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籃球比賽中,實際上只需要做好兩件事:比對方得更多的分,或者讓對方得更少的分,通俗的講就是進攻與防守。進攻端,每個球員都有自己的招牌技能,比如喬丹的後仰跳投和高難度的上籃,詹姆斯的突破,科比的背打,麥迪的干拔投籃。也正是因為進攻技術的種類繁多,讓防守球員防不勝防,也正是因為給防守帶來了很大的難度,也有了為防守而生的體系和球員,我們今天就來聊聊那些極限的防守。

在現在NBA鼓勵進攻的時代,防守端更多的是依靠球隊的體系,而不是單個球員的能力。當然,單個球員的防守能力強的球員也有,比如貝弗利,萊昂納德,保羅喬治等等。有的是依靠自己的速度,有的是依靠身體對抗,有的是依靠自己的長臂,有的是依靠自己的防守意識。比如庫里在比賽中面對的那些嚴防就是針對超級巨星的嚴防死守,在很多比賽中,庫里甚至需要接球就要立刻出手,否則就會受到防守球員的貼身防守,庫里畢竟在籃球天賦方面和其他歷史級別的超級巨星差了一些,他無法像杜蘭特那樣迎著防守直接出手得分。到達了他們這個高度,天賦更大於努力。

當然,我們不是說努力不重要,一個人付出的汗水,可以決定下限,天賦可以決定上限,以多數NBA球員來說,他們付出的努力已經足夠,比拼的還是天賦。我們可以說,即使庫里再努力訓練,強化身體對抗,他也無法練出像勒布朗詹姆斯,卡爾馬龍那樣的鋼筋鐵骨;即使他再努力,也無法改變自己的身體,無法變成杜蘭特和萊昂納德那樣的出色臂展。所以即使庫里已經可以說是這個聯盟的超級巨星,但是也有很多人認為他比起其他歷史級別的超巨差了一些,可能還是因為天賦。

在NBA的歷史上,小個子身體不強壯的球員很難成長為超級巨星,總會有一些不看好庫里的人有這樣的言論「庫里拿到十年前(或者拿到90年代)最多是一個主力射手」。這樣的言論大多數都是單純的「為了黑而黑」,很多的人是沒看過那個時期的比賽的,但這樣的話也不是一點道理都沒有。在2010年,2008年,湖人與凱爾特人的兩次總決賽的防守強度都是到達極限的。2010年的總決賽,除了第一場和第二場比賽獲勝一方的得分到達了102和103分,其餘的5場比賽得分都不過百。

整個系列賽,外線球員的命中率都在40%左右,雷阿倫和阿泰斯特更是滑落到了36%,科比是雙方唯一的得分超過20的球員,場均28.6分,因此他的總決賽MVP是不該有爭議的。在這次總決賽,進攻更像是「攻堅戰」或者「攻城戰」,每個球員扛著雲梯就往籃筐底下衝擊,防守端更是一場肉搏,再加上兩支球隊的「恩怨史」,導致每場比賽都會爆發衝突,比如首戰剛剛開場27分,阿泰斯特就和皮爾斯抱摔。

2008年,則是凱爾特人防守強度巔峰的賽季,這支凱爾特人是NBA歷史上少有的單個賽季掐死兩大超級巨星的球隊(科比和詹姆斯),科比在總決賽中41%的命中率場均拿到25.7分,勒布朗詹姆斯作為這個賽季的得分王,在季後賽面對凱爾特人,詹姆斯場均僅有35%命中率拿到26.7分。騎士與凱爾特人甚至好幾場的比分都在70分左右,詹姆斯季後賽最差的1802就是這支凱爾特人的「功勞」。

2004年和2005年的總決賽,防守強度更是空前絕後的,雙方根本就不關心誰得了多少分,而是關注對方的分數,2005年的總決賽為何創造了收視率最低?很簡單,防守強度太大。雙方的比賽打的沒什麼觀賞性,對於內行的球迷來說,也許會喜歡,但是懂球的球迷畢竟是少數,更多是一種欣賞與看熱鬧的心態,看到如此的比賽,也就沒什麼熱鬧可看了。2005年的總決賽,除了本華萊士這種接球就扣的內線,其他的球員幾乎都不超過50%的命中率。

那麼為什麼很少有球隊選擇去包夾杜蘭特和詹姆斯這樣的球員呢?很簡單,包夾得不償失,杜蘭特和詹姆斯的身高決定了他們出色的視野,一旦遭遇夾擊可以更快更準確的找到空位,除非是他們的隊友嚴重失准,否則一般不會選擇去包夾他們。而且在季後賽甚至總決賽,杜蘭特和詹姆斯可以一場比賽爆發,不斷的單打幫助球隊取勝,總不能每一場都「如法炮製」吧?總會有失常和疲憊的時候。

這個世界,有矛就有盾,有吃飯的人,就有做飯的人,有了這種天賦極高的球員,當然也有去專門針對他們的球員。與2008年的凱爾特人球隊體系針對科比不同的是,還有那些專門負責防守巨星的球員,鮑文就是其中的一個。

2007年的總決賽上,小皇帝詹姆斯面對著已經36歲的鮑文,可以說有些無奈,此時的小皇帝的進攻手段還不如後來那麼全面,更多是依靠攻守轉換和突破分球,在鮑文這根「老油條」面前,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整個系列賽,詹姆斯場均僅有36%的命中率拿到22分,場均還有6個失誤,可以說拜鮑文所賜。更加讓詹姆斯無奈的應該是,等到詹姆斯成熟起來了,進攻全面了,鮑文還早早的就退役了,讓他想「復仇」都找不到人了!

鮑文與詹姆斯生涯季後賽就遭遇了這麼一次,鮑文最大的對手應該是科比,科比也曾經一度被鮑文防的有些惱火。在2001年,科比在對陣馬刺的系列賽中以51%的命中率,場均拿到33+7+7,生生打爆了馬刺的外線,波波維奇為了限制科比,休賽期通過運作得到了布魯斯鮑文。2002年湖人再遇馬刺時,雖然湖人依舊4:1輕鬆淘汰了馬刺,但是科比的個人表現出現了很大的下滑,命中率下滑到了46%,得分下滑到了26分。鮑文職業生涯在季後賽中4次遭遇科比,2002,2003,2004,2008,科比從一開始的下滑到逐漸適應鮑文,在2008年技術大成之時投死了馬刺隊,而後鮑文退役。可以說鮑文就是因為科比才有了NBA的這份工作?

在科比與鮑文的纏鬥之前,還有一次經典之戰,1996年的總決賽,故事的主角是邁克爾喬丹和「手套」加里佩頓。「手套」佩頓更是一位外線防守的「宗師」。1995-96賽季是他的巔峰賽季,他是NBA歷史上唯一一位以控球後衛的身份獲得「最佳防守球員」的人。縱觀這個榮譽,能夠獲得的都是防守端的佼佼者,而且更多是內線球員和鋒線球員,比如阿泰斯特,萊昂納德,奧拉朱旺,莫寧等等,評選這項榮譽有兩個很重要的指標,那就是搶斷和蓋帽數量,作為控球後衛,蓋帽自然是非常難的,更是因為如此才顯現出來「手套」的防守能力有多麼出色。

1996年的季後賽,佩頓效力的西雅圖超音速(現雷霆)遭遇了猶他爵士,爵士的核心自然是卡爾馬龍和斯托克頓,同爵士一樣,超音速也是雙子星,「雨人」坎普和加里佩頓。在這個系列賽,手套佩頓面對著斯托克頓,斯托克頓這位頂級射手被防的場均命中率不過40%,場均得分未能上雙(9.9分),而佩頓的進攻卻一點都沒落下,自己場均51%的命中率拿到了21分,巔峰「手套」在防守端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卻又不影響自己的進攻,這在NBA中是不太常見的。

手套佩頓的進攻以中遠投和背打為主,火力全開的他場均也可以拿到20+的得分。在戰勝了猶他雙煞之後,他們總決賽的對手是72勝的公牛隊,掘金的主教練喬治卡爾不想佩頓將體力全部用在防守端,因此沒有讓佩頓去面對喬丹的進攻,而是依靠霍金斯主防,超音速全體的防守去限制。喬丹前三場比賽分別得到了28分,29分,36分,命中率在47%左右,公牛也取得了3:0的領先。自此,手套佩頓和喬治卡爾決定「放手一搏」,佩頓主防喬丹,喬丹和佩頓的故事,也從此開始。

用我們現在的規則來判罰公牛與超音速的後三場比賽,可能喬丹和佩頓早早的就因為犯規次數過多被罰下了,他們之間搶位的那些身體對抗早就該吹罰犯規了。佩頓為了限制喬丹,可以說用盡了「渾身解數」,繞前,身體對抗,卡位,垃圾話,他能用的都用出來了。而且,一旦佩頓失位後,超音速其他的球員會立即上前協防,超音速的整體防守也很出色,他們擁有的鋒線群可以迅速的輪轉換位,喬丹第四場的表現是31%命中率,23分;第五場50%命中率,26分,第六場26%命中率,22分。

上述的比賽,籃球視頻資源都有比賽錄像回放,可以前往主頁查看。那麼你們認為最強的外線防守球員是誰?最強的防守球隊又是誰的呢?歡迎留言評論!歡迎關注此號,獲取NBA視頻直播和NBA歷年比賽錄像回放(1980年至今的比賽錄像都有~)

蛋蛋說:NBA視頻直播和NBA歷年錄像回放(1980年至今的比賽錄像都有哦)?

zhuanlan.zhihu.com圖標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