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頭的錢使得爲將來存錢變得更加困難

  多年來,研究人員已經知道,對很多人來說,放棄現金可能是一種心理上的痛苦經歷——比用信用卡或借記卡消費要痛苦得多。如果人們開始用現金購物,這種情緒上的不適足以促使他們減少消費。

  當涉及到減少債務和衝動消費時,現金可能是一種積極的影響,但在另一種情況下,尤其是在投資情況下,與金錢分離相關的痛苦會產生負面影響嗎?爲了回答這個問題,加拿大西部大學(Western University)的營銷研究員羅德·杜克洛(Rod Duclos)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的助理教授曼蘇爾·哈密托夫(Mansur Khamitov)進行了一系列實驗,比較人們在擁有現金和非物化貨幣(如信用卡)時做出的決定。

  在第一個實驗中,一組參與者在完成一項填字遊戲任務後獲得5美元現金,而第二組參與者在完成任務後獲得5美元的大學借記卡。在處理付款過程中,研究人員向參與者提供了一項交易:他們要麼馬上拿着5美元走人,要麼什麼都不拿,一週後再回來拿7美元。調查結果顯示,78%的受訪者選擇一週後再來取錢,而現金組中只有49%的人選擇一週後再來取錢。

  在西方大學艾維商學院(Ivey Business School at Western University)工作的杜克洛(Duclos)表示:“現金讓消費者變得更加沒有耐心。”“大多數人寧願立即拿到少量現金,也不願等到以後再拿到更多現金。”

  研究人員急切地想知道他們是否能影響那些收到現金的參與者,讓他們更有耐心,一週後再來取更多的錢。爲了激活專注於安全和長期目標的思維模式,研究人員讓一組處於現金狀況的參與者寫一篇關於一種產品的文章,這種產品可以幫助他們避免不良後果,比如在事故中保護大腦的自行車頭盔。結果顯示,在這種保護心態被激活後,現金組和大學卡組幾乎同樣願意在一週後以7美元的價格退貨,而不是拿着5美元走人。

  杜克洛說:“通過激活一種更注重謹慎、更少衝動的心態,我們可以增加對現金損失的承受能力。”儘管許多人通過電子方式進行金融交易,但美國10%至20%的勞動者以現金形式收取部分或全部工資。這包括廚師、服務員、清潔工和保姆。在印度這樣的國家,這一比例甚至更高,那裏90%以上的工人拿的是現金工資。

  杜克洛斯說:“當談到爲將來存更多的錢時,這些人長期處於不利地位。這是因爲現金支付的工作往往對體力要求更高,需要更早退休,工資更低,而且很難拿出現金來投資未來。讓人們意識到自己潛意識裏傾向於緊握現金,這一點很重要。”“我希望,如果我們提醒人們,現在的一筆小投資可以在未來創造一筆鉅額獎金,人們就會有動力改變自己的行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