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從出生到第18個月,是接種疫苗的密集期,尤其是前六個月,所以寶爸寶媽們千萬要提前儲備好這方面的知識,不要錯過接種時間。接種疫苗在一些地區是寶寶未來上學的必要條件,很多地區不接種疫苗,是不能入學的。國家必須打的一類疫苗,有一些替代方案,既安全可靠,又讓寶寶少打很多針。如果不主動詢問,很多社區醫生會忘了告訴你。本文盤點了一類疫苗和二類疫苗接種方案,以及前後注意事項。

本文你可以瞭解到

  • 國家一類疫苗接種計劃
  • 社區醫院可能會忘記告訴你的效果更好、更安全的替代疫苗
  • 推薦接種的二類自費疫苗
  • 寶寶疫苗接種前注意事項
  • 寶寶疫苗接種後注意事項

1.國家一類疫苗接種計劃

一類疫苗是政府免費向大家提供,同時有的疫苗不接種可能不給入學的,附了一張疫苗接種圖,便於大家收藏(需要高清的,請私信我)。

寶寶疫苗接種大盤點,社區醫院可能忘告訴你的“更安全疫苗”

2.社區醫院可能會忘記告訴你的效果更好、更安全的替代疫苗

國家必須打的一類疫苗,有一些科學替代方案,不僅安全可靠,關鍵還可以讓寶寶少打很多針。如果不主動詢問,很多社區醫生會忘了告訴你。

寶寶疫苗接種大盤點,社區醫院可能忘告訴你的“更安全疫苗”

1)五聯疫苗

五聯疫苗:滅活脊灰-百白破(百日咳、白喉、白喉)-Hib;可以替代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而且五聯包含了免費疫苗裏無法涵蓋但又非常重要的hib疫苗。最關鍵可以減少寶寶接種的針次和疼痛,減少到爸爸媽媽一次有一次跑到醫院次數,引起的不良反應更少而且不會帶來額外的副作用 。

2) 四痘疫苗(麻疹+風疹+腮腺炎+水痘)/水痘疫苗

水痘的傳染性強,兒童普遍易感。一旦感染水痘,需要居家隔離2周左右,對兒童、學生正常的生活、學習造成重大影響。水痘疫苗針對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既可以預防水痘,還能預防以後可出現的帶狀皰疹。所以,是非常建議接種的,最好是能接種2劑(間隔≥3個月)。

相比水痘疫苗,有條件的話還可以選擇去香港接種四痘疫苗(麻疹+風疹+腮腺炎+水痘)一共兩劑。但缺點是一歲纔開針,國內麻風疫情還比較嚴重,所以建議在大陸生活的話,可以就按照大陸的麻腮風水痘接種程序接種,或者8月齡時先在大陸接種一劑麻風,一週歲再去香港接種四痘疫苗。

另外多說一句,雞蛋過敏是可以打麻風的!

3.推薦一下比較值得打的自費二類疫苗

1)先說說一類疫苗和二類疫苗的區別

我們國家的疫苗分爲一類(免費)疫苗和二類(自費)疫苗。

一類疫苗:屬於國家出錢讓你免費接種的,是計劃免疫中必須要接種的疫苗,(不接種是不能上幼兒園和小學的哦),每個寶寶有一個自己的綠色的疫苗本(在社區領取),寶寶每次接種後社區負責接種的工作人員都會在上面做標記。

二類疫苗:即擴大免疫疫苗:增加了很多一類疫苗所不包括的疫苗種類,是自費的疫苗。不是必須注射的。

二者區別:但一類和二類疫苗的區別僅僅是付費方式的不同,它們之間並沒有明確的區隔,很多發達國家一類免費疫苗的種類會更多,也許隨着時間的發展,我們國家一些二類疫苗也可能逐漸被歸入到一類免費疫苗中。所以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給寶貝有選擇性的接種二類疫苗。

2)推薦接種的二類自費疫苗

1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肺炎在2歲以內的小寶寶中致死率最高的疾病,而且新生兒患肺炎的概率很高,所以肺炎13價還是非常值得打的。肺炎13價的接種時間是在2、4、6、12~15月齡各打1針。有些省份要求第一針必須在6m30d之前接種一歲之前打完前三針基礎針,如果超月齡被拒絕接種的話可以去香港接種,沒有月齡限制。

手足口:手足口疫苗(EV71)大約能預防40%的手足口輕型病例,70%的重型病例。也就是說,接種完手足口疫苗不等於再也不會得手足口病,但至少不會感染ev71手足口病毒,不會引起重症。

輪狀病毒:輪狀病毒會引起的嬰幼兒腹瀉,潛伏期一般爲1-3天,在秋冬季高發。5歲以下兒童很容易受到輪狀病毒的感染,且6 個月到2 歲的寶寶發病率最高。病情主要表現爲急性腹瀉,常伴高熱、嘔吐、腹脹和腸鳴,嚴重者可能出現脫水、器官衰竭。輪狀病毒疫苗屬於口服疫苗,是預防輪狀病毒感染的有效措施,就算接種後仍然感染了輪狀病毒,往往症狀比較輕,可以降低住院的風險。

​國產的輪狀病毒疫苗沒有得到世界衛生組織的推薦,所以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去香港吃進口的輪狀病毒疫苗。進口輪狀病毒疫苗有兩種,單價疫苗Rotarix (RV1)有2劑,第1劑最早在6周齡吃,第2劑和第1劑間隔至少4周,第2劑最遲在24周齡吃;五價疫苗RotaTeq (RV5)共吃3劑,建議在2、4、6月齡吃;第1劑要在6~12周齡吃,各劑之間間隔4~10周,所有劑次要在32周齡前完成。另外進口輪狀病毒疫苗要儘量按推薦的時間去吃,因爲是有年齡限制的,周齡太大的話就不能吃了。

4.寶寶接種疫苗前的注意事項

  • 記準時間並攜帶《預防接種證》(小綠本):每種疫苗接種完第1劑之後,醫生都會幫你把下一劑的接種時間寫在《預防接種證》上,一般同一種疫苗間隔時間是30天以上,不同疫苗之間要間隔15天以上。都是隻能推遲不能提前。如果寶寶在計劃接種日期突然不舒服的話可以推遲打針,如果小月齡寶寶已經有好幾針都沒有來得及打也沒關係(比如1個月左右的寶寶黃疸值高、溼疹嚴重、感冒等情況)後面等身體康復以後醫生可以同時給寶寶接種兩種以上不同的針劑。
寶寶疫苗接種大盤點,社區醫院可能忘告訴你的“更安全疫苗”

  • 接種前給寶寶洗好澡(疫苗接種後24小時不能洗澡的),換上方便穿脫的衣服。
  • 接種前及時和醫生溝通寶寶的身體狀況。一般發燒感冒等引起寶寶不適的情況下需要痊癒7天后纔可以接種疫苗。

5.寶寶疫苗接種後需要注意事項

寶寶疫苗接種大盤點,社區醫院可能忘告訴你的“更安全疫苗”

1)接種後要停留觀察30分鐘,寶寶沒有不良反應的話纔可以回家。

2)24小時之內不要給寶寶洗澡,防止接種部分感染。

3) 避免寶寶用手抓撓接種部位,保持接種部分的乾淨衛生。

4) 接種後局部如果有紅腫、硬塊的話,在48小時後用熱毛巾隔水熱敷一會兒(卡介苗除外)

5) 口服脊灰疫苗半小時內不能進食任何溫熱食物或飲品,其中包括母乳。

6) 接種疫苗後如果寶寶輕微發熱,食慾不振,煩躁哭鬧等現象,寶媽們不要驚慌,耐心陪伴寶寶,注意觀察寶寶的精神狀態,一般一天就恢復了。如果發燒在38.5度以下的話可以物理降溫(洗溫水澡、用溫熱的毛巾擦拭額頭腋窩等)高燒請應立即帶去就醫。

7)支付寶出了追溯疫苗信息的功能,掃描藥盒上的以數字8打頭的20位數字身份證編碼就會顯示包含藥品名稱、廠家、批號、有效期等相關信息。 以後給孩子注射前可以先查一下更安心。

但是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接種疫苗時正處在某種疾病的潛伏期或前驅期,接種疫苗後巧合發病,這叫“偶合症”,跟疫苗沒關係。比如流感疫苗是滅活疫苗,不會導致得流感。接種流感疫苗後可能會出現發熱、寒戰、頭痛、肌痛、關節疼痛、不適、疲勞等不良反應,但通常1~2天就會自己消失。如果這些症狀持續超過3天,或有流鼻涕、鼻塞、打噴嚏、喉嚨痛、咳嗽等症狀,那很可能是因爲接種疫苗前感染了普通感冒或流感病毒,而不是疫苗導致的。

總結一下:有的社區不會主動推薦二類疫苗,有些寶媽想給寶寶打但是沒有提前做好攻略延誤了接種時間而耽誤了接種,所以下面的時間計劃表可以有選擇性的參考:

1) 孩子滿2個月大時,去跟醫生說,想給孩子打“五聯疫苗”和“13價肺炎球菌疫苗”,讓醫生幫你安排。

2) 孩子滿3個月大時,去跟醫生說,想給孩子打“A+C羣流腦結合疫苗”,讓醫生幫你安排。

3)孩子滿6個月大時,跟醫生說想給孩子打“手足口病疫苗”和“流感疫苗”。

4) 滿1歲時,跟醫生說想打“水痘疫苗”。

5)滿3歲時,跟醫生說想打“ACYW135羣流腦多糖疫苗”。

6) 滿4歲時,問醫生能不能打第2針“水痘疫苗”和“麻腮風疫苗”。

7) HPV疫苗就不建議按醫生的安排打了,可以參考我上面說的,9~14歲只要打2針,2針之間間隔6~12個月。

最後希望每位寶寶都能健康快樂的長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