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完二星的時候曾告訴自己,難受,不要再往下學了該去玩了。於是在國慶假期的時候果斷找教練報了幾天海訓,在我的理解里,海訓就和FunDive一樣就是玩的。然而臨去之前才發現,原來海訓是訓練的。。。好吧,反正都是訓練乾脆學個三星吧,還能拿張證,於是就稀里糊塗的學了三星。

相對二星,三星還是很簡單的。一天就通過了,閉氣和動態平游都達到了四星標準。第二天深度也到了32米達到了四星標準,此外還學了單蹼。以下是三星的理論筆記,基本都是考試內容。因為有記筆記的惡習把教材看了兩遍記了一遍。。。具體課程內容待下回分解:)

課程內容:
  • 至少3節理論課程
  • 至少2節泳池課程
    • 第一節
      • 練習恢復呼吸
      • 執行動態閉氣訓練,積累二氧化碳濃度和乳酸效果,至少20輪
      • 動態訓練中LMC或者BO的救援
    • 第二節
      • 靜態閉氣至少2分45秒
      • 靜態閉氣中出現LMC或者BO的潛伴
      • 動態閉氣55米
      • 為動態閉氣的潛伴當安全員至少55米
  • 至少4節開放水域課程
    • 第一節
      • 複習二星課程的各項技巧(鴨式入水,垂直下潛的身體姿態,踢蹼技術)
      • 練習升水後的動作和恢復呼吸
      • 深潛調配重設定中性浮力
      • 法蘭佐
      • 池底有控制轉身動作
    • 第二節
      • 攀繩上升,模擬腿抽筋或者蛙鞋丟失
      • 繼續練習自由落體,法蘭左和踢蹼划水技術
      • 完成至少3次恆定配重潛水的的看護,在至少10米的地方匯合
      • 模擬腿抽筋,從15米深只用劃手上升到水面
      • 下潛到10米,不觸摸繩子的有控 制的轉身
    • 第三節
      • 發現並識別開放水域潛點的優缺點
      • 繼續練習自由落體,法蘭左和踢蹼技術
      • 繼續練習安全員,救援一位在10米深BO的潛水員,包括人工呼
    • 第四節
      • 完成一次至少24米的恆定配重潛水,使用法 蘭左跟自由落體
      • 為其他學員做安全看護
      • 在10米深度摘除面鏡,手拿面鏡上升
      • 拖拽一位失去意識的潛水員到岸邊或者船上,至少50米

理論課程1

  • 浮力
    • 阿基米德定律
    • 中性浮力
      • 身體不上浮也不下沉
      • 淺於10米上升就會比較費力,深於20米下潛會更困難
      • 設置取決於下潛深度,下潛50米的中性浮力比20米的更深,否則大深度負浮力會非常大(就是約深越要減少配重否則上來踢不動了)
    • 自由落體FreeFall
      • 利用負浮力省力,超過中性浮力保持流線停止運動利用重力下落,減少耗氧
本人親自示範!

  • 生理學
    • 循環系統
      • 心臟是把血液輸送到全身的泵,分左右心室。右心室較小把靜脈血泵到肺部,左心室更大把血液運到全身並返回心臟
圖片來源於網路
  • 血液
    • 由血漿,紅細胞,白血球和血小板組成
    • 紅細胞佔36-54%,包含易於和氧氣結合的血紅蛋白
    • 含氧氣的血液是鮮紅的,否則是藍紫色,因此低氧時嘴唇發紫
  • 呼吸系統
    • 吸入的空氣經由氣管,支氣管,細支氣管最後到達肺泡
    • 由於擴散理論,在肺泡中肺與血液之間進行氣體交換
      • 氣體有從高濃度向低濃度遷移的趨勢,擴散速度取決於梯度
圖片來源於網路
  • 肺泡壁非常薄阻擋液體只讓氣體穿過
圖片來源於網路

  • 心血管系統
    • 循環系統和呼吸系統組成心血管系統維持生命
    • 吸入空氣->肺,肺部氧氣轉移到血液流向心臟;通過血液到達各個器官,釋放氧氣收集二氧化碳;靜脈攜帶耗盡氧氣的血液到心臟,泵到肺部呼出二氧化碳

  • 耳壓平衡:下潛隨著壓力增加中耳空氣被壓縮,導致耳膜向內凹陷,為了平衡必須通過耳咽管灌入空氣
    • 耳朵的構造
      • 外耳:耳廓和耳道
      • 內耳:真正的聽覺器官,充滿液體不需要平衡
      • 中耳:外耳向內耳傳播聲波,充滿空氣,必須平衡
圖片來源於網路
  • 鼻竇的構造
    • 面部骨骼包含的四組中空
    • 鼻腔和鼻竇中的空氣對聲音共振並減輕頭部重量
    • 鼻竇會分泌液體阻礙外界污垢,通過狹小的開口排污
    • 當粘液產生速度快過排除速度就會堵塞,以下情況會堵塞
      • 感冒或者過敏
      • 煙霧或者化學品刺激
      • 乾燥(導致粘液更粘難以吸收)
      • 乳製品(增加粘液分泌)
圖片來源於網路
  • 氣壓傷:如果不平衡,耳咽管壁會因為壓力閉合,無法進行耳壓平衡,必須停止下潛,否則就有可能氣壓傷
    • 中耳氣壓傷:為了平衡耳壓,血液被迫進入中耳與周圍組織液(因為液體不可被壓縮)
      • 癥狀:會持續好幾天劇烈疼痛;聽力下降耳朵感覺很滿
      • 如何治療:感染風險很高,建議治療
    • 鼓膜損傷:鼓膜穿孔/破裂,水會進入空腔
      • 癥狀:劇烈疼痛;眩暈;失去方向感;持續疼痛幾天
      • 癒合需要幾天甚至幾個月
      • 如何治療:應保持乾燥直到痊癒.感染風險很高建議治療
    • 逆向堵塞:上升過程中無法自動平衡壓力
      • 原因:鼻竇充血或者耳咽管周圍炎症
      • 癥狀:鼻竇,耳朵疼
      • 如何避免:為了防止,充血的情況不要 潛水,不強行做耳壓
      • 如何治療:吞咽;擺動下巴;儘可能緩慢上升;如果眩暈使用導潛繩
    • 頭套擠壓:貼合緊密的頭套有時會造成積壓,因為耳朵和頭套間的空氣被壓縮。
      • 如何避免:頭套不要太緊;灌一些水;在耳朵部位扎幾個小洞
    • 鼻竇擠壓:下潛的時候鼻竇堵了
      • 如何避免:停止下潛並等待,如果疼痛沒消失終止潛水
      • 癥狀:額竇、眼睛或者上額竇會感覺劇痛;潛水結束面鏡有血則很可能是鼻竇擠壓傷
      • 如何避免:吸氣霧(一杯開水蒸);生理鹽水沖;有問題的一面朝上睡覺;不抽煙;不吃乳製品;不使用空調;保持水分充足
  • 耳壓平衡技術
    • 閥式:捏住鼻子緊閉嘴唇往外鼓氣,使氣體進入中耳
      • 也用於醫學上心臟功能測試,可改變心壓和血壓
      • 自由潛水深潛應該避免(身體朝下,肺部壓縮)
      • 用力會導致中耳損傷
    • 法蘭佐:使用口腔的空氣做耳壓(過不了二星的基本都是不會法蘭佐。。。)
      • 高效省力
      • 用於深潛,水肺,休閑潛水也更容易
    • 如何做法蘭佐(天生的。。。)
      • 鎖會厭(吸氣張開嘴,如果對了氣不會出去;吐光氣張開嘴,不會吸到氣)
      • 捏住鼻孔(陸地聯繫看鼻翼是否能鼓起來)
      • 抬舌根和喉結(照鏡子,喉結是上下動的)
      • 腹部不發力(摸肚子是否肌肉沒有動,頭朝下可以做)

  • 超呼吸:指人為加快呼吸頻率和每次的空氣量(參考碧海藍天),使身體得到過多空氣降低血液中的CO2含量和延遲呼吸慾望
    • 癥狀:興奮;輕微頭暈;頭昏;四肢刺痛;嘴唇發麻;嘴裡有金屬味
    • 壞處
      • 吸慾望是由二氧化碳濃度引起的,濃度過低會導致大腦的血管收縮效應減少供給大腦血流量,造成沒有身體警告的低氧的BO
      • 降低閉氣能力,因為高CO2濃度會橫膈膜抽動會讓心率大幅下降開啟省氧模式
      • 波爾效應,低CO2濃度會讓血液呈鹼性,導致氧氣和血紅蛋白結合過於緊密,不會向其他組織釋放氧氣

  • 低氧和昏迷(BO)
    • 低氧:動脈血中氧分壓過低導致供氧不足
    • 腦缺氧:其他部位供氧充足但是大腦供氧不足
    • 腦缺氧危害:持續一段時間就會抽搐;失去知覺(BO);腦損傷;死亡
    • 輕度腦缺氧癥狀:注意力不集中;判斷力差;記憶力減退;運動協調能力下降;LMC
    • 缺血:血管收縮或者阻塞導致器官供血不足,也會導致供氧不足
    • 大腦缺血:腦部供血不足,可能因為低血壓或者血管受到外界擠壓
    • 道兒定律:氣體分壓定律,混合氣體的總壓強等於其中各氣體壓強之和。
      • 例子:空氣由21%氧氣和79%氮氣組成,那在壓強為1bar時,氧分壓為0.21,氮分壓為0.79以此類推
    • 淺水昏迷(SWBO)
      • 當肺部氧分壓低於0.1bar時,大部分人因為身體保護機制會昏迷
      • 例子:加入10米時氧分壓變成了0.2bar不會昏迷,但是上升過程中氣壓降低導致氧分壓也會下降,當到0.1bar的時候就會昏迷
      • 例子:10米時氧分壓為0.18bar時,幾乎可以肯定會在4米到水面之間昏迷
      • 這就是為什麼最後10米是最關鍵的部分(BO基本都在淺水發生)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