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公眾號bbmovie

國產綜藝,豆瓣評分能到8.0的,比《權力的遊戲》里能活到大結局的主角還稀罕。

最近愛奇藝又搞出了這麼一檔名叫《我是唱作人》的節目,播出四期後評分剛好穩在了8.0這道分水嶺。

跨過山丘,沒幾個人在等候。

《我是唱作人》的導演車澈,估計不少都對這個名字有印象,他就是那個打造出讓中國Hip-hop從地下大舉進軍主流的《中國有嘻哈》的「冷麵胖虎」

車澈這個名字對於一檔音樂節目而言代表著兩件事,一是對於音樂的專業態度,二是對於搞事情的專業態度。

《唱作人》邀請8位在各自領域已成名的唱作人進行原創音樂比拼,由現場101位固定的大眾評審在兩兩PK中選出勝者,每期的賽制都會稍有變化,甚至連淘汰人數都並非確定的。

首發陣容,毛不易、梁博、曾軼可、熱狗、王源、高進、陳意涵、汪蘇瀧,在第一輪淘汰後第三期補位加入的是薩頂頂

這個名單,要流量有流量,要話題有話題,精準打擊各個性別、年齡、職業、文化程度、審美品位的受眾,看起來是想不火都難的註定爆款,大有當年《我是歌手》首播時候的架勢。

然而第一期播出後,衝上熱搜第一名的既不是參賽歌曲也不是選手們的言論,而是王源的髮型。

如果一檔音樂節目觀眾最關注的東西是歌手的造型,或是誰和誰坐在一起的尬聊好好笑,而非音樂本身和參與者對音樂的態度,那這個節目基本多看一眼都是浪費時間。

好在,《唱作人》在後面幾期迅速做大做強,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節奏,成功加入了我的每周必看豪華套餐。

實話實講,在《唱作人》之前,當目前為止出場的幾位歌手日常會剛頻率出現在我自己的歌單中的唯有毛不易,其次就是狗哥的幾首老歌。

看過《唱作人》之後,梁博、曾軼可成功佔據了我近期歌單的大半壁江山,王源、高進這兩個我曾經習慣性遠離的名字獲得了我的理解。

《唱作人》能取得成功的第一要素,絕對是其多變且極具對抗性的賽制。

從前4期來看,節目組對戲劇性的追求明顯超過了所謂的公平性。

拳賽般的比拼方式,讓參與者即便表面上表現的再佛系也遮不住水面之下的暗潮洶湧,想必任誰也不願意接受在一對一的battle中敗北吧?

這對於看熱鬧從來不嫌事大的觀眾而言,無疑是有趣的,同時又夠新鮮。

你看第三期中落入下位區的梁博,面對小黑屋裡除了蹺蹺板就只能席地而坐的命運,雖然很真誠的表達著自己當下內心實比起失落更多的是高興,可梁博身體卻還是自始至終抗拒坐在下位區的地板上,彷彿生怕在此紮根。

我可以輸,但我不能表現的像個失敗者。

這也許就是梁博那一刻的心境吧?

唱作人的互選,Demo試聽後的互評,各位區之間的人員變動,都處理的火藥味和懸念十足,每一個創作者都被迅速激出了面上笑嘻嘻心中我不服的好勝心。

歌手們的互相點評,我相信劇組肯定是在錄製時提出了優點和缺點兩方面的問題,然後靠剪輯春秋筆法來塑造觀眾喜聞樂見的衝突。

綜藝畢竟是有設計的,雖然管中窺豹可見一斑,但也僅僅就是可見一斑了。

而且你看見的是腦袋還是屁股,那還得節目組說了算。

熱狗的狠話,梁博的高冷,王源的彩紅屁,汪蘇瀧的不服,高進的不甘,曾軼可的keep real,毛不易的佛……人設清晰,各具特色,滿滿看點。

《唱作人》另外一大讓我感到驚喜的設計,就是飽受詬病的101評審團。

從年齡、收入、常駐城市構成來看,這101人絕對代表不了當下最廣大的中國流行音樂聽眾,卻很大程度上代表著中國流行音樂的消費者。

聽歌的人,和願意為了聽歌掏錢的人,在我國差別還是不小。

這群人的點評,有時客觀講理,有時則完全憑藉主觀喜好,大體來看就是四個字——隨心所欲。

這不就是普通人平時聽歌的狀態嗎?好聽就多聽幾遍,不好聽就切歌,有的人聽曲,有的人看詞,有的人圖的是「高級」,有的人求的是「打動」。

相較《歌手》中觀眾評委的點評總是不痛不癢,《唱作人》的評審個頂個表達欲旺盛,幾期看下來甚至還有幾位明顯是給自己準備了人設的,戲多且抓馬,正如當下寫出這篇文章的我。

得,觀眾也不用一邊看節目一邊上網讀什麼點評了,《唱作人》把最不講理和最講理的觀眾評價都已給你準備好。

不過固定評審團的弊端也不是沒有,他們很容易對唱作人的歌曲產生審美疲勞,然而成熟的創作人往往都有自己相當顯著的個人風格,這對唱作人來說絕對是件好事,但對參加《唱作人》這個節目來說則註定會成為一大劣勢。

據說《唱作人》在第五期後首發歌手將全員更換,這大概也是避免唱作人們創作力枯竭和評審們審美疲勞的不得已方案了。

當然,《唱作人》作為一檔音樂節目,其核心還是唱作人和他們的作品,不然以上所有都是白給。

毛不易,第一期剛結束狗哥就開始把他稱作「毛大師」,這位靦腆、低調甚至走起路來稍有些佝僂的小伙,台下偶爾開口便是笑點,台上但凡開口便是驚艷,倒也真是有幾分隱世不爭的大師範兒。

民謠大概是這種有競技性的舞台上最不討喜的類型之一了,但毛不易硬是做出了《東北民謠》、《水鄉》兩首南北中國風的民謠精品,又在第四期貢獻出了一首與自己此前作品風格截然不同的《囈語》

熱狗,在Trap的時代扛著那桿不變的Old school大旗,卻也不停向觀眾展現著old school有多少可能性,《Hip-hop沒有派對》的憤怒,《改變》的扎心,《Do You Remember》的熱血與懷舊,甚至透出了一種專屬的溫柔。

梁博,啥也不說了,他到目前為止的每一首歌我都能循環無數遍,《表態》足足7分半鐘,卻沒有一次讓我覺得太長。

喜歡梁博的歌不需要別的理由,就是因為他歌曲那種流淌著的舒適感。但也必須得說,這些好聽的歌在愉悅了我耳朵的同時,沒有哪一首中的哪怕一句歌詞給我留下足夠深刻的印象。

曾軼可,我在《唱作人》之前對她的印象只有6個字,「綿羊音,獅子座」。

如今,她在我心中是中國最頂級的作詞天才之一。

與梁博剛好相反,曾軼可音樂的風格並不多麼討好我的耳朵,她演唱上的劣勢應該也無需多說,但她的作詞能力相信是令大多數文字工作者羨慕的。

她的詞不是在敘事,而是有著相當強烈的感情傳遞。

《彩虹》,「擁抱是羞恥,擁抱是禁忌,可對我來說,擁抱是命運。」這首歌可以直接用作婁燁電影的插曲。

《軀殼》,「如果需要證明,請打開我的眼睛,把我的心看清,進入我的生命。」

《水的記憶》,"水沒有形狀,但是水有聲音,所以說有記憶。」

薩頂頂,在我看來,中國有這樣的唱作人實乃大幸。不過她目前為止兩首歌中能讓人聽懂的那部分歌詞實在都直線拉低了整體水準。

《與生俱來》,「長大的你站在十字路口有些慌張,需要勇氣選擇方向。」

《盤》,「沒有什麼界定邊界,沒有什麼限制你表演,所有一切都在完美表現。」

這是啥?天籟里嗅到土味,失落感把驚喜沖淡到近乎蕩然無存。

王源,第一期時他說:「請不要因為我是王源,就否定我的歌。」

實際上,正因為他是王源,一個剛成年的新晉創作者,我們這些觀眾和那些前輩才會對他的歌保持期待與寬容,他也更容易超出觀眾的預期。

還記得當年TFBOYS剛出道時,組合中有兩個人說要考取中央音樂學院,走唱歌這條道路,將之視為自己的夢想。最後,王源選擇了伯克利,另外兩位隊友則進入了更加契合當下娛樂圈市場的北電和中戲。

王源也是組合之中第一個推出自己創作的歌曲的成員,可見他對做音樂這件事情的態度是有多堅定。甚至連參加《唱作人》,也是在團隊因為種種考慮拒絕後王源自己要求一定要參加的,用車澈的話說:「團隊想攔都攔不住。」

憑他對音樂這樣認真的態度,我就願意成為他的聽眾,用平和的眼光去看待他的作品。

在節目中,他也確實幾度令人驚喜,第二期的說唱,第三期情感表達強烈到在台上泣不成聲,第四期則獻上了一曲與自己年齡無比契合的校園民謠。

王源的《吆不到台》,完成度說不上多高,各部分之間割裂感明顯,但可以營造的反差卻成功讓人眼前一亮嗨翻全場。第四期的《姑娘》不論是用詞還是旋律都相當簡單,在我看來卻是他在《唱作人》舞台上的最佳表演,自然程度堪比毛不易。

高進,即便是我自始至終也沒有成為他的受眾,卻也理解了他所追逐的是身為音樂人的尊嚴。你也許不需要高進,但這個世界上有千千萬萬的人需要屬於他們的音樂,高進本就不是為他受眾之外的人在創作的,他那些朗朗上口的大流行帶給基數龐大聽眾的力量與感動是真實存在的。

《我是唱作人》,是一個屬於人的舞台,音樂是他們的語言,訴說著昨天、今天、明天,在這個屬於旋律的世界裡,到處都是真正的感同身受。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