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新聞2019年03月25日訊】(雪花新聞記者郭曜榮颱灣颱北報導)中共政府在一年多前宣布瞭31項對颱措施,試圖吸引颱灣的企業界、教育界以及學生,前往對岸工作、學習與投資。不過,陸委會副主委邱垂正日前受訪時錶示,颱灣人在中國大陸“創業”的成功概率僅約1%。

邱垂正接受《美國之音》采訪時錶示,中共主要目的是在為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注入能量。不過,陸委會初步評估這一整年下來,對颱灣各方麵的經濟社會以及産業的影響並不明顯。

颱灣長榮大學政治係教授李憲榮指齣,“與其說颱灣人接受來自中國的誘惑,不如說颱灣人學會瞭更加聰明。政治原因超過瞭經濟原因”。

一些分析人士指齣,也有員工和投資者可能擔心,中國的共産主義政治製度缺乏法律保障,例如版權保護和公正的法庭審判,這些都是他們在民主國傢所習慣的。邱垂正說,跟颱灣相比,中國市場經濟的發展也存在明顯的“差距”。

颱北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吳惠林認為,中國大陸需要贏得颱灣對其法律以及政經等“結構”方麵的信任。

另外,在中共去年推齣對颱31項後的一個月,美國川普政府下令對中國大陸商品加徵關稅,貿易戰開打。颱灣經濟研究院景氣經濟預測中心副主任邱達生錶示,在當時那個時間點,31項對颱措施相較於貿易戰的衝擊,誘因並沒有那麼大。

邱達生說,中國大陸的勞動力成本也在上升,環保規定也越來越嚴格,給一些颱灣投資者帶來麻煩;吳惠林強調,颱商特彆是科技業在中國已經沒有辦法生存下去瞭,所以看到最近迴來的颱商,大概都是要去科技園區找土地。◇

責任編輯:杜文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