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中心學派遊戲治療CCPT

起初被Axline稱為非指導性遊戲治療,其應用個人中心學派理論到遊戲治療裡

,發展而成的學派,認為遊戲治療並不是指導兒童該怎麼做,而是與兒童建立良

好的關係,讓兒童能夠表現出真實的自己,Landreth指出CCPT是一種哲學觀點

,它包含的生活取向超越了遊戲室的範圍,治療者相信兒童有一種天生的成長

和復原能力,讓他們有能力引導自己的成長經驗,提供兒童一種非侵入性的治療

方法

(一)八項原則

     (1)治療者接納兒童真實的一面,對兒童有真正的興趣,並發展溫暖.關懷之關

         係

     (2)治療者無條件接納,寬容地讓兒童自由表達出其真實感受

     (3)建立溫暖友善.安全.許可之關係

     (4)敏於辨識兒童真實的感受,並回饋給兒童讓其領悟

     (5)尊重兒童有能力解決自己的問題

     (6)由兒童帶領治療過程及談話,治療者跟進

     (7)不必急著追趕治療進度

     (8)只能訂下一些限制以符合真實世界,以及治療關係中應負的責任,前提是

         協助兒童接納個人及關係中之責任

(二)治療者的角色

      (1)相信兒童有朝向健全發展的天生能力,所以會創造一種環境,讓這種天生

          的療癒過程能在其中不受干擾的運作

      (2)Landreth指出治療者與兒童的關係應當是真實的,兒童中心遊戲治療的

          治療者角色是一種存在的態度,而不是一種做治療的態度

      (3)治療者提供一種溫暖關愛及接納兒童的環境,其是為了讓兒童在探索經

          驗的過程中,變得能夠自我增強及自我評價

      (4)敏感的了解,治療者努力了解兒童主觀世界的內在參考架構,治療者要拋

          開自己的經驗.思想和期望,才能夠對兒童的個人特質.活動.經驗.情感.想

          法及願望有敏感的了解

      (5)治療者反應所觀察到的兒童情緒的表達,相信兒童會自發地糾正治療者

          的錯誤反映,目標是讓兒童意識到其情緒,並且增進情感的分享

 (三)Guemey指出的原則

      (1)兒童具有個人的責任,而不是由治療者強加治療事項

      (2)不是針對特定的問題或症狀

      (3)治療者接受兒童所表達出來的現實,而不會去糾正或影響它成為正確的

          觀念

      (4)不能只是被部份地遵循或採用,若要這個理論能夠成功使用,就必須完全

          地遵循它

      (5)若治療者不信任治療關係,而在治療進展緩慢時引進其他方法或技術,那

          麼就會喪失它的效果

  (四)治療階段

       (1)準備階段

           特徵為測試界線.較低專注力和試驗性的遊戲活動,及提升對治療者的信

           任

       (2)攻擊階段

           特徵是兒童攻擊程度

       (3)退化階段

           特徵為攻擊行為的減少或消除,對兒童而言並不是一個一致的時期,而是

           像鐘擺一樣,在獨立和依賴行為之間擺盪

       (4)熟練階段

           兒童的遊戲反映出能力感及情緒控制,遊戲主題往往會是日常生活的情

           節

  (五)治療過程

        (1)Landreth認為10~12次或低於此次數是屬於短期治療,最適合發展性問

            題或多種兒童其的困難

        (2)Landreth建議對於具有嚴重情緒問題或長期創傷經驗的兒童,應使用12

            次以上的長期治療

        (3)使用短期治療已被證實對慢性疾病.學習障礙.行為問題.情緒調整.目睹暴

            力.及低自我概念等困難是有效的

  (六)設限

        (1)只有在為了幫助兒童與現實連結,及讓兒童在關係中負責的必要情況下

            ,才能對兒童的行為設定限制

        (2)設限的主要層面為幫助兒童避免危險行為

        (3)治療者了解並接納兒童的情感,但是實際上不會容許兒童違反限制或規則

        (4)設限對於以行動宣洩的兒童而言是最重要的治療方法之一

 

引用網站:

遊戲治療諮詢網站

http://playtherapy.heart.net.tw/question2.php?belong_qud=18&action=list_qud&user_kind=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