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道君語:

  我們好像對下一代人的生活態度,總會存在或多或少的不理解和質疑。70後覺得80後對生活沒有規劃、工作沒有幹勁;80後覺得90後生活不踏實、做人自私……

  很多時候我們還沒認真瞭解過下一代人的內心,就忍不住在說,“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其實在面對時代的發展,每一代人都有他們的無奈。他們做出的選擇也許未必是最好的,但肯定是最適合他們自己內心的。

  今天物道君跟一位90後紙藝藝術家陳粉丸聊了一下,她對生活的想法。也許我們可以嘗試着放下自己那個時代的標準,帶着好奇去看一下年輕人的內心。

  紙有什麼好玩?談到紙藝,可能一下子聯想到喜慶的紅色剪紙窗花。廣州有一位90後紙藝藝術家,陳粉丸。一張紙到她手上可以變得很好玩。

  陳粉丸從大學開始做手工書。畢業後家裏讓她考研,她走去開了自己的工作室。有人勸她老實找一份工作,她只想一根筋走到底。幾年後她終於玩紙玩出名了,受邀到國外開個展,TEDx請她去做演講。

  “傳統的剪紙藝術就是陰陽鏤空,能改變的只有圖案紋樣。如果做成立體,就有了更多的可能性。”於是她做了一個能夠無限做下去的作品,《不息》。

  龍身有3個型號,就像“點和線”的組合,在不同的場地用不同的組合方式,那呈現出來的龍就可隱可顯、可大可小。

  在廣州方所書店,展覽區域有兩根大柱子。她讓龍穿梭在柱子間;在另一個展區,龍頭、龍尾隔着一個房間,觀衆要繞過整個房間才能看完龍的全貌。

  生活有時候也像紙一樣,換個想法,試着把紙立起來,人生又是另一種可能。

  陳粉丸

  不要忽視自己,不時反觀自己

  從廣州美院畢業以後,父母希望陳粉丸考研,她只想做一些自己喜歡的設計。

  她在廣州老城區的一棟舊房子頂樓,開了第一個工作室。

  “剛畢業的狀態比較頹,我沒有特別明確的方向,玩票地在做工作室。其實就是延續大學時一直在做的手工書。最初還是做一些相對個人化的作品,屬於想到什麼就做什麼。有時覺得無所事事也挺好的。”

  最初一段時間,工作室每天只靠接些小單子維持着生活。那時候的情緒不太好,身體也跟着不好了。她覺得自己像紙做的,風一吹就倒。

  粉丸感覺身體好像失控了,自己離身體的距離越來越遠。她想了解自己身體多一些,去看了許多醫學和解剖學的書。然後她想,不如用作品把這種感覺記錄下來吧,一個跟自己身體對話的作品。

  作品:《粉色實驗》系列

  她用各種手術刀和眼科手術剪刀在紙上雕刻出各種器官。她覺得自己工作的時候像在做解剖手術。“這些動手的工作其實像治療的過程,一直操作手頭的工作,會帶給我一種平靜。雖然身體的病痛還是要靠吃藥,但精神上輕鬆了很多。”

  《身體碎片》就是那段時期做的作品。

  〈1〉

  〈2〉

  〈3〉

  〈4〉

  〈5〉

  作品:《身體碎片》

  “我們大部分時間都靠視覺在生活,我能看見別人,但看不見自己,所以不到生病也不會關心自己。人會與自己產生距離,這樣的距離會讓我慢慢疏遠自己。現在我會不時跟自己對話,反觀自己。”

  作品:《平面》

  人需要不時與自己對話

  她在一本解剖書上看到,達芬奇爲了研究人體,偷偷到墓地解剖屍體。當他剝到最後,提了個問題,爲什麼靈魂不在裏面?

  她就在《靈魂出竅》裏做出了靈魂的樣子。看着這個作品,就像在跟自己對話。

  粉丸開始找到自己的風格,運轉到第三年的工作室也有了起色,陸續有展覽邀約找上門。

  大型的展覽做多了,她更加發現,“一個作品需要共鳴。好比喉嚨痛,只有我自己知道。如果把喉嚨痛轉化成一件作品,那大家也能感受到痛是這樣子的。”

  很多時候迷茫,也許是因爲我們把自己侷限在自己的小世界裏。跳出自己、拉開一點距離,跟自己內心聊聊天,纔會看到生活的全貌。

  作品:《靈魂出竅》

  手是一個傳遞情感的符號

  陳粉丸的作品裏,常能見到“手”這個元素。

  她喜歡觀察別人的手。以前上學坐公交車很擁擠,幾乎看不到窗外的風景,只能看到握緊吊環的一隻隻手。她覺得那個畫面很鮮活。

  她是獨生女,從小到大很少玩伴,她特別渴望親密關係。可是父母又是典型的中國式父母,從來不會說出對她的愛。

  “我感受到他們對我的情感,很多記憶片段都是有手。他們會摸我的頭。或者在大學門口告別時,他們會跟我揮揮手,然後拍拍我肩膀。”

  有一次爲了考研的事,她跟家裏吵了一架。母親專門爲她找了關係,讓她到那個人的家裏送禮之類的。她一句“不要”就決絕了。母親感覺恨鐵不成鋼,很生氣。

  “媽媽出發點當然是爲了我好,但始終不能達成共識,我就跟她吵起來。我爸在一旁很無奈,也不知道怎麼辦,於是就抱着我說,‘那你不想去就不要去了。’他說完那句話以後,母親好像明白了。”

  粉丸覺得那一刻,三個人雖然都沒有說太多,但是因爲一個擁抱,有了一個和解。在那之後也很少再吵架了。

  她感覺手包含了很多表情在裏面,可能一個人的臉都僵了,可是手上還是挺多動作。“手是傳播情感的一個很好的符號。”

  以上作品:《創造烏托邦》

  每個人生活好了,世界便美好

  許多人會給90後的獨生子女貼上“自私”的標籤,覺得他們很佛系,只關心自己,對社會問題漠不關心。

  粉丸說也許這個標籤沒貼錯。就像她平時觀察生活,關注的都是一些“無關緊要”的事。留意一下別人的手,或者看看身邊的大媽,“大媽有自己的想法。我不會去帶着嘲笑的眼光看待她們拿着絲巾拍照,她們代表了那個時代女性的生活面貌。”

  作品:《粉色實驗》系列

  觀察生活中“無聊”的事是她給自己的一項任務,她手機裏有各種的清單在記錄日常觀察。“這樣做好像對生活沒什麼用,但說不定哪一天會變成創作的素材。”

  她說自己大部分創作靈感,都是觀察身邊的小生活時找到,可以是一隻手、一張臉。每個人生活都有自己關心的事,大家有不同的選擇世界纔會好玩。

  她有一個作品叫《生命樹》。它是一棵不斷生長的樹。觀衆可以在樹上掛自己喜歡的果子。而每一個人的選擇都影響着下一個人,如此也構成我們之間的紐帶,循環並且生長。

  作品:《生命樹》

  社會是由我們每一個個體組成,每個人都專注過好自己的生活,世界不也就變得幸福了嗎?

  送給你陳粉丸的一首詩:

  如果烏雲散不去,

  我送你一隻手,

  一撥,輕輕一撥,

  你就能看見,

  看見這一首詩。

  文字由物道原創。圖片「陳粉丸」授權提供,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