎮建興路244號

費用:60元營業時間

 

西螺大橋

位於西螺鎮大橋路盡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