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虹本無路,走得人多了就有了「服務區」】

提起高速公路或是國道兩旁的服務區,想必有駕駛經驗的米娜桑算是司空見慣了吧。

然而,對於大部分小夥伴來說,除非車內人員內急或者汽車油量告急,服務區一直以來都是一個能避之則遠之的存在。反正指北醬是不怎麼青睞那種地方。

在那裡,短暫停留的貨車司機,大包小包的進城農民、南來北往的務工人員,構成了一幅對於習慣了城市生活的小年輕們而言鮮為一見的光景:一張張風塵僕僕的面孔、一條條被皮脂沁得烏黑髮亮的椅櫈、還有空氣中瀰漫著的泡麵余香,似乎都在提醒著大家--你只是個過客。

如果聽說有人帶著另一半去服務區約會,你一定會覺得他是個奇葩吧。

然而在日本,你以為的「服務區」卻並不是你以為的「服務區」

日本的國道服務區(圖片來自《道の駅きくがわ》:http://michinoekikikugawa.co.jp/)

在日本,服務區被分為兩種:一種是在國道、省道上開設的服務區,它被叫做「道驛(道の駅)」;另一種則是開設在高速公路或機動車專用道上的服務區,被稱為「SA(Service Area)」。

然而,顛覆我們以往認知的是,在這裡,你不僅能夠停車加油和短暫休息,品嘗到當地的美食和新鮮蔬果,甚至還能帶著親朋好友享受一段悠哉悠哉的午後時光。

服務區美食(圖片來自《道の駅きくがわ》:http://michinoekikikugawa.co.jp/)

日本高速公路服務區「SA(Service Area)」誕生於1960年。當時的「SA」僅僅提供公廁、加油站、以及一些簡單的餐點。其中,最早的「SA」當屬日本的「大津服務區」。它佔地位置絕佳。在那裡,琵琶湖(沒錯,就是SK-II神仙水的唯一原產地!)和大津市景都將盡收眼底。

與「SA」相比,「PA」(停車區)則沒有加油站。到了80年代,各個地方性資質團體也相繼模仿國營的「PA」,在國道沿線按一定的間隔(10公里左右)建設「道驛」。如此一來,不僅僅是高速公路,就連國道上也開始出現了一些可供停車休息的地方。

日本的高速道路網路(圖片來自《國土交通省》:http://www.mlit.go.jp/road/michi-re/4-2.htm)

隨著60年代以來經濟的高速增長與航空業、高速鐵路的發展,國道沿線的城市化進程也被大大加快。為了「留住」過往的旅人,各地的「道驛」更加註重展示地方特色。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當地自產自銷的蔬菜水果。借著內陸獨有的優勢,從農田裡剛剛被採摘的當季蔬果被直接送至「道驛」,並且以低廉的價格進行出售。

在這裡,指北醬想說,這不就是「城裡人」心心念念的「純天然,無公害」的「綠色食品」嗎?

因此「道驛」不僅為過路旅人提供休憩場所,還兼備了豐富多彩、獨具特色的各類服務。例如,出售獨此一家的特質麵包和甜品、當地的特產便當,開設一些著名餐廳的分店;另外,一些地方「道驛」還為大家提供溫泉和住宿服務、開設遛狗專區、散步小道、建設眺望台等。就這樣,原來只用做小憩的服務區,一步步向娛樂休閑場所轉型。

在「道驛」販賣新鮮蔬果(圖片來自《甘楽町役場》:(http://www.town.kanra.gunma.jp/s-busan/busan/news/01.html)

與此同時,作為一種「日本特色」的攬客策略,許多「道驛」還設計了屬於自己的吉祥物(ゆるキャラ)。如果你仔細尋找的話,還會發現被安放在每個「道驛」的角落裡刻著當地特色的精美印章。這樣一來,旅客們便可以免費蓋章並做收藏所用。

說到這裡,指北醬必須要給大家安利一下。那就是來日本旅行的必備好物--印章本!不僅僅是各個服務區,許多旅遊景點也都有自行加蓋景點特色印章的地方哦。一趟遊玩下來,收集一本風格各異、精美可愛的紀念章,不要太有成就感啊!

在「道驛」收集的精美印章(圖片來自網路)

在「道驛」慢慢成為都市「小清新」們嚮往的遊玩場所的同時,國營的道路法人的「SA」和「PA」也開始了慢慢走上了轉型之路。80、90年代的日本,與當今中國一樣,汽車是一種經濟地位的象徵,許多城市裡的年輕人願意通過汽車來昭現實自己的經濟能力,並且樂意帶著朋友或戀人去兜風。因此「道驛」、「SA」和「PA」便正好成為了城市「新貴」們的遊玩聖地。而最有名的「PA」則當屬東京灣最中央的「海螢(海ほたる)PA」了。

「海螢PA」的美景(圖片來自《UMIHOTARU-NET》:https://www.umihotaru.com/)

「海螢PA」地處東京灣海底隧道入口的人工島上,三面環水。在天氣好的時候,東京灣對面的橫濱、富士山、還有東京的高層建築群便可盡收眼底。因此儘管沒有加油站,「海螢PA」也以觀光、美食和購物吸引著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

如果說「海螢PA」是個晴天觀光聖地的話,與「海螢PA」隔海相望的「大黑PA」則以一個地下文化「聖地」的角色為我們呈現出了另一幅光景:每逢周末,在「大黑PA」,便會聚集一大幫車改愛好者。在這裡你可以看到任何你能想像到的改裝車:有價值連「房」的超跑,貼著動漫角色形象的「痛車」,「50後」當年嚮往的老古董,還有改裝了霓虹燈和高音喇叭的「低音炮」。

城市年輕人們在這裡摘掉平時的面具,開著心愛的改裝車,用巨大的引擎轟鳴與低音喇叭的音樂對著平日工作的巨大壓力發出反抗般的咆哮。而面對這番景象,警察們往往不會立即取締,而是識趣地封鎖服務站的入口,讓愛好者們盡情交流和發泄。

這就是平日你看不到的多元化日本社會。

「大黑PA」的地下改裝車聚會(圖片來自網路)

這樣多元化的服務區,如今在中國也開始慢慢出現。隨著經濟水平的逐步提高,當今的中國正在進行著如火如荼的消費升級。原本的服務區也逐漸被賦予新的功能。

在國內,高速公路服務區分為四種:官建官有官營、官建官有民營、民建民有民營(感覺這段像個Rap)、BOT模式(基本同前一種,但更為規範,更為國際化的)。

不同於美國等國家那樣以10—20公里為單位設置休息區,我們的高速公路服務區是根據具體高速線路設計的,一般地級市以上的出口處至少有一個服務區。截至2017年底,我國的高速公路通車裡程已超過13.6萬公里,服務區多達2800餘所。

中國的高速服務區(圖片來《中國政府網》:http://www.sasac.gov.cn/n2588025/n2588129/c8339221/content.html)

別光顧著羨慕霓虹的高級服務區!近年來,我國的眾多服務區也開始了美化升級大工程;眾多高速公路服務區都不僅限於加個油,吃個快餐這麼簡單了。住宿、購物、觀景一條龍服務,還能再貼心一點么。

口說無憑,來給你們上實錘。舉個最讓指北醬目瞪口呆的例子:號稱中國最美最奢華的高速服務區——滆湖服務區!先上圖,再好好給你們擺擺。

圖中這座歐式豪華建築定位不在法國,不在英國,不在瑞士,不在歐洲任何一個國家,這是咱中國的一棟建築;它也並非教堂,並非城堡,並非大橋,而是一個高速公路服務區。滆湖服務區位於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是常合高速上的一個服務區,遠觀的話簡直整一個中國版泰晤士橋,佔地10萬平方米,塔樓塔尖處高61.7米,地上9層地下1層,可住宿用!

看!就是這個廊橋!這兩層可是「雲中餐廳」,一層大廳可容納288人同時用餐,二層為包廂。透過餐廳玻璃窗,可飽覽滆湖美景和高速路遠景,餐廳下面,還有賓館、小吃店、便利店等等應有盡有。

像這般功能齊全、外觀宏偉的服務區國內可不止一兩家,跟日本的服務區相比也是毫不遜色。這下,是不是心裡平衡了不少?哈哈。指北醬點到為止,更多更有趣的服務區,不管在日本還是在國內,由米娜桑自己去慢慢發掘、體驗吧~~~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