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4月1號,張國榮便會成為大眾焦點。16年來,總是如此。

我們喜歡張國榮,也懷念那個時期形形色色的香港文化。

喜歡媒體面前不遮遮掩掩、直言愛恨的Leslie,喜歡那個在巔峰時期譚張爭霸後選擇退出歌壇的哥哥。

懷念上世紀環肥燕瘦的香港女星,笑點、人情味十足的港片港劇以及繁榮的黃金樂壇,就連路邊的魚蛋店、簡陋的影樓、色彩鮮明的霓虹燈廣告牌,都顯得那麼可愛。

但論起對舊香港的「懷念」,早在1985年,李碧華所寫的《胭脂扣》,便颳起了不小的懷舊風潮。

李碧華《胭脂扣》

小說《胭脂扣》,以1982年的香港為背景。在當時,地鐵剛剛建成,電車面臨著被淘汰的命運。

一天傍晚,廣告處副主任袁永定在報館接待了一個身穿旗袍的女客戶如花。

如花想要在報紙上刊登一則尋人啟事,寫上:「十二少:老地方等你。如花」字樣,但最終以如花身上並沒有錢財支付廣告費而告一段落。

電車上,袁永定和如花再次相遇。兩人談論起填海區那邊因建商場而被拆的太平戲院,聊著戲院中上映過的老劇,這讓袁永定發現,原來如花是離世五十年的亡魂,原本活在五十年前的老香港。

生活在上世紀30年代的如花,自然是沒見過電車,也不了解香港這50年的變化。

上世紀四五十年代是香港工業化的起步時期,蓬勃的經濟發展,濃厚的商業氛圍,讓這個魚龍混雜的小漁港一時間成為國際化的大都市。在吸引了全球目光後,香港還贏得了「東方之珠」的美稱。

但經濟的飛速發展,使得不少古建築被拆,也讓不少人更加懷念以前慢節奏的生活。

如花第一次搭上電車,一隻腳還沒踏上,人沒站穩,車就開了。快節奏的生活,使得電車也沒能照顧婦孺。

如花談起過去的香港,說道:「當年十二少的居停已經拆了,變成一間快餐店,有很多人站在那裡,十分匆忙地吃一些橙色醬汁和物件拌著白飯。」

「士丹利街三十八號,是一間攝影鋪子;皇后大道中三八七號,沒有七樓。皇后大道西的三八七號A,是一座公廁呢。還有軒尼詩道三十八號,賣衣服的。根本沒七十七樓那麼高,還有……」

《圓桌派》里,有一期主題為懷舊,馬爺說自己喜歡以前單純的社會,連打架都很簡單,打完了還能好。以及各大媒體被推崇的「精緻慢節奏生活」,也能反應大家對舊時光的懷念,想脫離當下忙碌的生活,回到日色很慢,車,馬,郵件都慢的世界。

可當李碧華通過如花之口,給我們復活了點滴香港記憶時,往昔的場景在會考歷史不及格的袁永定看來,就像電影情節般陌生,彷彿未曾存在。

我們大多數人也與袁永定一樣,只是簡簡單單的懷念過去,並沒有對歷史有個清楚認識。但或許,真正的懷念,是我們花時間精力去了解後,再通過歷史來檢討現在,凝望未來。

在與如花的幾經往來,袁永定得知,如花原來是塘西顛倒眾生的紅牌妓女。

如花生活非常自在,和姑娘們一起穿旗袍、走路、坐手拉車、認命。理想無法實現, 只得寄情於戀愛。

在一晚上,她遇上讓其一往情深的公子十二少,兩人一拍即合。十二少不僅籌集不少錢財,給如花買下了大銅床,還贈予她一副對聯——「如夢如幻月,若即若離花」。

袁永定也通過如花的描述,開始通過塘西的娼妓史,來了解過去二三十年代的老香港。

當時一戰剛過,中西剛開始交流,香港開始繁華,大家都沉浸在對未來的美好憧憬中,每個人都在慵懶樂觀、慢節奏地生活著。在美國同時期,也盛行像香港這樣的享樂主義,即被稱為揮金如土、藝術的爵士時代。

袁永定在對歷史的點滴補集,並揭開了不少如花的生世之謎後,他幫如花找到了老邁的十二少。

原來,1932年,由於十二少與如花兩人的身份、家庭懸殊,讓兩人決定共赴黃泉。

最終十二少雖然吃了過量安眠藥,但卻得到他人的傾囊相救,撿回一條命,落魄的苟活。而如花則選擇在陰間一直等待十二少,等了50年後,決定申請用七年壽命換取七天的尋夫之路。

袁永定通過對老香港的追憶,以及如花往事的了解讓他開始思考自己和女友的關係。

與如花一心一意的愛情相比,袁永定與女友凌楚娟的吵吵鬧鬧的愛情是多麼的蒼白渺小。但如花與十二少又有著各自的小伎倆,使得兩人分道揚鑣,敗給現實。這也使袁永定放棄了對和諧美好愛情的嚮往,開始珍惜現在,回歸到日常瑣碎小事,走向更遠的路。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