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我國大規模的智慧城市建設興起於2012年開展的國家智慧城市建設試點工作,但大部分城市在建設實踐中將智慧城市建設等同於以技術為主導的信息化建設,「盲目建設、重複建設、信息孤島林立、業務缺乏協同」的現象較為突出,與《國家智慧城市試點暫行管理辦法》中提出的「通過綜合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整合信息資源、統籌業務應用系統,加強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的初衷相去甚遠。

在國家相繼提出「新型智慧城市」、「智慧社會」建設的背景下,智慧城市的建設理念面臨重大轉變,「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城市現代化深度融合、實現城市治理高效有序」成為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必然要求。國地科技基於在空間(城市)規劃、信息化領域的長期實踐與經驗總結,提出以「規劃引領」作為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核心理念,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城市規劃建設、運行管理、公共服務、空間治理全面深度融合,促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與城市發展戰略、發展階段相適應,更好的服務於新型城鎮化發展,助力空間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的提升。

1、新要求:從服務於新型城鎮化到促進城市治理智能化

(1)服務於新型城鎮化

與西方發達國家城市在完成工業化、城鎮化之後再結合信息化與智能化開展智慧城市建設不同,我國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尚處於「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的階段,因此其首要目的是服務於新型城鎮化發展,並促進「四化」同步協調發展。在《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 年)》中也明確智慧城市建設的要求為「城市規劃管理信息化、基礎設施智能化、公共服務便捷化、產業發展現代化、社會治理精細化」。

國地科技認為,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首先應致力於通過信息化手段解決城鎮化進程中帶來的現實問題,通過對城市的「規劃—建設—管理—運營」全生命周期進行模式、流程與體制機制優化,打通現代城市運營、管理體系中的各個流程環節,從根本上消除影響城市運行效率的阻礙因素,並著力解決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進程中的設施建設、公共服務、產業發展、社會治理等問題,以此來促進城市發展向和諧化、友好化和智慧化的方向發展。(2)促進城市治理智能化

黨的十九大報告對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標準,提出要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並將「智能化」作為提高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的要求之一。作為促進城市治理智能化的重要抓手,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被賦予「城市治理高效有序」的新要求。

國地科技認為,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要響應時代發展的新要求,助力於城市現代化治理體系的構建,提升城市治理的智能化水平。以科學規劃城市發展布局為基礎,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實現城市基礎建設、運行系統、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系統的全面感知、共享整合與協同運作,促進城市治理的決策更科學、管理更精細、服務更惠民。(3)新要求下規劃引領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必要性

從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本質要求來看,無論服務於新型城鎮化還是城市治理智能化,城市智慧化建設目標的實現,必須依賴完善的城市功能體系並落實到具體的城市空間,單純的信息技術導向已不能滿足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目標要求。

國地科技基於長期致力於空間資源優化的深入實踐,從城市空間格局與治理優化視角認為:以空間規劃為引領,促進信息化建設與城市空間發展之間的深度融合,促進新型智慧城市的「規劃—建設—治理」全生命周期的模式、流程與體制機制優化,已成為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必然選擇

2、新理念:規劃引領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四大轉變

國地科技基於在空間(城市)規劃、信息化領域的長期實踐與經驗總結,提出以「規劃引領」作為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核心理念,推動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實現四大轉變,保證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設目標、應用需求、能力要求、技術體制和實施途徑的整體實現。

由單純技術導向向具有系統思維的頂層設計轉變

與過去偏重技術導向的智慧城市建設模式相比,以空間規劃引領智慧城市建設,是以政府視角開展新型智慧城市的頂層設計。基於城市政府所擁有的最頂端的戰略視角,使得規劃引領下的頂層設計更具系統思維,使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能更好的與城市發展階段、發展戰略相匹配,從而真正實現頂層設計引領方向、統籌全局、引導協調的作用。

由強調信息化建設向城市功能要素優化目標轉變

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最終目標不是大而全的IT系統,而是實現城市良性運轉、達到「效率提升」目標的一種手段。通過空間規劃引領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將以空間資源的合理保護和有效利用為核心,更好的促進產業、空間、交通、生態、文化、景觀、社區等城市功能要素的全面優化,最終實現城市的優質、高效運轉。

由縱向的項目驅動向政府整體統籌模式轉變

中國傳統信息化發展模式主要是以縱向系統建設為主,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首當其衝是要解決由於縱向的項目驅動而導致的信息孤島叢生問題。規劃引領下的政府整體統籌建設模式,可以實現數據融合、業務融合、技術融合和跨部門、跨系統、跨業務、跨層級、跨地域的協同管理和服務,進一步促進城市集約建設與共建共享,有效避免多頭投資,重複建設。

由滿足政府訴求與監管需求向全程全時為民服務轉變

傳統智慧城市服務以滿足政府訴求和監管需求為主,新型智慧城市要以人民群眾為中心,實現全程全時為民服務。通過規劃引領,將智慧城市建設的功能設計與居民在就業、生活、遊憩、交通、服務等空間的實際活動需求相結合,從而提供體驗更為優良的為民服務,切實提升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在各個方面的有效性。

3、新模式:以規劃賦能新型智慧城市「規建管」全過程

國地科技結合新型城鎮化與城市治理智能化的新要求,加強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城市規劃建設、運行管理、公共服務、空間治理全面深度融合,探索形成以規劃賦能新型智慧城市頂層設計、統籌建設、空間治理全過程的規劃引領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新模式

規劃賦能新型智慧城市頂層設計

以空間規劃為指引,新型智慧城市將在宏觀層面上充分結合城市的發展戰略目標、城市定位、產業定位、人文特色,分析城市發展的階段性需求,更能明確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方向與側重點,實現智慧城市的有序建設。

以空間規劃引領的新型智慧城市頂層設計,是實現智慧城市發展戰略在時間、空間的展現形態和發展路線的整體設計,能夠保證新型智慧城市的每一個建設目標都能通過空間資源的分配和布局進行落實,從而保證新型智慧城市應用需求、能力要求、技術體制和實施途徑的整體實現。規劃賦能新型智慧城市統籌建設

以空間規劃為指導,可系統性地謀劃信息網路基礎設施與城市生產性基礎設施和社會性基礎設施的整合建設,統籌強化智慧政務、智慧安防、智慧交通、智慧水務、智慧城管、智慧教育、智慧醫療、智慧旅遊、智慧環保、智慧公安等各個智慧應用系統的協同建設,明確新型智慧城市不同子系統功能的建設重點和路徑,協調新型智慧城市規劃與各類空間性規劃的內容與項目布局建設。

同時,空間規劃作為通信網路、視頻監控設備、各類感測器(如水質、水量、空間質量)等信息基礎設施空間落位的主要依據,可有效引導智慧城市基礎設施的空間布局與適度超前建設,使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更好的服務於城市發展的的實際需求。規劃賦能新型智慧城市空間治理

以空間規劃為基礎,對城市不同功能空間的人群活動與服務需求進行科學預判與識別,結合空間規劃確定的城市功能布局,構建與產業、居住、商業等各類功能空間相適應的城市網格化管理體系,指導智慧城市在城市管理、公共安全、便民服務、社區建設等各個方面的精準應用與有效建設,促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城市空間治理精細化、智能化水平的有效提升。

國地科技:規劃引領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實踐者

國地科技長期服務於空間(城市)規劃領域,對於城市空間發展規律、新型城鎮化發展趨勢、空間治理政策要求等均有深入理解;作為空間規劃大數據全生態鏈服務的科技企業,在智慧國土空間規劃、智慧城市時空大數據云平台建設、城市智能模型構建、智慧水務、智慧安防、智慧政務、智慧城管等智慧應用領域均有深入實踐與經驗積累。

國地科技將基於對空間(城市)規劃、信息化領域的長期實踐與深入理解,順應新型城鎮化發展趨勢,適應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求,繼續開展以「規劃引領」為核心理念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實踐。通過規劃引領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致力空間資源優化,共築人類理想家園

作者簡介:

張鴻輝,國地科技副總裁、廣州藍圖總工程師,工學博士,理學博士後,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廣東省「智慧空間規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中國測繪學會智慧城市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城市大數據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BIM認證聯盟技術委員會專家委員。長期從事多規合一、城市規劃與國土資源信息化工作,出版專著4部,在國內外發表文章60多篇。洪良,國地科技技術創新中心總監,城鄉規劃高級工程師,註冊城市規劃師,研究領域:城鄉規劃、空間規劃信息化、智慧城市、時空大數據。王艷陽,碩士研究生,廣東國地規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數據中心項目經理,主要從事大數據挖掘分析及在空間規劃和智慧城市等方面的應用研究工作。

責任編輯:林冬娜、鄧小雲

文章鏈接:研究︱規劃引領: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新要求與新理念

想了解更多相關行業資訊,歡迎關注國地機構旗下的公眾號↓ 「 國地資訊 」(ID:guodizixun)、「 空間規劃大數據聯盟 」(ID:kjghdsjlm)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