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抗美援朝,讓世界瞭解到中國人的血性。或許很多人對中越戰爭、中印戰爭並不熟悉,但對於朝鮮戰爭,想必是沒有幾個人沒有聽說過這場戰役。尤其是那部《上甘嶺》電影以及電影插曲《我的祖國》,更是給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但對此,也有人會說到,電影畢竟是屬於藝術範疇的東西,或多或少都會有一點藝術色彩的存在。畢竟不是真實的“紀錄片”,似乎總不能體現戰場的真實性。

  但事實上,真實情況的戰鬥現場,是要比電影中還要慘烈好多倍。對於這些除了上陣殺敵的志願軍士兵以外,那些戰地記者便是最有發言權的人。高亞雄便是其中之一,時任15軍45師的戰地攝影員。上甘嶺戰鬥是典型的坑道戰鬥,在長達43天的戰鬥中,所有人都在坑道中作戰。美軍爲了能將志願軍打垮,除了無間隔的死亡轟炸之外,還有毒氣、汽油彈等。但對於坑道中的戰士而言,除了面對美軍的轟炸以外,還得忍受惡劣的環境。

  由於美軍的襲擊是不間斷的,坑道中士兵的大小便無法及時處理,甚至是連烈士的遺體也無法進行掩埋。一直之間,整個坑道中充斥着各種味道,如硫磺味、土味、血腥味以及屎尿味。衆所周知,坑道作戰的士兵後勤補給嚴重不足,而這便是美軍轟炸志願軍補給線的最直接後果。儘管當時的士兵都隨身攜帶壓縮餅乾,但由於壓縮餅乾的特殊性,沒有水的話根本無法下嚥,有時候士兵爲了能更快地吃完並投入戰鬥,不惜接尿喝。但由於坑道長期缺水,尿量也很少啊。

  坑道戰是極其艱苦的,就連尿都是分着喝,士兵稱之爲“光榮茶”。在坑道戰的堅持階段,志願軍士兵的立功標準是:“誰將蘋果送進坑道,誰就能記二等功”。由於坑道戰的艱難心,到最後直接將“二等功”提升爲“一等功”,但依舊無法將食物送進坑道。每向坑道走一步,都需要冒着生命危險,甚至於爲送一壺水,都得付出幾條生命。

  據悉,上甘嶺戰役中,單單運輸物資進入坑道的犧牲人員高達1700人。對此,15軍的軍長秦基偉曾說到:“上甘嶺一戰,後勤記頭功”。如《上甘嶺》電影中,就曾出現過向坑道送蘋果的事情,但事實上這個故事的主人公便是“劉明生”。而他送進去的這一個蘋果,也是整個上甘嶺戰役中,唯一一個送進坑道的蘋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