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遇險時,皇後捨命來救;皇後深陷大火中,皇帝卻袖手旁觀 宗教 第1張

明朝嘉靖帝是在15歲時登基的,隨着年齡的增大,朝廷的官員們逐漸感到了恐慌。原來,除了在嘉靖七年,陳皇後懷孕,卻難產而死外,直到嘉靖三十歲之前,宮中再無子嗣的消息。嘉靖本來就是因為明武宗沒有兒子,以小宗繼大宗的,隨後鬧出一大堆麻煩事。如果嘉靖又沒有兒子,那豈不是亂上加亂?

於是,在嘉靖十年時,內閣首輔張璁上奏,請求嘉靖擴大後宮規模,設立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的制度。如果是正常時期,張璁這種做法無疑是惑亂君王,是要受到士大夫千夫所指的。但在當時的情況下,居然獲得了朝廷的一致認可,嘉靖也順理成章廣徵美女入宮。

皇帝遇險時,皇後捨命來救;皇後深陷大火中,皇帝卻袖手旁觀 宗教 第2張

這次選美無疑是成功的,就是在這批選出的九嬪之中,有多位女子為嘉靖帝生下皇子,徹底解決了帝位無人繼承的危機。而且,在九嬪之中的方氏,雖然沒有能夠生下兒子,卻成為了嘉靖的第三位皇後。而且,就是這個皇後,在危機關頭還救了嘉靖一命。

方氏被封為九嬪之後,本來並不引人注目的,但她肯定是特別受寵。因為在嘉靖十三年時,張皇後因為觸怒了嘉慶而被廢,方氏在妃嬪之中的地位既不靠前,也沒有子嗣,卻直接被封為皇後,這也是嘉靖的第三位皇後。雖然還有兩位妃子得以晉封,但最幸運也是最大的受益者,還是此前默默無聞的方皇後。

皇帝遇險時,皇後捨命來救;皇後深陷大火中,皇帝卻袖手旁觀 宗教 第3張

也就是在方皇後管理六宮之時,宮中喜訊不斷,接二連三有皇子誕生。按理來說,明朝是母憑子貴,皇子的降生,就意味着妃嬪手中的本錢,而方皇後還是沒有生兒育女,自然面臨著尷尬局面。在此之前,明朝有過先例,沒有子嗣的皇後,會被強行讓位給皇太子的母親。但是,一起意外,讓方皇後的地位不可動搖。

嘉靖這個人非常自私、冷酷、無情無義,對待擁立自己的大臣如此,對待結發夫妻如此,對待宮中的下人就更是如此。明朝宮女的地位本來就低,等於是賣身為奴,只能站着進宮,擡着出宮。到了嘉靖朝,皇帝性情暴躁,更是不把她們當人看,動輒毆打,這激起了原本柔弱宮女的反抗意識。

皇帝遇險時,皇後捨命來救;皇後深陷大火中,皇帝卻袖手旁觀 宗教 第4張

因此,在嘉靖二十一年時,以楊金英為首的十餘名宮女,聯合起來,趁嘉靖在曹端妃宮中睡覺時,打算用繩索將其勒死,這就是震驚朝野的“壬寅宮變”。只不過這些連雞鴨都沒殺過的弱女子,臨事是哆哆嗦嗦,竟然在嘉靖脖子上打了個活結而收不緊,未能一擊致命。

此時嘉靖掙扎着反抗,他雖然是男子,但養尊處優,如果十幾名宮女一起上還是能夠制服他的。關鍵時候,也是嘉靖命不該絕,一位宮女害怕,臨時反水,跑去告訴了方皇後。在此危機之時,皇後匆匆趕來,救下了奄奄一息的嘉靖。

皇帝遇險時,皇後捨命來救;皇後深陷大火中,皇帝卻袖手旁觀 宗教 第5張

看起來,皇後只是舉手之勞,其實還是冒了很大的風險。因為當時一片混亂,也不知道曹妃宮中的到底是什麼情況。方皇後能有勇氣當機立斷,立即獲得了朝野內外的稱贊。

方皇後也很厲害,她不僅救下了皇後,順便還除掉了自己的情敵。原來,嘉靖被救之後,驚魂未定,又昏死過去,方皇後則以謀逆的罪名將曹端妃、王寧嬪凌遲處死。這兩個妃嬪,都是嘉靖所寵愛的,曹端妃還為嘉靖生下了兩個女兒。對於她們而言,嘉靖就是靠山,沒有什麼理由弒君。方皇後的雷霆手段,令人震驚,卻也讓蘇醒過來的嘉靖找不出破綻。

皇帝遇險時,皇後捨命來救;皇後深陷大火中,皇帝卻袖手旁觀 宗教 第6張

看起來,六宮之中無人能爭的方皇後,卻在五年之後病逝。雖然正史沒有記載她的死因,但很多人相信,這位皇後就是死於嘉靖二十六年的西宮大火之中。《勝朝彤史拾遺記》、《十三朝遺史》都記載了這個故事,並認為嘉靖早就對雷厲風行的方皇後不滿,故意不讓人救她。據說後來嘉靖也曾後悔:後救我,而我不能救後。

至於說方皇後去世,嘉靖對她的恩典之隆,喪禮規格之高,甚至在自己駕崩時點名讓死去多年的方皇後合葬,只不過是對救命恩人的愧疚罷了。

相关文章