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是实践,而知识可以是经验也可以是理论,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用所学知识借以利用可以验正经验,最根本还是知识来源于前人实践经验当中萃取的精华同时经验也并非适用于百分之百。
个人认为知识是对经验的高度提炼和总结,偏向理论,经验来自于实践,是依据过往事例的处理方式对现在决定的一种支持。


这与哲学的实体理论的发展有关。

在希腊哲学中,实体被提出是柏拉图在《巴门尼德篇》八组一推论的结果,是亚里士多德《范畴篇》的结果,柏拉图把存在理解为不变的多个客观理念,理念是最高的实在性,那么经验作为可变的现象就是虚假,所以,知识是理念,流变现象只是知识的幻象。因此造成了「无穷回溯性问题」和「不变理念如何产生现象的问题」,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出现了「拯救现象运动」,有限的个别事物,是事物被称之为事物的源头,他通过形式质料分析,认为源头只能分析到「作为存在的存在」——「实体」那里,并把个别事物当做「第一实体」。从而肯定了经验科学,现象界是创制科学,经验和知识在亚里士多德那里有了初步的和解,但是他自身也有很多很多的矛盾。

在中世纪哲学,有持经验不是知识,只是完满完全的上帝的造物一派和共相只是空气振动是一组名称的两派对立,唯名和唯实论最终都无法战胜对方,哲学称为「形而上学纷争的战场」,阿奎纳和奥卡姆最终把哲学问题的无解性,称之为「耻辱」,经验和知识是否统一成了最大的问题。

近代哲学或西方现代哲学自笛卡尔始,笛卡尔认为「哲学应该成为科学」,需要「确定性」,然后在其沉思中,他把「我思规定我的对象」这条原理,扩大到经验,表现为「通过我思规定」,「物理实体」,「心灵实体」和「上帝实体」可由「数学,物理学和形而上学进行先验规定和认识」。经验和知识的尝试统一在近代以「先验层面」是「有所关系的,但是根据和源头有先后关系,我思有原理和根据的作用,认识我思就是认识理性能力」。在经验主义中,休谟,洛克,柏克莱都认为「经验才是知识,经验代表著可操作性,检验性」,如果知识不能操作和检验,就像笛卡尔和莱布尼茨,那么仍然同「中世纪」一样不可能。

此时的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都认为,知识和经验有关系,但理性主义认为,理性具有根据和原理的能力,是知识的源头,高于经验。但是经验主义认为,理性只不过是身体力量,是通过经验来发挥作用和表象自身力量的。

最后,就到了「强主体主义,强理性主义」的康德,费希特那里,知识就是经验,如同纯批开始说的一样,「我们的知识只能是经验,但又不完全是经验。」

到了现当代,德国哲学实际上变化不大,观念论继承了黑格尔和斯宾诺沙的传统。没有人在对「知识」产生怀疑了,而更多的是问「经验问题」,「存在者为何是存在者,即为何在者在而无不在」和「在场问题」。英美哲学则发生了太多太大的变化,但是「经验问题」变成了「事态结构」的「发生或不发生的可能性问题」,也变成了「科学实在」如何「还原」而「反映和再现」问题。

很赞同楼上的回答

知识是理论,经验是实践

直接学习到的是经验,针对某一特定情况的实践,能够总结归纳成通用的抽象模型才是自己的知识


现在大多数知识归根结底其实就是经验。只是根据一种现象然后自己总结出来某种模型或者理论往这种上面套,能够在某个范围内推广这个理论那么就成了知识了。其实我们很无知的,很多东西根本解释不好。
知识是理论,经验是实践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