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臺灣

葡西之旅(15)─高第建築

    如果說巴塞隆納是一頂金碧輝煌的王冠,那麼高第建築便是王冠上那耀眼璀璨的鑽石,到了巴塞隆納而不去看高第建築,就如入寶山空手而返。

    高第(Antoni Gaudí i Cornet在1852年6月25日誕生於巴塞隆納附近的雷烏斯(Reus),父親是世代相傳鑄銅鍋爐的工匠,這樣的環境造就了高第良好的空間解構能力。

    高第從小便立志要當建築師,15歲時,就參與了修道院的修復工作。1869年,他離鄉來到了巴塞隆納,1874年考入加泰隆尼亞省立建築學校,之後,進入了建築師事務所學習。

    1878年,高第帶著自己的建築模型到巴黎世界博覽會參展,受到富豪奎爾(Eusebi Güell)的賞識,為奎爾設計、改造了多棟建築,高第的才華因此得以充分發揮,畢生未婚的他將所有精神投注於建築設計,表現了強烈的個人風格,並影響了現代建築,成為西班牙的驕傲。

    「奎爾公園」是高第為奎爾設計的代表作,位於巴塞隆納的El Carmel山上,建於1900~1914年,原先是打算建成住宅區來賣的,但花了那麼長的時間,最終卻只建了兩座房子,於1904年開始出售時更是乏人問津,無可奈何地,高第只好在奎爾的請託之下自掏腰包買下一棟並入住,這座房子於1963年成為高第住宅博物館,並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

    在晨光中,我們前往奎爾公園參觀,從公園的最高處進入,平臺的周邊是蜿蜒的座椅,椅背上有馬賽克的拼貼,道地的高第風格:曲線+馬賽克。

    往下俯視,望見兩棟房子彷彿童話故事裡的糖果屋一般,屋頂美麗的裝飾在羣屋當中有如鶴立雞羣。

    下望公園入口,左手邊便是百柱廳,屋頂的排水口精心設計成猛獸造型。

    走道是傾斜的石造拱廊,粗獷的原始感,彷彿走在史前的洞穴當中。

    平臺底下的百柱廳,石柱投射地面的光影營造出寧謐的氛圍。

    廳頂的馬賽克圖案高雅絕倫。

    百柱廳前的變色龍噴泉也是由馬賽克裝飾,造型獨具風格。

    就連牆面設計都那麼講究,每一塊圖案都不相同,精緻且富有創意。

    這一幢房子建築高雅大方。

  「米拉之家」(Casa Milà)是高第知名的建築作品,位於巴塞隆納市區。當時60歲的米拉為了和一位年輕富有的寡婦結婚,特地請高第為他設計房子。

    這幢建築造型奇特,沒有任何直角,所有角度都修飾成圓形,屋頂煙囪的外形是鐵甲武士,水塔、通道被設計成玩偶,屋子落成後,當地人無法接受其獨特性,稱為「毒蛇之窩」。

    米拉過世之後,子孫不堪流言之擾,將米拉之家賤價出售,淪為賭場、超市,形形色色的三教九流入住,搞得烏煙瘴氣,最後由銀行接手買下,重新整理,經營成目前的局面。

米拉之家共有六層住宅,一層閣樓,這是由中庭向上仰望的照片。

開放參觀的是頂上三層:頂樓、閣樓及六樓。參觀的人很多,我們在一樓排了好長隊伍買了門票,便搭電梯直上,參觀頂樓。

觸目所見就是著名的鐵甲武士煙囪,香菇頭造型的排氣孔真的看起來像一羣鑽動的蛇,漫步其間,彷彿踏入另一個異想世界,說實在的,這麼前衛的設計,即使在今日,恐怕也沒有多少人能接受在自家屋頂上出現這樣的東西。

從屋頂下望天井。

閣樓裡展出米拉之家的模型及傢俱。

       閣樓內部為拱形磚造。

 

由六樓的窗戶望出去,每一扇窗同中有異,可以看出高第設計的用心與細膩。

六樓展出當年的室內佈置及傢俱。

    「聖家堂」是以耶穌聖經的故事為主題的教堂,1882年由建築師法蘭西斯科設計興建,他與出資的宗教團體意見不合,因此拂袖而去,於是宗教團體找了年僅31歲的高第來接手。

    高第接手後,將法蘭西斯科的哥德式風格重新設計成「加泰隆尼亞現代主義」式的建築,他將畢生心血投注在聖家堂的設計之上,從衣履光鮮蛻變為生活簡樸不修邊幅,走在路上常被誤認為是乞丐,1925年,他乾脆搬到工地去住,好全心全意傾力於教堂的設計建造。

   1926年6月7日,高第在街上遭電車撞擊,身上沒有任何証明文件,被當成了流浪漢,錯過了搶救時機,因而去世,他的死造成了莫大的震撼,舉國哀悼,為他舉行了一場隆重的葬禮。

    高第的聖家堂設計富有強烈的自然色彩,他以許多動植物的形態來設計教堂,並將聖經的故事以圖畫的方式呈現出來。

    教堂有三個立面:東側的「誕生立面」、西側的「受難立面」、南側的「榮耀立面」。

  「誕生立面」建於1892~1930年,高第去世時尚未完成,「受難立面」建於1954~1977年,「榮耀立面」目前還在建造當中。

  高第去世後不久,西班牙發生內戰,他所製的建築模型在戰火中碎裂,經數年的復原組合,再根據模型復工,目前仍在施工當中。

  我們前往聖家堂參觀時,由「誕生立面」進入,壁上一幅幅生動的聖經故事雕塑,敘述著耶穌誕生時舉世歡騰的喜悅。

進入教堂,高聳的石柱有如巍峨的樹幹,在穹頂擎起許許多多星狀的美麗花朵,彩色玻璃的光影繽紛,整體的感覺不是傳統教堂裡的那種肅穆,而是彷彿置身大自然森林裡的那種自在。

地下室裡,展出高第的建築模型及設計圖。

從「受難立面」出來,牆上的雕塑是由雕刻家 Subirachs按照高第所留圖稿,雕刻了耶穌被釘十字架受難昇天的故事。

這張照片是從米拉之家頂樓遙望聖家堂所攝的。

夜裡的聖家堂,靜靜地散發著動人心絃的力量。

高第是虔誠的天主教徒,聖家堂是他為最大的客戶天主所建,這麼偉大的建築,其實也是那最偉大的造物主透過高第,為祂自己而建的,所以,聖家堂才會如此完美輝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