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陳學冬 阿雅 最後一段旅程:他們到雲南給山民放電影,一同體驗了老式電影放映

第10期搶先看:陳學冬聽電影放映員家庭悲慘經歷,兩人酒後抱頭痛哭!預?

m.v.qq.com圖標


《奇遇人生》迎來了第一季的最後一期。

真的好捨不得,

這麼優秀的綜藝節目。

已經開始期待第二季了,

導演團隊快點籌備呀~

這是我每周的精神食糧。

看到第十期題目的時候彷彿一下子把我拉回六七歲,

那個時候我生活的地方也四面環山。

媽媽工作的廠子每逢一段時間就會安排職工及其家人們在街上戲檯子前面的空地一起看電影。

距離放映時間還早,

大家就提著小板凳,

手裡拿著一大瓶熱水,

兜里揣著幾把花生瓜子,

從家裡出來到街上佔位置。

放的什麼電影我基本上都忘的差不多了,

但我卻對那時候的氛圍記得一清二楚。

左鄰右舍、三五好友坐在一起一邊看電影一邊感慨,

孩子們坐不住在戲檯子前跑來跑去,

家長跟在後面低聲呵斥。

那麼熱鬧又溫馨的景象,

現在實是難得。


楊明金是一個好堅強的人。

阿雅對楊明金家裡發生的不幸而感到抱歉,

楊苦笑著說:

「這個不怕,這個也只能說是人的一個災難。」

「人都有坎坎坷坷,這個事也很正常。」

其實他背著阿雅和陳學冬時眼睛裡一閃而過的悲痛,

我看得到。

生活對於楊明金是殘酷的,

但他為了十一歲的女兒,

為了病床上的妻子,

只能看開了往前繼續走,

日子還是要繼續過,

即使人生路上布滿荊棘。

就像陳學冬說的:

「因為生活不可逆「


我有些時候會覺得命運不公,

楊明金一個那麼努力生活的人,

一個那麼努力微笑面對一切傷痛的人,

一個不願總是麻煩別人的人,

一個懂得感恩的人,

一個在乎別人感受永遠多於自己的人,

一個勤勤懇懇,朝著自己的夢想努力奮鬥的人。

為什麼要讓他經歷那樣的痛苦……

在我好難過好難過的時候,

《奇遇人生》告訴我人生百味不只有苦

開心的事一直都騎著快馬在追趕著我們呀……

四人站在山上大聲吶喊時,

我心裡的壓力和難過似乎也舒展了許多。


陳學冬問楊明金為什麼不讓琳琳去看看媽媽……

楊明金找出手機里妻子燒傷的照片給陳學冬看

「我害怕琳琳看到她媽媽的樣子」

「你說我怎麼敢讓楊琳琳看……」

「她還要讀書啊……」

發生意外後,楊明金什麼都不說,

默默扛起一切。

給陳學冬看過照片後是他第一次在節目中哭,

之前那麼多次提到這個事件,

他都沒有哭過。

還記得《請回答1988》裡面德善的爸爸嗎..

「大人們也會疼,

大人們只是一直在強忍著,

忙著做作為大人應該做的事

用故作堅強來承擔年齡的重擔。」

最後,

真心祝願楊明金一家人今後的生活,

平平安安,幸福無憂


為什麼他那麼堅強?因為生活不可逆。」

從放開我北鼻開始,我就覺得陳學冬是一個很溫柔的人,很受小朋友喜歡並且能把小朋友照顧得很好的人一定是好人,我一直固執地堅持著自己的觀點。

奇遇人生從開始到結束都可以說是一個很安靜的,沒有過多衝突的節目,讓人看完後會去思考,回味,沒有故意引人注目的噱頭,沒有故意製造的假象,只有平凡人的苦平凡人的甜還有平凡人正過著的平凡生活,它讓我們能從這裡面窺探到自己人生旳一角以找到溫柔的共鳴。

這一期的配樂每次音樂響起來都可以賺走我一滴眼淚。山村公益電影放映員也是我小時候的記憶,一放暑假就會去奶奶家玩,那時候老人家睡得早家裡又沒電視,一到七八點吃完晚飯一群老太太老爺爺就坐在院子里搖扇子聊天,我去奶奶家玩最開心的就是聽到電影放映員今天要來。

那時候放的大多都是些黑白的抗戰電影,畫面帶著粗礪的質感,平原游擊隊和劉三姐好像是最經常放的兩部電影,每次爺爺一聽到是這兩部電影就會騎著很抖的自行車把我帶到放映的地方。

放映的地方不包座位,有些人站著靠著樹看,有些人帶小板凳,我一般騎在爺爺脖子上看,vip席位!可惜現在已經沒人的脖子能承擔起我這個千斤頂了。

而主人公楊金明是一個很典型的中國式父母,只要兒女過得好就算他再苦再累也沒關係,

生活的不幸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突然降臨,在降臨的那一剎那我們會錯愕,會不解,會憤怒,人生如此沉重,卻還是需要我們去面對,在災難面前,我們雖渺小,但堅強。

我還是想再提一句,雖然父母這樣做是為了我們好,但其實作為兒女也同父母的心情一樣不希望看到父母過得不好,幸好陳學冬在這個寒冬拉了他們一把。

他所說的自己與父親關係不好其實在我周圍是很常見的一件事情,從小我和我的父親如果媽媽不在家我們可能一天一句話也不會講,在中國父愛情感缺失很嚴重,父親的形象高大卻沉默,他們永遠不會過多地去表達自己,像表達愛意是一件不必要的事情,我很羨慕那種擁有一個耐心從小陪著自己長大的父親的小孩,做得好了會誇獎地摸摸你的頭,做得不好會溫柔地告訴你什麼是正確什麼是錯誤,我也一直在尋找這樣的男孩子(順便提一句:有意者電聯

其實我小時候因為爸爸嚴厲的責備和吹毛求疵的要求也討厭過他,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和他之間的關係逐漸變得平和,他在我眼裡永遠像一座沉默的島嶼,遙遠卻又觸手可及,我雖然毫不猶豫地堅信他是愛我的,卻又始終對這份愛保留一絲嘆息。

陳學冬對愛的渴望像一個孩子,我希望他能找到屬於他的溫暖的擁抱,這條路很長很遙遠,然而因為抱著對未來的希望顯得沒那麼黑了。

從他的話語里真的能感覺到他的溫柔,網路上的那些風風雨雨,只有溫柔而又堅強的人才能度過,我始終相信一個人的幸運總量是守恆的,現在的不幸是為了未來的幸運。人生萬苦,有一甜是一甜。

如小s所說:幸福我不敢說,但是拜託平安


收官之作沒有煽情,卻讓人感動。雖然嘉賓是陳學冬,但這期我想說說電影放映員—楊明金,一個最普通的父親。面對了心愛孩子的死亡與妻子的重傷、以自己的方式保護著孩子。

節目的最初,他跟女兒的對話是十分的日常,忍不住想起自己跟父親的每次對話,有些嘮叨的叮囑,哪怕現在已經長大,也一如往常。

面對阿雅與陳學冬的到訪,他十分的熱情,多次感謝他們的到來,跟他們陳述事故發生的過程,「若無其事、談笑自如」。阿雅說:他怎麼這麼堅強。——他只是迫不得已

他依舊住在破舊的房屋中,用這出過事故的廚房做飯,他說「畢竟是要吃飯的,不吃飯不行」,樸素又真實。不管面臨多大的苦難,依舊要堅強的生活,這就是人生,不會因為傷心而停止前進。陳學冬說不知道電影放映員是什麼樣的,我也不知道。在偏遠的雲南山區,一個瘦弱的男子背負沉重的設備,跨越江河去村落放著古老的膠片電影,而他的本職是修輪胎。他的堅強終究還是會被識破。他不是瀟洒,只是他還有工作、家庭要去支撐,無法去脆弱。他不讓女兒去看媽媽,不是因為時間和距離,而是怕她無法接受這個現實—媽媽受傷嚴重

他是愛著女兒和家庭的,好像沒有什麼交流,只是一個中年男子的不善言辭。像許多中國傳統的父親一樣,不會表達,只能以自己笨拙的方式去保護著孩子不受傷害,雖然過程可能會產生誤解,但何嘗不是愛呢。

這一期看下來太過真實了,好像紀錄片一樣,只是把故事講出來了,只是把他們拍出來了,卻忍不住的有代入感。楊明金的女兒也有著不同於同齡人的成熟感,事故發生後,她的第一次哭泣,她坐在一旁寫作業、收拾,不去打擾任何人的安靜,讓人忍不住心疼。孩子的眼中依然有光,就夠了。

其實每個人的人生都很神奇,哪怕我們平淡的一日三餐、跟父母的日常寒暄、抱怨生活的不如意,都組成了每個人的奇遇人生。我期待著,第二季,還會再來吧。

很久之前喜歡的一位明星就是陳學冬,剛好趕上了這麼真情實感的綜藝節目 只想說一句:真好

面對生命的無常,陳學冬說道,「人就是很脆弱」。雖然沒有過類似的經歷,他還是默默陪伴在阿雅身邊,他說,「這提醒我們每天要跟家人朋友過得好,人是有美好的回憶的,最傷心的事情是你沒有回憶和快樂」。

希望陳學冬越來越好吧 不要被輿論影響 開心最重要鴨??


親情,世上最柔軟的兩個字…

【人無論有多麼複雜的面孔,永遠會有一處叫「親情」的軟肋】

小S聽說小象親眼看著媽媽被射殺的遭遇後,聯想到家中的孩子,瞬間淚眼朦朧,感性得一塌糊塗;個性爽朗的宋佳回想起這麼多年,一直對爸媽疏於照顧,愧疚的淚水奪眶而出;白舉綱聊起父親,幸福、驕傲的神情令人羨慕;趙立新提起與自己不甚親近的兒子,一時五味雜陳·····

親人,是世上最柔軟的兩個字。在《奇遇人生》中,大多數嘉賓在想到自己的親人時,都會有所傾吐,有所分享,但最後一期的陳學冬卻是個例外。

在和阿雅去村裡招攬觀看電影的觀眾時,陳學冬看到了一個動人的情景:村子裡一個青年人,背著兒子站在屋前,和老邁的父親聊天,而背上的孩子睡得正香。

陳學冬對阿雅說:「蠻溫馨的,爸爸跟兒子,再是爸爸跟兒子。」阿雅順著話頭追問:「你會想念你爸爸嗎?」

陳學冬不假思索地回答:「不會啊,沒有什麼好想的。」話題戛然而止。

【說從不思念爸爸的孩子,卻在腦海中將「父親」描摹過無數次】

說起父親,陳學冬就像一個冷酷、緘默的孩子。但有意迴避談論到自己父親的他,卻在父子代際關係的問題上,有格外細膩的想法。

電影放映員楊明金在開車時叫了女兒琳琳三聲,但都沒聽到女兒回答,便嗔怪孩子道:「怎麼話都不說?」坐在後排的陳學冬忙著幫忙解釋:「她一直在回答,只是嘴巴里喊著零食,比較小聲。」

坐在楊明金父女一旁的陳學冬,像看珍寶一樣地審視著他們父女的感情,又小心翼翼地想要加以保護。

後來去緬甸邊境小鎮放電影,阿雅和琳琳聊起受傷住院的楊媽媽,文靜、乖巧的琳琳第一次掉了眼淚。作為父親的楊明金便向陳學冬打聽:「我的姑娘為什麼哭?」陳學冬沒有直接告訴楊明金原因,而是轉了個方向,說:「你要跟她聊聊她為什麼哭。」他看出了這位父親在與女兒溝通問題上的手足無措,堅定地表示:「要跟她聊啊,你做爸爸的。」

要跟孩子溝通,這是在陳學冬心中,父親理應遵循的規則。而在某種程度上,這也讓我們看到了他期待中的父親的模樣。

家長是孩子成長的一面鏡子。父親的為人處世,會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孩子。「我將來絕對不會像父親那樣」和「我將來要成為一個爸爸那樣的人」就是這種「父子代際影響」的兩種代表性情況。

而將父親視作偶像的白舉綱就像後者。因為對自己父親崇拜,他憧憬著成為一個如他父親一般的好爸爸,還說希望以後也和自己的兒子做兄弟。

那麼絕口不提父親的陳學冬呢?

【即使被親人傷害過,也不曾懷疑親情的溫暖】

陳學冬不是一個在親情蜜罐里長大的孩子。他很自立,自立到可以左手拿碗,右手熟練地打雞蛋。被楊明金問:「會做什麼菜?」他回答說:「什麼都會。」楊明金不信,陳學冬也不解釋,談笑間的笑容里卻有些苦澀的意味。

陳學冬的大姨曾在某節目中講述過他小時候的故事:因父母離異,他很小就失去了父母的陪伴。奶奶和大姨因照顧不過來,甚至把他送去全托幼兒園。陳學冬曾一邊哭一邊說:「你們大人都不要我了。」

對於很少感受親情的他來說,「擁有」就是一件遙不可及的美好夢想了吧。這也是為什麼聽到楊明金說:「萬一有她同學到家裡面,看見她媽媽,我怕她不好意思」,陳學冬會表示不理解吧。畢竟在他心中,無論是富有的或貧窮的、美麗的或醜陋的、健康的或疾病的,只要是親人,都是命運最珍貴的饋贈。

在浮浮沉沉的人世里,傷人最深的,是骨肉血親的背叛,但最能給人支撐的,也正是親人的陪伴。親人的羈絆是無法隱藏的軟肋,但倘若遭遇背叛,也不懷疑親情的溫暖,也不吝惜發散光熱,那無論世界如何冰冷,你都擁有了可以與之抗衡的溫暖鎧甲。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