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作者原創作品,未經允許禁止抄襲。侵權必究!全網追蹤】

  4月1日,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正式公佈替代“平成”的新年號爲“令和”,將於5月1日現任皇太子德仁即位後使用。據日本媒體報道稱,這是年號首次出自日本古籍。“令和”二字,出自日本古代詩歌集《萬葉集》“梅花之歌第32集”中的“初春令月,氣淑風和”,“令和”字面有美好而和平的意思。

  安倍晉三稱新年號蘊含心靈靠近誕生文化之意,而《萬葉集》是日本國民文化和悠久歷史的象徵,“梅花之歌”象徵日本精神——寒冷的冬日過去,溫和的春天就要來臨。

  《萬葉集》究竟是本怎樣的書?據傳系日本最早的詩歌總集,相當於中國的《詩經》。所收詩歌來自4世紀至8世紀中葉的長短和歌,成書年代和編者,歷來衆說紛紜,但多數認爲是奈良年間(公元710-794)的作品。一般認爲《萬葉集》經多年、多人編選傳承,約在8世紀後半葉由大伴家持(公元717-785)完成。其後又經數人校正審定才成今傳版本。其中署名作者約450人,更多的是無名氏的作品。

  此前日媒就曾報道,日本新年號有可能從日本古代典籍中擇取。政府迄今爲止收到的候選年號中據悉也包含基於日本古代典籍的方案,不過日本古代典籍溯其源頭往往仍是出自中國。日本古代典籍的研究者介紹稱:“日本古代典籍中也有許多由‘漢文’(古漢語)寫成的作品,究其根源都來自中國古代典籍。越是有格調的語言這樣的傾向越強。”

  在新年號評選階段,有日本本土呼聲認爲,應該站在日本傳統文化的立場上,從日本古籍中選取。日本政府對此迴應稱,此次正式委託提案的專家包括日本文化、中國文學、日本史學、東洋史學等領域的有識之士。

  不過,“令和”真的和中國典籍無關嗎?有不少網友吐槽:“日方刻意避開中國古籍,暗示文化獨立,割斷與中國長達千年的年號因緣,很遺憾,這是不可能的!”“‘令’和‘和’都是常用字,在中國古代典籍中隨便一翻就能劃拉出一大堆”……

  還有網友指出:在中國古典中,“令”“和”已經相對出現在一個句子中。張衡《歸田賦》便有“於是仲春令月,時和氣清;原隰鬱茂,百草滋榮。王雎鼓翼,倉庚哀鳴;交頸頡頏,關關嚶嚶。於焉逍遙,聊以娛情。”

  《後漢書·蘇竟楊厚列傳》中也有相關句子等。有網友說,日本最古老的和歌集《萬葉集》中有名的萬葉假名雖然是漢字,但僅是作爲用來表示日語發音的表音文字,其漢字本身並無任何意義。這不符合政府要求年號中必須包含兩個有意義的漢字這一要求。另一方面,即使是從日本古典中選取名句,但名句大多還是最初來自於中國古典。

  畢竟,“年號”是日本“唐化”的一個重要標誌,由於中國長期領先於日本,特別是在唐代,日本派遣大批遣唐使到中國學習,包括沿襲一些唐代帝王的年號。如唐太宗的年號是“貞觀”,日本清和天皇也把自己的年號定爲“貞觀”;唐德宗的年號是“貞元”,日本圓融天皇也把自己的年號定爲“貞元”。

  年號出自中國古典一直是慣例。自645年日本啓用首個年號“大化”以來,年號多數來自《四書五經》等唐代之前的古典文獻。據學者統計,此前247個年號均引用自中國古籍約106部。日本天皇年號出自典籍最多的是《尚書》,達37次;其次是《周易》,達27次;再次是《詩經》,達15次。 此外如《禮記》《孝經》《周禮》等典籍也都產生出日本天皇的年號。

  比如“昭和”出自《尚書》“百姓昭明,協和萬邦”;“平成”出自《史記》“內平外成”和《書經》“地平天成”;“明治”取自《易經》“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嚮明而治。”;“大正”取自《易經》“大亨以正,天之道也”……

  而從詩集的淵源來看,奈良時代編纂的日本漢詩集《懷風藻》被認爲有許多出自中國古典詩文集《文選》。用漢文書寫的《古今和歌集》序文“真名序”中也有很多引用自《文選》及中國古老詩集《詩經》。

  “令和”二字,還真是自帶熱搜話題體質。

  你怎麼看?

  綜合自網絡

  編輯:許暘

  【注:本文作者原創作品,未經允許禁止抄襲。侵權必究!全網追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